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交通法:战场保障走出坎坷成大道
——记者探访无锡联勤保障中心运输投送系统见闻
国防交通是保障军队打胜仗的生命线。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国防交通工作,201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以下简称国防交通法),就是加强国防交通建设的重要法律保障。
这部法律带来哪些变化?2017年,军民感受最深的也许是:民航、铁路、水路部门开通“军人依法优先”通道,落实相关优先政策。除此之外,对部队战略投送能力的提升、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有没有影响?3月,记者走访无锡联勤保障中心,足迹遍布沪浙皖,详细调查《国防交通法》带来的新变化。
构建法律层面的保障模式
部队从注重协调到依法办事
1月31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国防动员委员会全体会议。会上,公司董事长侯文玉表示:新年度依然坚持不折不扣完成国防动员各项任务。侯文玉的话为前来参会的沈岗吃了一颗定心丸。
沈岗是无锡联勤保障中心驻上海铁路局军代处运输调度处副处长。地处上海这个交通大枢纽,每年一到新兵运输期间,沈岗所在部门承担的任务就翻倍。但这并不让他们为难,沈岗每年最犯愁的是“跑关系”。
“就是协调铁路系统调度专用列车。”沈岗向记者解释,“这两年,工作程序简化多了,办事效率提高了不少。”变化的原因,就是国防交通法的出台。沈岗告诉记者,去年,他们依据国防交通法,与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新兵运输方案》,其中规定,华东五省一市运能可以优先调配,铁路资源可以共享,全力保障新兵运输工作。
“靠感情维系的工作关系,缺乏稳定性和权威性,形不成持续的工作合力。”无锡联勤保障中心航务军代处航空处处长郭元华深有感触,他举例说:以往,部队执行跨区远距离物资投送任务,需要与民用航空公司合作。但是军用包裹如何投放、国防动员受领任务的渠道是什么、物资在飞机上如何保证平稳……这些必须经过专业训练。遇到出行高峰期时,有的民用航空公司会以人手不足为由拒绝参训。
而今情况大不同,国防交通法的出台从法律层面有了强制性,要求参与物资投送的人员必须全员参训。2017年9月22日,在国家交战办、国家邮政局和国家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无锡联勤保障中心航务军代处指导邮政航空公司,组织战略空运十九大队开展了首次物资空运战备演练。总结那次演练的成果,郭元华满脸骄傲:军用物资装卸载速度提高了4倍。
有了法律的支撑,办事更方便。近期,驻上海铁路局军代处将会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部门,采取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现场观摩等形式,对军运台账进行系统梳理规范,不断提升运输投送能力。
完善市场导向的运作方式
企业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合作
前不久,来自北京的谢先生早上7点钟从上海虹桥机场乘坐飞机准备返回北京,登机后被告知机场实施流量控制,起飞时间不确定。天气晴好、乘机时间较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以前,他会去找乘务人员据理力争,这一次他却耐心向其他乘客解释:实施流量控制有可能是国家有特殊国防任务或空军演训活动。
谢先生的改变源于他对国防交通法的了解。去年,他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国防交通法培训,其中有一项规定至今记忆犹新:公民和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交通义务。
这是谢先生的变化,也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保卫战备处副处长吴军感受最深之处。吴军告诉记者,以前公民和组织参与国防交通工作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利益引导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员工大多配合执行国防任务,但经常投入大于收入,各部门人员难免有怨言,他只能靠感情协调,多方宽慰。如今,国防交通法的出台相当于划了一条硬杠杠,法律规定:公民和组织不仅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交通义务,还应依法参与国防交通建设。
“有了尚方宝剑,开展工作顺畅多了,大家主动合作的意识更强了。”吴军向记者说道。
对此,驻上海铁路局军代处技术动员处处长王岳军也有相同感受。2017年3月,该军代处在某物流园区建设中,提出新建2个军用顶端站台及若干配套设施的国防要求,以提高该地区部队铁路快速装卸能力。在建设方案论证会上,指挥部指挥长徐俏东当即表态:“国防交通法有明确规定,我们必须依法落实。”没有了层层报批,国防要求直接纳入建设方案中。
“地方企业参与国防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无锡联勤保障中心航务军代处运输调度处处长周良满与记者谈到,完善的利益机制,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为地方参与国防建设铺就了平坦大道。
今年春节期间,该军代处为某项重要任务提供特殊油料保障。按照以往惯例,军代处与地方船舶企业有固定合作,找船很容易。然而,此次任务运送的特殊油料对纯净度要求极高,不能受到一丝污染,且运送量较大。周良满找遍动员潜力数据库,都没有一艘符合要求的船舶。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浙江某船运集团通过地方交通部门的介绍,主动上门,递交了本公司符合条件的大型船舶资料。
为了保证油料的高质量运输,该船运集团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对船舱进行地毯式清洗,让船舱焕然一新,达到特殊油料运输要求。前几天,该船只准时、准点、高质量完成了国防任务。
贯彻军民融合的统筹机制
军地从各自为政到携手共进
国防大学姜鲁鸣教授曾在“解读十八大以来首部国防立法国防交通法”一文中谈道:国防交通法是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国防方面的法律,在以法治破解军民融合发展难题的攻坚战中,其作用形同一艘“破冰船”,承载着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重大使命。
年前,驻浙某部领导方海潮以“推动军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共享,提高国防交通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等条款为依据,走访地方港务公司,找到公司领导协调开通军用物资水路投送方式相关事宜。
方海潮告诉记者,国防交通法出台前,提需求总感觉“师出无名”。在深入学习国防交通法后,他发现必须摒弃“单打独斗”的思维意识,主动利用地方优势资源,为战斗力提质增速。
近日,随着乐清湾码头一声汽笛长鸣,一艘满载军用物资的轮渡劈波斩浪,全速驶向数海里外的大麦屿码头,27分钟后,物资安全送达指定地域,前送时间较陆路相比缩短3.5小时。一条“寓军于民、水陆并用”的钢铁保障线,在浙东南沿海地带迅速架起。
“一切都是为了培育能打仗的后勤。”驻合肥铁路军代处代理主任顾嵘告诉记者,这一年多来,他们与地方积极谋融合,全力推进国防交通法在运输投送事业中落地见效。
如何落地见效?顾嵘说:“实训基地就是贯彻军民融合促进运输投送事业落地见效的典范。”
顾嵘口中的实训基地是合肥货运专业实训基地,借助铁路教学设备和训练资源,为部队培养知理论、懂专业、精技能的军用物资运输投送骨干力量。
去年,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利用该基地,组织铁路军事运输押运安全培训,缩短大家由基础理论至投送实践的成长“周期”。回到驻地后,参与训练的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肥实训基地的成功运用给了驻上海铁路局军代处领导新的思路。他们意识到,地方国防动员潜力巨大,国防交通法的出台是一个重要契机。
有了这个想法后,该军代处会同铁路部门和体系部队,联合组织了江浙地区铁路军事运输保障潜力对接勘察,成立南北两个对接勘察组,辗转沪苏浙皖4个省市,行程3000余公里,最终形成上百组军运战备潜力数据,为部队战略投送需求与国家铁路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积累了第一手资料。(杜怡琼、高洁、郝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