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推动民兵和地方应急力量一体化建设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胡庆德 责任编辑:李晶 2020-06-09 21:32:45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推动民兵和地方应急力量一体化建设

把“两条线”拧成“一股绳”

民兵应急分队的无人机操作手调试飞行数据。李 民摄

中国国防报讯 胡庆德报道:军地两套应急指挥系统能不能无缝衔接?双方应急力量能不能顺畅配合……5月28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应急管理局和人武部联合组织应急演练,检验民兵应急力量和地方应急力量一体化建设成果。

15时18分,随着“砰”一声巨响,海陵区西北郊上空腾起黄色烟尘……演练拉开大幕。定位、侦测、信息传输系统迅速启动,两分钟后,指挥中心响起红色警报:“梅兰化工厂3号储罐发生甲苯泄漏”;不到5分钟,无人机升空,事故厂区画面实时传到区应急指挥中心和人武部作战指挥中心大屏幕;15时30分,穿着迷彩、红色、橙色、蓝色等各色制服的军地指挥员、危化品处理专家、消防员和民兵综合救援队全部进入战位……

“各个辅助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部门协同行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演练总指挥、海陵区常务副区长丁和扣介绍,以往应急演练都是由应急部门或人武部单独组织,这次则以军地两个指挥所为核心,空中、车载、手持单兵通信系统为补充,公安、消防、水利、环保等12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为支撑,覆盖区域内各镇街及重点企业,不仅检验了前期建设成果,还为今后军地联合行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过去在民兵应急分队建设上都是人武部自弹自唱,潜力不起底、人装不结合、训用不一致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虽然民兵参与人数多、热情高,但在一些任务中没能充分发挥关键作用,甚至有时会与地方应急力量出现调度矛盾,这让我们感到与地方有关部门一起构建联合应急体系势在必行。”区人武部部长李瑾告诉笔者,今年4月海陵区应急中心指挥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借助检验系统运行状况的契机,双方商定组织联合演练。

在应急指挥中心大厅内,一张海陵区应急力量分布图引起笔者注意。海陵区有5支应急力量:应急救援专家、消防救援队、地方专业救援队、民兵应急分队和社会救援团体。“以往这5支力量分散配置,多头指挥,没有形成合力,但军地在应急救援、人员、装备等方面各有优长,互补性很强。地方应急力量专业性强,但数量少、集结慢,而民兵应急力量点多面广,能就近迅速集结。”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张鹏说,在今年民兵整组期间,他们与人武部多次会商,对5支力量的人员构成和职责范围重新调整和划分,力图打造编组相对独立、任务各有侧重、行动相互支援的“拳头”力量。

此次演练没有导演剧本,导调组在预警报情、指挥互联、无人机侦察、危化品处置、次生灾害防护等5个预定课目基础上,还设置了多个临机课目。“演练就要从难从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人们看到军地联合的优势。”李瑾说,通过接入地方预警监控系统,他们现在能够实时掌握全区156家企业、86个重要河段、28个重点路段等在内的979个点位监控信息,仅在预警时间上就缩短了近三分之二。地方参演人员则表示:“民兵队员令行禁止,作风好,突击能力强,在救援的关键节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演练中,以无人机分队为代表的新质力量格外引人注目。型号各异的多架无人机或在高空采集数据,或在低空抵近侦察,还有的在外围进行广播示警。“我们专门组织过无人机侦察专项集训,21名操作手均已取得合格证,可一上‘战场’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演练结束后,无人机分队指挥员、人武部军事科长沈银军并没有“炫成绩”,而是重点向指挥中心反馈问题:操作手还不完全熟悉彼此的装备性能和操作程序;末端数据信息传输存在卡顿情形……

“要想真正提高应急应战能力,就必须把队伍放到实战环境中摔打。”沈银军表示,他们将全面复盘总结,把“联”字功夫做足,围绕“情报、指挥、机制、方案、人员、装备、训练、保障”等八要素进行深入探索,以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把军地两条“应急线”拧成“一股绳”,构建机制有效衔接、力量统筹运用、资源共建共享的军地一体化应急模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