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军分区畅通地方事业编人员出入口盘活人才资源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于斌 魏善蓬责任编辑:王凤2021-11-08 14:56

山东省德州军分区畅通地方事业编人员出入口盘活人才资源

“老武装”有新舞台 “新武装”成生力军

■于斌 魏善蓬

“民兵应急连退役军人比例达到80%,人装匹配率达到100%……”11月1日,山东省德州军分区通报各县(市、区)民兵工作,以往排名靠后的庆云县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绩单。问其“妙招”,该县人武部部长周言辉回答:“多亏有一支好队伍。”

该军分区领导也深有感触:“前几年,我们在基层建设上投入不少财力、物力,但人才队伍建设没跟上,发展打了折扣。”实践证明,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就牵住了基层建设的“牛鼻子”。

“第一资源”发挥“第一作用”。“我们对人力资源队伍进行统计,每个人武部一般有现役干部和文职人员8人,地方事业编人员13人。”该军分区领导告诉笔者,地方事业编人员过去主要以战士身份安置进入武装工作队伍,大多为职工,在人武部工作了大半辈子。受编制体制影响,这些“老武装”除了个别人可以晋升到科级,多数工作到退休仍是科员或职工。职业“天花板”抬眼可见,一些人难免“在位置不在状态”。

自去年开始,该军分区探索走开地方事业编人员军地交流的路子,由市组织和人社部门拿出合适岗位供“老武装”选择,充分考虑他们对武装工作的贡献率并尊重个人意愿。经过细致工作,全市人武部39名“老武装”陆续到新单位报到,满意度很高。王凤来是武城县人武部的一名“老武装”,工作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交流启动后,他第一志愿选择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交流工作在各人武部“老武装”中引发热议:“有了新出路,而且与贡献率挂钩,要好好干。”

为了让人才队伍不出现“断流”,今年初,该军分区指导各人武部利用交流出来的空岗,推行“本科学历+入伍经历”的选人模式。在各县(市、区)上半年招录的基础上,自8月初开始,德州市采取统一标准、统一条件、统一考试的方式,为各人武部再招录1名事业编人员。9月28日,新招录的事业编人员全部上岗。

祁世功原在武警某部退役,多次代表所在中队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考核,是一名训练尖子。他今年参加宁津县事业编考试,成功考取人武部岗位。7月,人武部组织民兵军事训练,祁世功担任教练员,重点开展战术训练、防汛演练,民兵应急分队训练水平明显提升。前不久,军分区组织民兵考核比武,宁津民兵取得单项课目3个第一、1个第二。

“退役后能继续为国防事业作贡献,特别有成就感。”今年以来,与祁世功一起走上武装工作岗位的还有22人。“他们绝大多数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有服役经历,是武装工作的‘好苗子’。”军分区领导介绍。

为了给“好苗子”提供“好土壤”,该军分区开展新入职事业编人员集中培训,组织到机关代职培养,实行岗位定期轮换,每周开设“理论夜校”“领导干部大讲堂”,帮助他们快速进入“战位”。

各人武部还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规划成长路径。打开其中一份档案,笔者看到,既有思想汇报、阶段总结,还有工作照片和成绩。“不仅记录着个人付出,也传递着组织的培养和关爱。”来自乐陵市人武部的王朝臣告诉笔者,他在青岛农业大学所学专业与政治理论关系不大,最初面对民兵政治教育、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等工作,常感到无从下手。他在政工科负责人的帮助下,几个月后已经能独立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如今,更多的地方事业编人员走上前台,得到各级认可。今年以来,随着实行“军事+政工”交叉任职、“机关+基层”复合培养、“理论+实践”双向锤炼的育人模式,地方事业编人员精神动力、工作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基层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