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某旅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赴何挺颖和张富清故里参观见学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陆正辉 薛泉 岳小林 责任编辑:王凤 2021-10-13 09:23:57

火箭军某旅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赴何挺颖和张富清故里参观见学——

“两位英雄,当年和我们一样年轻”

■陆正辉 薛泉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岳小林

“‘不朽井冈英雄,千古人民功臣’,这是对何挺颖一生的精准概括。1929年1月24日,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次日随部队转移途中遇敌突袭,生命永远定格在24岁。同为20多岁的你们,是否和他一样有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

9月下旬,在何挺颖烈士故居内,火箭军某旅一堂现地党史学习教育课正在进行。没有多媒体课件,驻足在被鲜花簇拥的何挺颖烈士半身塑像前,授课人王涛向一群年轻的基层党支部书记,讲起了何挺颖的英雄故事——

“四万万人发声吼,火山爆发世界惊。中国有了共产党,散沙结成水门汀。”何挺颖大学时本想钻研数学专业,但聆听了邓中夏、瞿秋白等多位共产党人的演讲后,他的人生追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数表里查不出救国的良方,计算尺不能驱逐横行的豺狼。”他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毅然投笔从戎,并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秋收起义后,国民党军队对红军围追堵截。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敌人的强大火力,时任党代表的何挺颖所率领的队伍虽然缺衣少药、缺枪少弹,却始终兵心不散、士气不减。”听着王涛的讲述,大家心中的信仰之火越烧越旺,强支部、带队伍的信心更足了。

随后,基层党支部书记们前往几十公里之外的张富清故里参观。

群山环抱中,一条小溪缓缓流过。岸边,一堵简陋的围墙、两间低矮的土坯房,是老英雄张富清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紧挨着这两间土坯房的是近年来新修建的村史馆。

“1948年,24岁的张富清参加了解放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场上,他英勇杀敌、舍生忘死,先后多次荣立战功……”村史馆内几张泛黄的立功证书,彰显着老英雄的赫赫战功。

“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要完成任务,领导自己要过硬,执行政策才能坚决”……村史馆的红色墙壁上,刻着张富清的感言。参观过程中,大家一同驻足阅读,体悟老英雄从军报国、淡泊名利、坚守本色的一生。抬头望去,镌刻在门檐上的“时代楷模”4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两位英雄,当年和我们一样年轻。他们在和我们一样青春的年龄,书写了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的故事……”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深刻领悟了这堂课的内涵。

授课接近尾声。在王涛带领下,年轻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们面向鲜红党旗,高举右拳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铿锵的话语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短评

找准共鸣点 当好责任人

■冯晓永

两处英雄故里,一腔革命热情。不同的是时间和地名,相同的是初心和使命。火箭军某旅将年轻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课堂设在英雄故里,找准党史学习教育的共鸣点,将信仰信念根植于他们的心灵深处,涤荡了心灵,强化了血脉赓续。

亲其师,信其道。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连队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教育引导官兵学好党史的带头人,只有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信仰者坚定信仰”,才能坚守精神高地、抵御侵蚀诱惑。同时,“第一责任人”要带好头、作表率,叫响“我讲的就是我信的,我信的就是我照着去做的”,才能更好地启发官兵、引导官兵。

知所从来,明所将往。在这场感悟英雄信仰、强固理想信念的教育之旅中,年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期待着他们焕发出更大的政治热情和聪明才智,当好官兵的心灵播火者、军旅引路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