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崇军尚武种子
■王少亭
8月上旬,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青年学子齐聚南京,参加第七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2014年至今,这项活动已成功举办7届,参训学生走进陆、海、空、火箭军等军兵种,体验军营生活、砥砺意志品质、收获成长喜悦。开办以来,训练营紧紧围绕学生军训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探索开展学生军训的新形式、新路径,成为广大青年学子历练成长、追求梦想的优质课堂,为全国学生军训工作提供了示范。
组织学生军训是青年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方式,也是学校实现教学育人目标、培养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举措。
2019年,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保留了实弹射击与单兵战术等课目,增设了格斗基础、战场医疗救护、核生化防护等内容,拓展了识图用图、电磁频谱监测等课目,为全国高校开展学生军训提供了基本遵循。
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军事变革、迫切广泛的后备人才需求,学生军训工作既要落实大纲明确要求,也要结合实际拓展丰富方法途径,推动学生军训契合形势任务、顺应时代发展,让学生军训充满趣味、突出军味、强化战味。
在实践中,学生军训工作可充分运用当地红色资源、依托辖区驻军部队,组织学生进军营、上海岛、走边关、访英雄,参观红色场馆、触摸大国重器、聆听强军足音,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崇军尚武的种子。
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的一些成功做法,为学生军训工作提供了借鉴。针对青年学子个性特点,将释放天性与作风培塑紧密结合,创新设计带战术背景的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互动性、沉浸式训练课目,强化参训学生心理体验,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在解决军训教官缺乏的问题上,有的学校在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中公开竞选军训教官、带教学长,实行自我管理、自主组训,让军训更加贴近参训学生、贴近学校实际。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学生军训应拥抱未来、找准定位、前瞻设计,突出立德树人任务,通过科学规范的措施,让学生了解军事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坚定报国志向,为建设和储备高质量国防后备力量奠定思想基础、提供人才支撑。
圆梦之旅 报国之心
■贵州大学学生 王朝璐
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感到格外亲切。
满怀对军营的向往,高二时我报名参加了2019年的第六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高考时,我没有考上梦想的军校,现在短期内还达不到征兵体检标准。我知道,在训练营里学员们将穿上迷彩服,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体验热血沸腾的军营生活。所以,这一次报名是我为自己争取的一次圆梦之旅。
再次参加训练营,感觉授课更加精细化。以轻武器射击理论授课为例,以前是两个连以上集中学,教员在场地中间讲解。这次采取分批次上课的形式,课堂变小、学生变少,教员们细致地进行知识讲解,学员们能够更近距离、更高效地学习。
回首训练营,有两件事令我感触颇深。一是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满墙的遇难者姓名如同累累血痕,一踏进纪念馆我的眼泪就涌了上来。但我很快就把眼泪收回,我明白战争是残酷的,只有强大的国防才能守卫秀美的山河、人民的安宁,我们必须自立自强。
另一件非常激励我的事是聆听钱七虎院士为我们讲述如何成才这一人生大课。耄耋之年的他仍坚守在岗位上为国铸盾,我们作为青年学子怎能不努力奋斗?
这10天,在与全国各地优秀学子的相处中,我体会到大家炽热的报国之心,感受到为梦想拼搏奋斗的青春力量。我也在挫折中汲取教训,在挑战中收获成长。还记得在第一轮实弹射击体验时,我因为太紧张导致动作变形,全部脱靶。在队友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快速调整心态,考核时成绩有了较大提升。
这是一次充实而意义非凡的军旅体验。哨声和呼号声很大程度上治好了我的拖延症,纠正了我的一些不良习惯。在训练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听到的故事,见到的风采,都将化作激励我努力学习和不断前行的力量。我也会化作一簇星火,把训练营的精神带回学校,传递给更多的同学,和更多优秀青年一起加入国防建设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