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空军地空导弹兵某旅旅长郑志洲——

平凡的世界 梦想的天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孙伟帅 付震 王庆虎责任编辑:张诗梦2019-11-18 11:19

空军地空导弹兵某旅旅长郑志洲

公元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鲜红战旗迎风招展,大国长剑昂首列阵。雄壮的军乐声和观众的欢呼声,如同一排排声浪漾向四面八方。

距离天安门广场一公里之外的一条巷子里,身着迷彩服的郑志洲安静地站在一辆红旗-9B发射车旁。作为此次阅兵防空反导模块的组织者之一,站在阅兵场之外的他,微微扬起下巴,仔细聆听着来自广场的军乐声、口号声和装备轰鸣声。

此刻,阳光耀眼。郑志洲轻轻闭上眼睛,脑海中突然闪现自己初入军营时的一幕幕。30年前,郑志洲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地空导弹兵;30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为地空导弹兵某旅旅长。

30年,弹指一挥间。郑志洲完成了从普通士兵到导弹旅长的人生转变。尽管别人眼中的地空导弹兵帅气炫酷,但郑志洲总是说,他的世界很平凡。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郑志洲所在的空军地空导弹兵某旅,探访地空导弹兵的“平凡的世界”。当我们走进“英雄营”荣誉室,走进那一个个导弹发射方舱,我们发现了这“平凡的世界”中,那一片片被梦想照亮的天空。

地空导弹兵的世界,很小也很大

指挥控制舱中,一排排指示灯不停闪烁,屏幕上的数据不断更新。郑志洲站在舱门口,一边听着营长下达的口令,一边向记者介绍每一名官兵担负的任务。

望着眼前密密麻麻的按键,记者一脸“问号”。郑志洲笑着说:“我第一次走进这里,也是这样的感觉。这么多按钮,这得是多么高精尖的装备!”

这是一个普通人对这狭小指挥控制舱最朴素的认识。自从穿上军装,郑志洲的人生便与这几平方米的战位牢牢绑定。

参军之前,郑志洲生活在河南一个小村庄。他的生活就像《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一般朴素而平静。但也正是那段“穿着补丁衣,啃着窝窝头”的日子,让他学会坚持,也拥有了“走出大山”的梦想。

那一年,郑志洲报名参军。“看到征兵的消息,也没和家人商量就报了名。”直到被通知合格,郑志洲才向父母摊牌。

没有更多的戏剧化情节,带着父亲的一句“你要是认准了就好好干”的叮嘱,郑志洲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入伍后,凭借着过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能力,郑志洲考入了空军导弹学院。经过两年的学习,他成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一名排长。

郑志洲至今记得第一次触摸导弹时的兴奋与紧张。第一次真正发射导弹,更是让他刻骨铭心。

“轰——”导弹腾空而起,大地的震颤传到了郑志洲所在的指挥控制车,“那一刻,有种空气被撕裂的感觉。”

很快,目标从雷达显示屏中消失。“命中了!”狭小的指挥控制舱内,郑志洲和战士们欢呼了起来。

在郑志洲的记忆中,这是他成为地空导弹兵以来为数不多的欢呼之一。自从打完第一次实弹之后,郑志洲“似乎有了些变化”,他开始重新认识他所在的这方“小小世界”。

导弹刹那“嘶吼”的背后,是地空导弹兵独有的低调与寂静。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似乎不属于他们。在那一座座寂静的方舱里,你能看到跳动的灯光与数据,能听到瞬间爆发的道道口令,而那一击即中的惊心动魄也蕴藏其中。

走出大山,走进指挥控制舱。郑志洲的世界似乎比以前更小了。但,这支被称为“车轮上的部队”,随时能走,随时能打。在往后的岁月中,郑志洲的世界随着滚滚车轮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他曾体验过在雪域高原上缺氧的“极限感受”,也曾在渤海之滨品尝过海风带来的清爽,还曾在西北大漠欣赏过“长河落日”……

不仅如此,郑志洲还曾数次走出国门,在伏尔加河畔与俄罗斯军事教员探讨制胜机理,也曾在波罗的海海边与外军同行交流训练经验……

“地空导弹兵的世界,很小也很大。”郑志洲这样理解着属于地空导弹兵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南征北战是家常便饭。祖国的空天有多大,地空导弹兵的世界就有多大。

准备打仗,是一场“寂寞的长跑”

郑志洲的书柜里,摆放着这样两张照片——

一张拍摄于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那天,郑志洲作为防空反导模块的领队之一,敬着军礼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另外一张拍摄于2017年7月30日,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那天,同样作为防空反导模块的领队之一,郑志洲率领着征尘未洗的部队,从演兵场走上阅兵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别人都说这是地空导弹兵的“高光时刻”。但郑志洲对“高光时刻”有着自己的理解:“一名军人的高光时刻,永远都是在战场上。和平年代,我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走上战场,但我愿意用一辈子为随时走上战场而准备。”

赫赫有名的“英雄营”如今隶属于郑志洲所在旅。“英雄营”组建于1958年,次年10月接装仅5个月,就一举击落美蒋高空侦察机1架,首发命中、首战告捷,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此后,他们机动行程18万公里,创立“近快战法”,共击落5架敌机,1964年6月6日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

郑志洲第一次阅读这段历史,是在成为导弹学院学员后不久。看着荣誉室中一幅幅老照片,郑志洲内心有种说不出的震撼。这样的震撼,一直伴随着郑志洲从学员走向指挥员的岗位。

站在“英雄营”即将落成的新史馆里,郑志洲告诉记者,“每一次打完实弹我总会想起这段历史。如果换作是我和我的部队,我们能不能像前辈们一样,面对祖国呼唤,长剑出鞘一招制敌?”

2017年,空军地空导弹兵某旅全新组建,郑志洲任旅长,“英雄营”隶属其中。

背负着老一辈地空导弹兵留下的荣誉功勋,郑志洲和他的战友们开始了与时俱进的探索。地空导弹部队,是一支信息化程度极高的部队。郑志洲常常跟战友讲“技术决定战术”,前辈们在那样的条件下都能创造如此辉煌的战绩,“拥有了更加先进装备的我们,更要提高自己的能力”。

2018年冬天,全年训练任务收官之际,郑志洲请示上级后做了一个决定:整建制全员全装开赴数百公里之外,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比武竞赛考核。

“打仗是不会选时间的,敌人不会让你天气好了、暖和了再打仗,所以训练也应该是全天候全时段的。”动员大会上,郑志洲的这番话,给高级工程师高根支留下深刻印象。

训练结束,部队归建的那天下起了浓雾。

“走不走?”“走!”

浓雾中,长长的导弹兵车队在公路上蜿蜒前行,呈现出一幅“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壮观画卷。

成为这支光荣部队的指挥员,郑志洲的压力,常人难以体会。

“准备打仗,是一场‘寂寞的长跑’。”郑志洲凝视着荣誉室中“英雄营”第一任营长岳振华的照片说,“我们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如果跑不好,就是对不起他们。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像是农民种地,一时看不到收成。但是,这收成只有到了战场上才能看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