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8日晨6:30,库尔勒赛区天刚蒙蒙亮,天山脚下的这片戈壁滩还没有苏醒。荒漠深处,准备进行综合赛的“国际军事比赛-2021”“晴空”项目赛场早已忙碌起来。
在备赛区内,张贴着各国标识的10台战车正在进行“体检”。现场维修人员或钻进车底,或打开各个“暗门”,细细地检查着每一个部位。从各类油液到发动机,从电路到气路,影响战车工作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装备保障组组长马旭山向记者解释:“参赛车辆上的每一个零件,哪怕是一颗小螺丝钉,都有它的检修标识,可以精准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修。”
另一边,弹药保障组组长杨庚午正与战友驾车载着比赛所用的弹药缓缓驶上赛道。他们的任务是,保证6个射击点位上,准时准点放置好各参赛队使用的导弹。这可是一个细致活儿:坑坑洼洼的地面极容易让导弹发生磕碰,为尽量减少运输过程对导弹性能造成的干扰,车速必须保持在30km/h左右,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杨庚午还时不时地叮嘱驾驶员“慢一点”。
10:30,比赛正式开始。马旭山紧紧盯着前出的战车,手里的对讲机几乎贴到了嘴边。战车是参赛队员比赛的利器,只有保证战车处在最好的状态,参赛队员才会有更好的发挥。不论是经过车辙桥还是涉水场,如果驾驶员操作不当,就容易发生故障。当战车经过砂石路时,大石块也容易把战车的减震带弄坏,让这位装备保障组组长的心总是踏实不下来。
在“晴空”项目比赛中,按照规则,导弹与靶弹交会在5米之内即算命中。那么,这个结果如何判定?在距离赛场1公里左右的一个方舱内,来自陆军某试验训练区的张衍滨和战友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仪器。他们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靶弹和导弹图像。这套由我国提供的光电经纬仪,以一流的精度受到了赛事各方的一致认可。
比赛期间,如何精确捕捉、稳定跟踪随时发射的高速目标?对于张衍滨他们而言,这无疑也是一场实战。合理选择跟踪策略、精确设置设备参数……张衍滨告诉记者,从各个角度捕捉的飞行弹道,最终融合在一个立体的空中网格内,让人清楚、直观地看到靶弹与导弹之间的距离,为裁判的最终判定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支撑。
“每次从屏幕上看到各国参赛队导弹命中目标的精彩瞬间,心情总是很激动。尤其是看到中国参赛队取得好成绩,更是自豪。”说起那些场景时,张衍滨脸上难掩兴奋。
“在现场总是很忙碌,没有办法欣赏比赛。比赛结束后,还要忙着出报告。但无论到多晚,总会忍不住抽时间看一遍今天比赛的回放。”杨庚午说。
(解放军报库尔勒8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