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各地青少年“隔空对话”致敬龙华英烈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潘 娣 责任编辑:李庆桐 2022-01-12 07:17:27

写给“哥哥”的信

——各地青少年“隔空对话”致敬龙华英烈

■解放军报记者 潘 娣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赵世炎烈士墓前摆放的鲜花和书信。周 正摄

上海的一个早晨,一位网名为Sep1uy的年轻网友走出龙华地铁站,第三次来到龙华烈士陵园,将一捧鲜花和一封信放在赵世炎烈士墓前。那天,她在社交平台上写道:“我的花刚放下,就有一只蝴蝶飞来停在了上面。时机很好,让我不禁想是你回来了。”花束旁,她的心迹跃然纸上:

永远意气风发的哥哥

……

因为我在上海,所以上海下暴雨时我开始想念你。

想念你的时刻尤其的多,只是这些瞬间思念更为深重。

……

前不久,这封信被龙华烈士陵园发布在社交平台官方账号上,引发不少网友共鸣。

自2021年5月,陵园发文寻找一封署名“一学生”来信的作者以来,虽然至今寻人未果,但这封信带来的影响在持续发酵。一批批青少年自发走进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区留下信笺,许多外地青年通过邮寄方式寄来信件,表达对烈士的敬仰。一声声“哥哥”穿越时空,拉近了相隔一个世纪的“同龄人”之间的距离。

截至2021年年底,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融媒体工作部已收到近两千封线下线上青少年来信。

感谢你陪我熬过那段日子

“诗涵换头像了。”

2021年7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王诗涵将朋友圈封面换成龙华烈士纪念馆内赵世炎事迹展陈照片,头像也换成影视剧里赵世炎的扮演者,有朋友看到后颇为惊讶。

2个月前,为缓解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压力的王诗涵偶然间在网上“刷”到了《觉醒年代》的片段,“一发不可收拾地去搜了剧里这些先辈的故事”。

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的二楼,陈列着赵世炎在法国留学的照片。“赵世炎在法国留学时半工半读,工作之余,他还要到工厂顶楼平台,借着夕阳余晖读书。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王诗涵搜到这张照片后了解到背后的故事,对赵世炎印象深刻。

对先烈事迹了解越多,王诗涵越受触动。她收集了《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影视作品,视频平台账号的收藏夹里满是讲述烈士故事的内容,社交平台上提得最多的也是相隔一个世纪的这些“同龄人”。

之前王诗涵不会想到,2021年,她会将近百年前素未谋面的龙华英烈作为自己的精神偶像。

2021年12月中旬,临近考试,偌大的图书馆大厅里只有零星几人。坐在那里的王诗涵,注意力总是难以集中,内心充满焦虑。“以前说起来自己都不信,当我看到专门放置在手机壳背面赵世炎的照片时,那一刻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变得‘动力满格’了。”

“感谢他们陪我熬过这段艰苦的时光。”王诗涵在给龙华烈士陵园的信中写道,“看过他们的事迹我的斗志被激发出来,有机会一定要去陵园看一看,亲自祭奠他们”。

你是我追逐的光

“我记得哥哥您喝水的时候,看到一只小蚂蚁在碗里,把它轻轻地捞出来,放到一小朵花上。这个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再弱小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

时至今日,上海市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六年级学生陈嘉懿仍忘不了去年烈士纪念日那天,她和3位同学站在龙华烈士陵园的烈士墓前,把自己的信念给“哥哥们”听。

电话采访陈嘉懿时,她的声音有些紧张,听到第一个问题就陷入长久的沉默中。“是我自己报名的!”当问起为何参与读信活动时,陈嘉懿忽然回复得飞快,语气坚定,表达也流畅起来。

2021年7月,随着《觉醒年代》等影视剧的热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延乔路火了。陈嘉懿在延乔路附近出生,自小就听过陈延年、陈乔年等烈士的故事。随家人来到上海后,她“打卡”了不少红色旧址,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念头也更加坚定。

这是“00后”陈嘉懿自出生至今手写的第二封信,上一封是小时候写给外婆的。“给‘哥哥们’写信让我感到,这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可以把我的真实想法写下来,就像在对话一样。”陈嘉懿说。

2021年8月,陈嘉懿告别了熟悉的同学与学校,来到新的学校新的年级,感到不小的压力。“我要向‘哥哥们’学习,不能被眼前的这点困难难住。”在学校里,她认真学习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为了心中长远的目标努力着。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觉醒年代》里陈乔年的这句话让陈嘉懿印象深刻。她坚定地说:“他们是我追逐的光,我也要成为那样的英雄。”

我想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你

元旦刚过,坐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网友芋圆拿出手机,打开备忘录,记下想对“哥哥们”讲的心里话。

1927年7月2日,是赵世炎被捕的日子。94年后的7月2日,是芋圆24岁的生日。

“我从未想过会与你产生这样的联系。”2021年7月19日,赵世炎烈士牺牲94周年纪念日当天,芋圆专程乘飞机从广州飞到上海,在赵世炎墓前放下一封信。

此时,芋圆处在人生的迷茫期,想要换个工作重新出发,却不知道路在何方。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官方账号曾收到芋圆对不尊重烈士行为表达愤慨的私信。陵园工作人员回复她:我们能做的是宣传正向的价值观,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上真实的他们。

芋圆是摄影爱好者,了解英烈们的事迹后,她利用休息时间在生活的广州拍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纪念馆、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红色地标,到上海拍烈士们工作生活过的地方。

在给陈延年的一封信上,她写道:“当我走出地铁站,抬头看到你的照片出现在繁华街道的大屏上,正对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巨幅标语,你微笑地望着这一切,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非常确定,烈士们的事迹深深影响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让我坚定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为国家献身的人。”芋圆说。

很快,芋圆决定选择在一家政务新媒体做编辑工作。如今,她将烈士的故事、烈士们工作生活过的旧址照片推送给更多的人。看到推文下一条条“走心”的留言,芋圆觉得,她的改变值得。

“他们是十九世纪的‘90后’,我是二十世纪的‘90后’。我们之间隔着历史岁月。但我想让他们知道,如今山河无恙,祖国富强,这盛世已如他们所愿。”芋圆说,今年有时间还要去龙华烈士陵园,把手机备忘录里每天写下的感想誊抄到信纸上,带着最近拍的照片一起,讲给“哥哥们”听。

如今,每天16时,园区工作人员都会来到墓区准备每天必做的工作——收集来信。远处飘来陈乔年曾翻译过的《国际歌》乐曲声,夕阳留恋地洒在墓碑前的一封封信上,光斑里有一行字这样写着:“你们是光,穿越百年,照耀着我们。而我们,也会追随你们的脚步,成为照亮未来的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