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迎来第三批航天员乘组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占康 安普忠 李由之 责任编辑:王凤 2022-06-05 07:39:54

2022年6月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公布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名单。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组成飞行乘组,担负空间站阶段的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

跨越星辰大海,圆梦“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第三批航天员乘组。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拉开帷幕之际,记者带您了解执行此次任务的3名航天员。

航天员陈冬——

男儿有梦,再征太空

■占康 解放军报记者 安普忠 李由之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爽不爽?”

“爽!”

6年前,神舟十一号飞船整流罩抛开后,三上太空的指令长景海鹏与首次飞天的航天员陈冬,一问一答,率性自然。这段对话一度爆红网络,也让大家记住了航天员陈冬的阳光率真。

“有没有信心?”

“没问题!”

6年后,陈冬再次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44岁的他作为第二批航天员中的首位指令长,将在神舟十四号任务中,带领航天员刘洋和蔡旭哲征战太空。

岁月,似乎不曾在陈冬脸上留下痕迹。透明头盔罩下,他自信的笑容依然帅气,明亮的眼神愈发坚毅。

一个人,只要拥有梦想,就会不断创造奇迹。这一“梦想法则”在陈冬身上得到印证。

陈冬从小爱挎军用背包、戴军帽。高中时,见到一位师兄考入飞行学院,他也萌生了当飞行员的想法。于是,19岁的陈冬招飞入伍,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军校毕业,当飞行员……陈冬一度以为自己“此生就和蓝天为伴了”。直到几年后,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天的身影,牢牢吸引住他的目光。

“我也想飞得高点、再高点,飞出大气层,去看看那里什么样。”梦想,再一次向这位优秀飞行员招手。

又一个6年过去,陈冬幸运地进入第二批航天员选拔面试环节。

“你会坚持吗?”

“我甘愿付出一切。”

面试考官杨利伟问陈冬能否承担成为航天员要面对的巨大风险,31岁的陈冬毫不犹豫地给出心底的答案。

当你甘愿为梦想付出一切时,全世界都会为之让路。

2010年,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等7人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此后,陈冬消失在亲友们的视线里。

有的梦想,跳一跳就能实现;有的梦想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超出常人的努力。飞天梦,就是后一种。

转椅训练是弱项,陈冬就自己买个能旋转的电脑椅,坐在上面让爱人用手推着他转圈;为了提高对超重的耐受力,他睡觉时也拿重物压在身上练呼吸和动作。

在梦想的加持下,陈冬用超常的耐力和毅力备战飞天。2016年10月17日,他的梦想终于实现,迎来人生中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机会。

在太空驻留的一个月,陈冬常趴在舷窗上凝望地球。深邃的太空中,蔚蓝色的地球像一颗璀璨的珍珠。

返回后,陈冬更加渴望重返太空:“那种愿望就好比吃冰激凌。没吃前,大家都说好吃,就想吃;吃了以后,发现果然好吃,就更想吃了。”

执行完神舟十一号任务返回后,陈冬迅速投入到空间站任务训练中。建造空间站,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

2020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正式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中国空间站时代来了——仅2021年和2022年两年时间,就要实施11次飞行任务,其中包含4次载人飞行任务。

密集的任务带来更多飞天机会,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储备和应急处置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圆梦空间站,陈冬的下一个梦想“触手可及”。

比起神舟十一号任务,神舟十四号任务的工作量、复杂性和难度呈指数增长。在长达6个月的太空驻留中,陈冬和战友要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出舱任务和大量的科学实验等。

风险和挑战最大的要数出舱任务。陈冬、刘洋和蔡旭哲3人都没有出舱经验,加上要在新舱段完成新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根据任务要求和个人特点,三人进行了任务分工:陈冬是指令长,主要负责抓总和出舱活动;刘洋工作细致,负责物资管理和机械臂操作;蔡旭哲理论功底深厚,操作熟练,主要负责环控设备运行与维修。

一向低调随和的陈冬,训练时却特别爱“找茬”。“在太空中,我们是终端用户。程序、产品是否合适合理,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操作去验证。”陈冬说,“找茬是找安全隐患的‘茬’,较真较的是确保安全的‘真’。”

对即将进行的太空出舱任务,陈冬心驰神往:走出舱外,脱离舱体的保护,充满未知和风险;没了舱体的屏障,航天员能更亲密地拥抱太空。陈冬觉得,风险和挑战越大,越能彰显人的主观能动性,获得的成就感也越大。“这是梦想的力量所在,也是梦想的魅力所在。”他说。

经过大量的地面出舱活动训练、周密的故障预案演练、地面指挥和乘组长期训练,“太空出差三人组”越发默契。团队的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其他人作为备份,随时相互补位。

“在载人航天事业30周年之际,中国‘太空家园’将在我们手里竣工,我们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指令长陈冬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一定坚决完成任务,用精细保证精准,用精心换来精彩。”

航天员刘洋——

乘时代之风,做巾帼英雄

■占康 解放军报记者 李由之 王凌硕

刘洋,女,汉族,籍贯河南林州,河南郑州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2年6月,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习主席接见了部分来自基层一线的军队人大代表,中国首位遨游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也在其列。

“你可是巾帼英雄啊,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代表,现在还成了中国妇女的‘形象大使’!”习主席称赞道。

“我们幸运地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好时代,我们一定会将祖国的荣誉写满太空!”刘洋坚定地回答。

这段对话让刘洋终生难忘,每每想起,心中便涌动着一股力量,激励着她不断前行。

间隔10年,刘洋先后执行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从突破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到建造空间站,正好是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里“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关键节点。

刘洋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始终踩着时代的鼓点前进。

1997年,空军开始招收第7批女飞行员。刘洋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当年郑州市唯一一名被录取的女飞行员。

2009年,国家开始选拔第一批女航天员。听到这个消息,刘洋跃跃欲试。如果可以飞得更高,她渴望飞向太空。

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她。2010年5月,刘洋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

2012年3月,刘洋被确定为神舟九号首飞梯队航天员。这意味着她即将作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代表中国千万女同胞飞向太空,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嫦娥飞天”的传说变成现实。

刘洋感受到莫大的幸福:“这种幸福感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幸福,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幸福。”

2012年6月2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离,3名航天员挥手告别天宫一号,回到飞船轨道舱。刘洋转身前,对着天宫一号郑重敬礼,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再回来!”

没想到,这“不久的将来”跨过了10年。10年,对于载人航天事业来说,并不算长。从“921工程”启动开始算起,载人航天工程恰好从20周年跨入30周年。10年,对于个人来说,并不算短。刘洋最年富力强的10年,在周而复始的选拔训练中度过。

居里夫人说:“我从未幸运过,也不渴望幸运。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任何困难毫不退缩。”刘洋从女儿的读书笔记中看到这句话,特别认同。虽然她常说自己是时代的幸运儿,可光有幸运怎么可能成功?

刘洋深知,“神九”任务只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小目标。人类总是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地方,作为一名航天员,她就肩负这样的使命。第一批航天员老大哥们还在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一代代航天人刻苦攻关、默默奉献,自己又怎能原地踏步?

刘洋迅速从零开始,重新以一名高中生的拼搏劲头对待每门课程,将每次模拟训练当成实战,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2019年12月,她入选神舟十四号乘组。水下训练是出舱活动训练的重中之重,单次训练时长最长、强度最大。刘洋逼着自己直面水下训练,还总结出一个方法:需要用眼时就排除干扰,紧盯目标;不需要用眼时,就抓紧闭眼缓一缓。就这样,刘洋逐渐适应了水下环境。

训练之余,刘洋还根据飞行经验,参与各类太空产品的设计改造工作,大到太空舱、环控生保系统,小到太空垃圾收集装置、太空食品、舱门手柄,刘洋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合理化建议被采纳。

备战神舟十四号任务,他们要学习和训练的内容很多。舱内设备、管路连接、出舱活动、机械臂、科学实验……从早到晚,刘洋和战友们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对刘洋来说,事业和家庭如同鸟儿的双翼,缺一不可。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家永远是刘洋最坚实的堡垒,给予她前行的力量。

“妈妈,可不可以不去那么远的地方出差?”两个孩子问。

“你们是不是也有梦想?”刘洋反问。

“嗯。”孩子们若有所思。

“那妈妈也有自己的梦想。你们是不是也希望妈妈完成自己的梦想?”

“嗯嗯。”孩子们直点头。

“妈妈的梦想就是到太空盖一座大房子,未来让仰望星空的小朋友们可以去那里。”

孩子们听完开心极了:“妈妈,你一定要给我们多拍点照片回来。”

“那我们想你怎么办?”孩子们又问。

“那你们就抬头看看星空,看到星星一闪一闪的,那就是妈妈在对你们说‘我想你们’。”

这一次,刘洋随飞船带了一幅镶嵌照片的卷轴,里面有家人、航天员大队战友以及空军战友们的照片。她要带着亲人朋友们一起圆梦太空。

再次出征太空,刘洋变得更加从容,也对太空生活更加期待。她期待中国空间站在自己手里顺利竣工,期待在“太空家园”享受与下一批乘组的相聚时刻。

航天员蔡旭哲——

厚积薄发,飞天圆梦

■占康 解放军报记者 安普忠 王凌硕

蔡旭哲,男,汉族,籍贯河北深州,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6年5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训练基地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清秀的面庞,看不出一丝紧张。清澈的眼里,闪耀着兴奋和渴盼。

一张新面孔,出现在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乘组发布会上,格外引人注目。

为了这一天,航天员蔡旭哲已经等待了整整12年;为了这一天,从小是军迷和航空迷的蔡旭哲已经准备了30多年。

蔡旭哲出生在河北深州,爷爷奶奶都是老党员。3岁时,爷爷送给他一大箱子关于八路军的小人书,给他读抗日故事。这让蔡旭哲从小就立志从军报国。

蔡旭哲家乡附近有个空军机场。听到战机的轰鸣声在头顶响起,他经常冲出屋来,瞪大眼睛仔细分辨飞机的形状,一直目送飞机消失不见。那时,他未曾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驾驶战鹰从无数次凝望过的天空掠过。

蔡旭哲从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考入县重点中学后,他省吃俭用,订了一份《中国空军》杂志。每当杂志拿到手,他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航空航天知识。

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蔡旭哲高三那年招飞成功,如愿接到空军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19岁的他激动得直掉眼泪。

时至今日,蔡旭哲依然清晰记着在飞行学院那段难忘的拼搏岁月。漫长的北方冬日,训练结束后,他和战友们头发上冒出的汗珠结成了冰碴儿,提前打好的洗脸水也结了一层冰。在刺骨的冰水里洗脸,他们常常冻得上下牙齿直“打架”。

从飞行学院毕业时,蔡旭哲做出了一个让战友们惊讶的决定:他主动申请分配到当年分配意向中最艰苦的一支部队。

晴空万里,驾驶战机翱翔蓝天,是蔡旭哲最享受的时候。他对飞行的热爱,简直有点走火入魔。爱人坐月子,他休假陪护照顾。每天只要有空,他就趴在窗户前望着天空自言自语:“今天天气能见度高,适合飞行。”

凭着这股痴迷劲儿,蔡旭哲逐渐成长为飞行骨干。也正因为有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数次大大小小的故障,蔡旭哲都能转危为安。上百种应急事故预案就像刻在他脑子里一样,随时可以启动。

蔡旭哲安全飞行1523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先后荣立三等功和二等功各一次。

2010年5月5日,是蔡旭哲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和其他6名战友,经过千挑万选,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要经历脱胎换骨般的淬炼,不但要学习枯燥的基础理论,还要完成包括体质、心理、航天专业技术等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沿着这100多个科目的登天台阶,蔡旭哲逐步攀登而上。

2018年,蔡旭哲和战友参加48小时沙漠生存训练,遭遇了高温、沙尘暴和大雨的重重考验。负重徒步走出沙漠那一刻,大家又累又热,随行的工作人员好多都中了暑。

每每回想起那难忘的48小时,蔡旭哲都觉得苦中有乐。电影《长津湖》中提到的杨根思“三个不相信”战斗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对此,蔡旭哲深有共鸣。

看着同批战友陆续飞天,蔡旭哲时常想起爷爷对自己的期望。爷爷有5个孙子,个个都有出息,蔡旭哲排行老三。爷爷逢人便夸:“我家这老三,干的可是国家的事业。”

“我入伍了!”“我入党了!”“我飞出来了!”“我入选航天员了!”……每当有好消息,蔡旭哲第一时间就要跟爷爷分享,爷爷总是激动地说:“好!好!”

自从成为航天员后,近10年来,蔡旭哲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频繁地给爷爷报告好消息。每次他回老家,爷爷总是欲言又止。他知道爷爷期待着一个答案。然而,他无法回答。甚至这些年来,他都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

蔡旭哲知道,只有更加努力地训练,默默等待机会到来。随着空间站任务来临,机会随之增多。2019年12月,他光荣入选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

只是,这个消息来得晚了些,敬爱的爷爷已经去世。蔡旭哲把遗憾藏在心底,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更加刻苦训练,出色完成任务。

2022年6月,在经历了整整12年的坚守和努力后,蔡旭哲终于迎来梦圆时刻。为祖国出征太空,他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和压力。

空间站建造阶段,蔡旭哲所在的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任务非常繁重,工作量剧增,面临许多新的技术问题。

他深知,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关系任务成败,地面训练更要分秒不差,毫厘不失……

东风航天城,神舟飞船整装待发。出征在即,蔡旭哲面对媒体镜头,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带着梦想,出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