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飞天 “大器”将成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执行梦天实验舱任务侧记
■解放军报记者 李伟欣 特约记者 宋星光
计算机屏幕上,一串串数据不停滚动;地面跟踪观测站与天链卫星实时监测,一声声指令次第响起……
茫茫太空,幽深黑暗,两个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航天器在亿万人民的牵挂中,以每秒约7.9公里的速度运动。
11月1日3时,在轨飞行近11个小时的梦天实验舱已趋近它的目的地——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
5000米、500米、30米……距离不断接近,1个多小时里,两个航天器慢慢靠近。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大厅里,大家的目光随着屏幕上对接机构的十字靶标移动。对准,再对准,直至稳稳相扣。1日4时27分,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当11月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北京,空间站以全新的构型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天。有人说,空间站的组装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步接着一步,每一步都精巧绝妙。为了实现梦想,航天人用彻夜无眠的研究、值守、计算、分析,实现积木最终的耦合。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飞船,从“嫦娥”“玉兔”到“天宫”“天问”“梦天”,从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收官到中国空间站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建造阶段……我国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在航天领域谱写了追赶、并跑、超越的奇迹。
11月3日8时37分,梦天实验舱转位任务在北京总调度鲍硕的口令声中正式开始。
8时50分,舱体转动开始!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机构逐步分离。图像上,机械臂将要执行的动作被标注成醒目的亮黄色。
实验室工程师刘凯密切关注着机械臂。经过此前一次次记录、分析和改进,空间站机械臂遥操作软件在他的手中越来越灵敏。
腕关节正转45度,肩关节正转117度……经过一系列精确调整,梦天实验舱转位到准确位置。很快,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的刚性连接和密封再次建立。
“T”字基本构型出现了——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分布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两个侧向停泊口。
9时32分,“转位到位……组合体正常启控,后续按正常飞控计划实施。”调度的口令淹没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转位完成!
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太空中,3名航天员见证了梦天实验舱的对接、转位,见证了“T”字基本构型的建构过程。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舱门,进入梦天实验舱。
这是他们在太空拥有的第三个工作舱。梦天实验舱在轨的主要作用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也配置了相关设备作为航天员锻炼身体的场所,堪称空间实验的“梦工场”。
这是一个有机整体——天和核心舱进行统一的组合体管理,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为开展舱内外科学实验提供支持。三舱相互配合、有机统一,空间站组合体更加可靠。
“梦天”飞天,“大器”将成。心有翼,梦无垠。向着星辰大海继续进发的航天强国之梦将在无数人脚踏实地的奋斗、攀登中一步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