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大型电视纪录片《祖国在召唤》解说词(第四集)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李晶2019-10-11 11:00

塌方、雪崩、泥石流……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营副营长杨祥国和战友们六天五夜才能走完的这条路,是西藏最危险的巡逻线之一。160千米的路程,有200多处危险路段,平均不到一千米就有一处死亡陷阱。

【同期】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副政委张为文

经过老虎嘴、刀背山,这里根本就没有路,需要攀绝壁。

【同期】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营副营长杨祥国

在巡逻路上第一次的话,就直接把这额头剐了四五厘米。这么长一道口子,所以到现在(当兵)18年,额头上面这道疤痕都还是比较明显。

【解说】

这是一条与祖国主权息息相关的边防线。没有路,也必须走过去。

上世纪60年代,沿着这条路,一群年轻的中国军人,顶着漫天飞雪,翻过喜马拉雅山千年冻土,捍卫了这片神圣的国土。

【同期】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营副营长杨祥国

前面就是我们老将军张贵荣牺牲的地方。

【解说】

这方悬崖,是杨祥国和战友们每次巡逻都要仰望的地方。

1984年春节前夕,西藏军区司令员张贵荣,在这里被凶险的高原夺去了生命,年仅49岁。

生命最后时刻,这位硬汉子,双手紧攥着马尾,双腿仍保持着前进的姿势……这片无名高地,从此有了一个悲壮的名字:将军崖。

【同期】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副政委张为文

国家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在我们这条巡逻路线上,几十年来,共有14名官兵,倒在了边防巡逻路线上。

【解说】

巡逻路上,战友的生命化作了不朽的路标。

将军崖上,镌刻着张贵荣将军殉职时间:1984年1月15日。

这一天,也是后来被战友们称为“巡逻王”的杨祥国出生的日子。

【同期】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营副营长杨祥国

我觉得这是一个巧合,更多的是就想着把张贵荣将军,特别是我们作为18军的传承者,把他们的这些遗志传承好,把边防守好。

【解说】

沿着这条巡逻路,杨祥国已经走了整整18年,4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21处伤疤。

【同期】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营副营长杨祥国

我们每走一步的话,都相当于是和死神在博弈,因为每走一步都有可能有危险,每到一个地方都可能会直面生死。

【解说】

巡逻出发前把家书留在连队储藏个人物品的后留包里,是边防连队的传统。

【同期】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营副营长杨祥国

给我们的感觉写家书更多算是遗书吧,每一次踏上巡逻路,谁也不敢绝对保证自己能够平平安安归来。

【解说】

常年巡逻在外,杨祥国最牵挂的就是远在重庆的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杨祥国和妻子甚至连一张正式的婚纱照都没有。

【同期】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营副营长杨祥国

前几年的时候,最开始结婚那几年,一直说什么时候拍,现在我说拍的时候,她说现在都老了。

【同期】杨祥国的妻子艾容

他每次回来就说,去补拍婚纱照,他说欠我的。我说我们一家人不用说你欠我的、我欠你的。

【解说】

得知杨祥国长期负重巡逻,身高比入伍时还矮了两厘米,妻子艾容心疼得不行。

【同期】杨祥国的妻子艾容

医生跟他说他的这个脊椎严重变形了,因为巡逻的时候背的东西太多了。

【同期】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营副营长杨祥国

作为我们边防军人来说,如果能够把我们的国土守好,能够做到不把领土守小,不把主权守丢,能够完成这个使命,能够尽到这个责任的话,其实这些东西我们都在所不惜。

【解说】

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军人不变的誓言,也是军人永远的情怀。

【同期】杨祥国和战友们宣示主权

这里有我,祖国请放心!

【解说】

难得一个夫妻俩在一起的日子,丈夫张华陪着妻子刘洋进行体能训练。

7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夏天的傍晚,马上就要执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的刘洋,在沉默许久之后,含泪对丈夫说出了藏在心里的话。

【同期】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任务前的有一天,我们俩在散步的时候,我就非常认真地跟他讲,我说如果我真的回不来,你一定要答应我两件事情,第一呢,就是一定要帮我照顾好父母,他们只有我这一个女儿。第二个就是要娶一个会做饭的妻子,我希望她可以代替我,去照顾我的爱人。

【同期】刘洋的丈夫张华

当时我就说你完全可以安全回来,顺顺利利地执行完任务。

【解说】

丈夫用温暖的话语为妻子壮行。刘洋随神舟九号飞向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亲历了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在太空飞行了13天。那些日子,丈夫张华几乎每天都守在屏幕前,紧盯着翱翔太空的妻子。

【同期】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太空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你在太空中离地球越远,家、祖国、亲人、亲情这种概念就会越近。在太空中,我们工作之余经常会去遥看地球,会想念我们的祖国,想念家人、想念战友、想念朋友。

【解说】

走得再远,都走不出亲人的牵挂;飞得再高,也离不开祖国的怀抱。如今,刘洋的航天故事,成为这个军人之家的骄傲,更是国家记忆的一部分。

家住北京的李德序老人,也珍藏着一段国家记忆。

【同期】

电视剧声音:要迅速地成立一支地空导弹部队,代号“543”。

【解说】

电视剧《绝密543》的主人公原型,就是李德序老人的丈夫岳振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岳振华指挥的地空导弹营代号“543”,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第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也是全世界击落U-2高空侦察机最多的部队。

“543”任务,在当时属于绝对机密,岳振华大半辈子与亲人处在“隔绝”状态。

【同期】岳振华的妻子李德序

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儿女,他就一直没说,我就不知道,就这么他就拿着东西走了。

【解说】

在李德序的记忆里,丈夫回家的日子用手指头也能数得过来。那些年,妻子李德序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岳振华指挥部队转战南北捍卫祖国的天空,家里5位亲人去世,只能由妻子一个人送终。

【同期】岳振华的妻子李德序

一听见我母亲去世了,我就哭的一共抢救我3次,哭的晕过去了3次,老岳就一封信一封信来劝我,就说咱们都是共产党员,都是老同志了,我们是为了保家卫国,国家大,个人家小。

【解说】

半年之后,岳振华又一次带着捷报回到北京。当天晚上,夫妻俩四目相对,默默流泪。

【同期】岳振华的妻子李德序

我们俩人都哭了,他也哭了,我也哭了。我再苦再累,但是你为国家为人民立下功劳,这不是我也应该高兴的事嘛。

【解说】

2013年,88岁的岳振华与世长辞。按照老人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埋在生前所在的“英雄营”,与战友同在。为纪念这位老营长,官兵们在此栽下了一棵树,命名为“英雄树”。

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在军人心中,家与国早已融为一体,成千上万的军人家庭,就像万里长城的坚固基座,支撑着强国强军的梦想。

卢翀是时任海军某潜艇支队372艇的军医。对于他的妻子曾晓燕和孩子们来说,每年一次的探亲就像过年一样。而在夫妻俩心里,有一道隐痛永远无法触碰。

【同期】卢翀的妻子曾晓燕

回忆一下那是2014年2月份。那个时候因为我们其实是两地分居的,当时儿子两个月的时候,我们来过三亚,不想去回忆了……

【解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