甘肃省军地聚焦提升动员备战效能推动后备力量转型发展纪事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南丁红 郭富 郭干干责任编辑:刘上靖2022-01-05 07:20

答好时代答卷

——甘肃省军地聚焦提升动员备战效能推动后备力量转型发展纪事

■南丁红 郭富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干干

“戈壁,戈壁,我是祁连,飞船入轨,群鹰撤回。”隆冬时节,西北大漠。甘肃酒泉军地联合指挥部向遂行飞船发射群众安防任务的民兵分队发出指令,夜幕中,配置在金塔、玉门、瓜州等多个县(市)点位的各执勤小组的基干民兵依案有序撤离。

兵撒千里一盘棋。甘肃省军区司令员王文清介绍,近年来,甘肃省军地聚焦“完善国防动员体系”这一战略部署,坚持大力度、多手段、高标准,调整优化基础力量、补充配齐基础队伍、升级改造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了动员备战效能,实现后备力量建设跨越式发展。

向战为战,疏通指挥链路“脑梗阻”

2018年,是省军区系统按新体制运行的第一年。为摸清省内国防动员发展底数,甘肃省军区领导先后赴少数民族地区、边防一线、中心及节点城市和灾害多发地域,开展专题调研。

作为进疆入藏咽喉、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省动员支前、守边固防、抢险救灾等应战应急任务繁重,而辖区“力量建设不够过硬、骨干队伍素质偏弱、基础设施整体滞后”的状况令人堪忧。

使命在肩,催人奋进。2019年年初,甘肃省军地主要领导在省委议军会上形成共识,必须加大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投入,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久,他们组织军地9个单位,依据17部法律法规,起草《关于加强新时代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三项基础”建设的意见》,细化出台《实施方案》,并按照研讨重点问题、制定规范标准、推动成果转化的步骤,全面破解转型发展中的难题。

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牵住“牛鼻子”。国防动员系统身处指挥链关键节点,战时不仅要组织民兵力量参加防卫作战、担负支援保障任务,还要协调落实任务部队提出的动员需求,打通国防动员系统末端的指挥链路是关键。

“发挥省军区部队军地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军地联动指挥机制,加强与应急、公安、驻军等部门和单位联动联管,融入政府调度链,接入战区指挥链。”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在实施意见中,就军地联合指挥、整合使用力量、优化力量布局等一一作出规范,明确军地权责和任务,疏通指挥梗阻。

为打通军地“信息壁垒”,他们采取新购设备、集成改装和升级整合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三级指挥系统建设。

记者在天水市麦积区人武部指挥大厅看到,辖区大街小巷、居民院落等场所立体、直观地展现在电子大屏上,同时他们还将民兵应急值班与公安、消防、急救、疾控等部门联网,为民兵快速出动提供信息支撑。

指挥中枢耳聪目明、调度有序,决策指令直达基层一线。在某高原民兵综合训练基地,记者看到应急指挥所内各道指令有序下达,各类专业装备机具轰鸣不息……采取属地化编组、模块化组合、区域化配置、集成化运用的8个县(市)民兵应急连、3支抗震救援分队、4支森林灭火分队的千余名基干民兵,井然有序展开抢险救灾课目演练。

体系抓建,打好强基固本“组合拳”

车轮滚滚,步履匆匆。2021年12月2日,陇东高原的山间谷地,一支全副武装的民兵队伍快速穿行其间。经过摩托化机动和徒步行军到达目的地后,他们立即投入“战斗”,连续参加轻武器实弹射击和森林灭火等14个课目的考核。硝烟散去,军委国防动员部民兵检查考评组给予“训练有素、作风过硬”的好评。

“强军必先强基,强军务必固本。”2019年年初,甘肃省军地13个部门联合组成“三项基础”抓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3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上一个台阶”的思路,采取军地协作、上下联动和分步实施的办法,组织试点、制订规范,开展观摩、推动转化。首轮3年达标建设期间,军地克服重重矛盾困难,强力推进各项建设。

年终岁尾,记者穿行陇原大地发现,市县两级民兵训练基地功能完备、县级人武部各类库室物资齐全,基层武装部设施器材完善配套。

在白银市平川区复兴乡政府,记者走进该乡武装部看到,“三室一库”设施齐全,100余种战备物资摆放整齐。该乡党委书记周玉茂告诉记者,他们还同当地粮油店、超市和政府机关食堂达成合作协议,由武装部从商家采购主副食等物资预储给养库,若无任务消耗,便定期交付定点食堂,而后再采购补充新鲜食材,从而实现民兵战备给养常备常新。

基础设施建设是“三项基础”建设的难点。目前,甘肃省14个市(州)和所有县(市、区)全部建成民兵训练基地,28个县级人武部进行改造、置换或新建,百余个民兵营(连)部完成规范化建设,1300多个基层武装部建设全面达标。

“没有一支随时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的民兵队伍,履行面向三军、协调军地、保障打赢的根本职能,就是纸上谈兵。”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局长刘甫清介绍,近年来他们坚持以战领建,全面建强基础力量,调整编建35类应战应急重点队伍,规划30个省级动员中心,每年组织人员展开基地化训练,力量体系进一步优化。

为培养锻造更多高素质基层骨干人才,他们还制定专武干部资格认证、民兵干部选配集训、文职人员招考培训等措施办法,探索形成专武干部队伍按全省部署统一抓建、民兵干部队伍各市州自抓、文职人员队伍多路径培养的方法路子,基础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高。

据统计,全省专武干部全部进行资格认证,民兵干部全部接受任职培训,文职人员普遍参加岗前培训,能够较好担负起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重担。

民兵队伍建在身边,就要用在关键。2021年10月,甘肃省多地遭遇新一轮疫情,军地各级指挥有序、组织严密,军民携手打了一场遭遇战,实现在一个潜伏期内控制疫情扩散蔓延的目标。这两年,甘肃省先后出动民兵20万人次,出色完成支援保障、维稳备勤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

固化机制,军地合力画好“同心圆”

“各级要把‘三项基础’建设绩效纳入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责任目标,加强督促检查,实施专项和综合考评。”2021年12月21日,在全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三项基础”首轮建设表彰大会上,甘肃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求。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省军区政委蒲永能直言,抓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始终贯彻党管武装这一原则,用好国动委协调军地这一优势,完善军地联建工作机制。

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参谋朱振西告诉记者,现行的《民兵工作条例》,只涉及到武器装备和民兵事业费两个方面的保障内容,民兵执勤津贴、意外伤害等其他权益保障没有法规文件依据。

为适应民兵建设发展需要,确保民兵建设落实和各项任务完成,2019年,甘肃省军地联合出台《民兵事业费保障标准和管理办法》,制定全省国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为推动民兵建设有序发展提供依据。

2021年10月,甘南州民兵应急营受命参加军警民联合演练,州属夏河、碌曲、玛曲、临潭等5县民兵应急分队310人、补充调配的15台(部)专业车辆装备,先后完成5次应急集结合训合演,累计出动兵力1550人次,机动距离1800多公里,准点率和到位率均达到100%。

队伍集结快、演练效果好,关键得益于甘南州委、州政府制定的《民兵应急力量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意见》。他们把民兵遂行任务所需应急装备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保障体系,突出按需编配,补齐装备短板,实现装备配套、人装结合。

前不久,兰州市疫情阻击战初战告捷,各级政府对专武干部和民兵队伍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一线武装工作人员受到极大鼓舞。兰州警备区司令员温选荣告诉记者,近两年兰州市先后投入资金,按照符合战备、相对集中的原则,完成115个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并对民兵训练基地进行升级改造。

大力度支持武装工作的远不只甘南、兰州。在地方各级政府倾力支持下,在甘肃,只要涉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任务,无论人力、物力、财力都得到优先保障。

天水市论证出台《基干民兵优抚保障办法》,维护民兵骨干基本权益;平凉市把专武干部建设纳入军地人才队伍筹划抓建,3年提拔使用79人、调整岗位32人;陇南市军地联合出台《基干民兵预建党的组织建设实施意见》,加强民兵队伍党组织建设。

支持部队建设不讲代价,解决矛盾问题不讲条件。目前,在陇原大地上到省委、省政府下至乡镇、街道办事处,地方领导定期听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情况,一线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已经成为常态。

记者了解到,首轮建设任务刚刚完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马不停蹄,又投入到“三项基础”2.0版建设筹划论证中,并抓紧推动将探索形成的《办法》《措施》《意见》等经验成果纳入省人大立法,深化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三项基础”建设刚性落实。

紧紧扭住基础建设使劲用力

■王文清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牢固,部队进步。”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党在建军治军的长期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建设。

习主席深刻指出,加强新时代我军基层建设,是强军兴军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依靠基层、建强基层这一条永远不能丢,要全面锻造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硬基层,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基层,法纪严、风气正的过硬基层。习主席的重要论述,为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基础建设指明了抓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强军必先强基,强军务必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强军目标,擘画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蓝图,规划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作为强军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对标强军伟业思考筹划、扭住基层建设使劲用力。

夯实筑牢国防动员建设根基,是贯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实际举措,是深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练兵备战任务落实的现实需要。对省军区系统而言,要自觉把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基础建设,作为承接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的关键抓手,以点带面推动体系健全完善;着眼解决经济欠发达省份动员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建设欠账较多等问题,从基础力量、基础队伍和基础设施入手,尽快补齐建设短板;紧盯遂行应战应急任务需要,着力破解国防动员系统战备意识不强、苦练精训不够、打仗素质不高等重难点问题,推进动员备战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加强新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基础建设,既有不少过去没解决的“老大难”,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身为新时代的国动人,无论是破解“老大难”还是解决新问题,关键看有没有担当。尤其是国防后备力量基础建设涉及军地两个领域,承接战建两条链路,牵涉部门层级多、工作协调难度大、推进建设落实难。我们只有“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才能“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真正扑下身子抓、甩开膀子干,以攻坚破难的实际成效助推建设质效提高。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实践证明,加强新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基础建设,须臾离不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必须突出强化军地一体、合力推进。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法规,按照各级党委统揽、政府主导、军事机关和国防动员各专业系统主抓的原则,加强军地统筹,厘清工作界面,搞好协作配合,靠实责任分工。特别是在政策法规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基础建设往深里走、往实里落,为更好履行国防动员使命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