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战区聚焦战区主战主业主责破除和平积弊调查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龙绍华 冀东昇责任编辑:李晶2018-10-30 10:19

不论打仗还是准备打仗,都要以“读秒”的状态立说立行

去年的一次联合演习前,领到白床单的那一刻,战区某保障队一名上等兵瞥了一眼就嘟哝起来:“野外连脸都洗不上,带这玩意儿到时怎么洗啊。”

“当兵是要打仗的。打仗有两种结果,一个是凯旋,一个是‘马革裹尸还’。”班长杨浩明半带玩笑半认真的话,第一次让这名上等兵意识到了床单的第二个用途,让他突然感到“一伸手就能触摸到战争”。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争规律决定了“战斗在今夜打响”不是一句口号。破除积弊,时不我待,不论打仗还是准备打仗,都要以“读秒”的状态立说立行。

熟悉叶雷的人,都说他有“卡表”“读秒”意识。作为战区联合参谋部参谋,他身边时刻有两个“表”。一个表是手腕上的电子表,时间与战区联指中心的作战时刻分秒不差;另一个是工作计划表,满满当当记着当周的工作任务,上面用蓝色、红色的笔密密麻麻做了标注,每完成一项都和时限要求“对账”。

“打仗的事,时限是红线,更是底线。”叶雷说自己这种“卡表”作风,其实是痛定思痛得来的。

一次演训,他接收指令后迅速拟制文书,然而还没等文书下发部队,“战斗”就打响了。措手不及的他追悔莫及。

“卡的是手表、图表,卡掉的是和平的惯性,卡出的是备战意识、打仗思维。”叶雷说,如今在战区机关,“卡表”“读秒”已成为大家自觉的工作习惯,“校准的是打仗时间,绷紧的是备战那根弦。”

——按照打仗要求制定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流程,任务、标准和要求细化到每一个席位,每一名人员;

——不设背景、不打招呼,以随机启动的模式组织指挥所应急拉动,在机动中受领任务、研究情况、指挥处置;

——按照“任务式编组、模块化训练、应急性补课”的思路组织指挥训练,人人轮流充当指挥员、进入情况指挥战斗、反复研析作战指挥难题。

时间还是那个时间,但在备战打仗的要求下,工作的密度和力度完全不同,时间就有了不一样的作战意义。去年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战区联指依据抢险救援方案和作战人员编组,20分钟内前方指挥组人员到位完成编组受领任务,30分钟完成了一切准备,40分钟便向灾区火速驰援……

“‘读秒’其实说到底是一个精确意识,打仗的事不能再概略瞄准,干啥都要精确算账。”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处长魏斌用一个数学公式加以诠释: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一天努力一点,成效就会越来越明显。

“和平兵”不是别的某个人,而往往是思想深处的另一个自己

前不久,新年度干部交流计划下到战区,这意味着一些人将离开战区奔赴新的岗位。政治工作部干事袁建,同时接到了交流征求意见和到一线去执行任务的两份通知。

站在“十字路口”,他没有什么犹豫,立即启程奔赴戈壁边防,“先把任务完成了再说”。据战区政治工作部干部部门介绍,“此次预备进行调整交流的同志,有近40%在外执行任务,没有一人要求提前返回,没有一人降低工作标准。”

他们的觉悟从何而来?

战区去年组织的一次重大任务中,某旅二营战士范飘,向领导和战友隐瞒了自己的婚讯,全身心投入练兵备战。在家乡,妹妹替他充当新郎举行婚礼,两个女人拜堂成亲的故事被媒体热播。执行一项重大任务中,某旅班长范发权带着十几名战士,不畏高寒缺氧,徒手构建工事,风餐露宿,日夜坚守,牢牢控制着这一战术要点,为战胜对手起到了关键作用……走进基层一线官兵,就能感受到太多太多的正能量。

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

仅去年演训,部队实打实爆的各类弹药,就顶得上过去几年的量。官兵们说,以前该打没打的弹都打了、该训没训的课目都训了,不仅还清了许多“旧账”,而且还填补了不少空白。演训中,战区前后组织了4次实战化考核,部队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练兵备战,领导机关越是真抓狠抓,部队就越动真格越卖力气。

他们的境界从何而来?

“作为第一代战区人,面临着创业转型的诸多困难挑战,但大家都不愿做守摊子、过日子的和平兵,都想竭力在备战打仗的激流中闯一闯。”战区领导如此感慨,“主战的导向真正立起来了,‘军人生来只为战’就绝非一句口号,而是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决然果敢!”

“和平兵”不是别的某个人,而往往是思想深处的另一个自己。在战区组织的群众性大讨论中,不少人感叹:自己是和平积弊的受害者,却也是制造者。破除和平积弊之难,难在来一次彻底的“自我革命”,不能再“继续装睡”。

如果说和平积弊是块硬骨头,那“舍身炸碉堡”的勇气和精神就是最锋利的宝刀。

上高原、去一线,战区领导次数最多、时间最长;任务中,“干部睡风口、战士睡里头,干部冲前头、战士跟后头”, 上下同心,用激情传递激情,用血性点燃血性……

“闻战则喜”是军人特有的宝贵品格,特殊的思维方式,更是特别的精神武器。用主战主业主责的鲜明导向,激发起人心里的力量,破除和平积弊巨变无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