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组发展镜头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造福西藏人民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王凤 2021-08-09 09:20:49

开栏的话

这是西藏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70年,也是西藏政治制度、民生福祉实现大跨越的70年。

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西藏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新的征程,西藏正向着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奋力前行。

自即日起,本报开设“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专栏,讲述西藏和平解放70年的历史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实现跨越发展的故事,激励广大军民为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

——从几组发展镜头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造福西藏人民

■解放军报记者 佟欣雨

这一天,深深刻印在达瓦坚参的心里,“再也忘不掉”。

2021年7月21日,习主席赴西藏考察调研,走进达瓦坚参位于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的家。

“那天下午,习总书记来到我们家里,特别和蔼可亲地和我们围坐在客厅里聊家常。我告诉总书记,靠着跑运输、桃花节分红、土地流转、种植养殖,去年全家收入超过30万元。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达瓦坚参说。

7月底,记者在嘎拉村见到达瓦坚参。站在他家整洁的院子里,宽敞明亮的藏式二层小楼,花草葳蕤,桃子挂在枝头,仓库里粮食满满,空气里透着安居乐业的祥和。

“有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如今的西藏各族人民,正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努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五星红旗,最鲜艳的色彩

在进藏路上,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关于五星红旗的故事。

这里升起了西藏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1950年,昌都战役取得胜利。昌都市江达县岗托村村民普巴记得,那时他只有8岁,大约十八军渡江后两三天,他下山时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他说,当时并不知道这面旗的意义,但第一眼看见,“就觉得特别好看”。从十八军官兵那里,他知道了毛主席,知道了五星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从此以后,普巴在自家屋顶挂上五星红旗。1969年,普巴参军入伍,守卫边境,“我参军、入党,就是想做和解放军一样的人,保家卫国。”

如今,年事已高的普巴腿脚不便,便将上屋顶更换国旗的任务交给小孙子普布次仁。普布次仁说,他的梦想是“当特种兵”。

“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从家庭到学校,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红色旅游景区,西藏军地充分发挥丰富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雪域高原薪火相传。

这里诞生过一面手绣的五星红旗——

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玉麦很大,境域面积达3644平方公里;玉麦也很小,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只有卓嘎、央宗姐妹二人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

卓嘎还记得,儿时的一天,父亲将黄布裁剪成五星,缝在长方形的红布上。此后30多年的放牧戍边岁月里,父女三人走到哪里就把五星红旗带到哪里。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拥有4000余公里边境线的西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习主席在给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写道:“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在察隅县沙玛村,村民兵连与边防连官兵联合巡逻护边,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听着解放军在沙玛村战斗故事长大的民兵连长次旺多吉,常与驻军官兵一起带着五星红旗巡逻。他指着不远处的沙玛烈士陵园对记者说:“烈士们为了守护我们的国土和家乡献出宝贵生命,如今我们更应守好每一寸土地。”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201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央代表团赠送了由习主席题词的贺匾。坚定有力的12个字,迅速传遍雪山草原、城市农庄。

“要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族群众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定了支持西藏的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惠及西藏各族人民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在全区628个边境一、二线行政村实施小康村建设,围绕水、电、路、教、科、文、卫等10个方面,改善6.2万户、24.2万名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怀着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与感恩,西藏各族群众争当“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记者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飘扬的五星红旗,是雪域高原最鲜艳的色彩。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团结的高度认同,是西藏军民共同的心声。

通往幸福的奇迹之路

“没走过318国道的通麦天险,就不知道川藏公路的艰险。”在林芝市波密县易贡藏布江上,3座大桥横跨在高山悬崖之间。

上世纪50年代,十八军官兵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决心和行动,打通了川藏线上的这处“咽喉”。

站在曾被称为“死亡天险”“通麦坟场”的地方,记者看到桥头不远处巍然耸立着“川藏线上十英雄”纪念碑,碑文记录着一段悲壮的历史。1967年8月,10位汽车团官兵在此处遭遇特大山体塌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000年4月,当地发生罕见巨型山体崩滑,原有的通麦水泥桥被冲毁。建设者们历尽艰辛,于5月建成悬索吊桥、12月建成汽车保通便桥。2015年底,通麦特大桥通车,汽车通过这一路段的时间由过去的2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

70年来,一条条通往雪域高原的天路,是奉献的路、奇迹的路,也是希望的路、幸福的路。

林芝,宛如川藏线上的一颗明珠。然而,在西藏和平解放、川藏线建成通车前,当地人民的生活却十分艰难。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有着50年党龄的林芝市巴宜区退休干部其祖,出生在农奴家庭。西藏和平解放前,他的8个兄妹有5人因生病得不到救治而去世。“小时候我只有一件羊皮袄,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他告诉记者。

贫困,一直是幸福路上的拦路石。

“早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进藏部队官兵就做了许多扶贫济困的工作。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后,党和政府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其祖说。

西藏曾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5年召开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19年底,西藏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目前已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

这个胜仗,打得不容易。在西藏与贫困决战的一支支队伍里,一直活跃着迷彩身影。他们和当年进藏部队的前辈一样,一心盼望着、帮助着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军区各级倾力帮扶70个特色产业,帮助130个贫困村、2886户贫困户、9551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在工布江达县朱拉乡海军希望小学陈列室里,记者看到一个红色小书包,虽然边角有些磨损,但上面“海军希望小学”的字样依旧清晰。书包的主人名叫拉巴。20年前,第一批对口帮扶的海军官兵从东海之滨来到雪山脚下,给学生们带来书包、文具盒、课外读物等。拉巴说,那天,许多同学和他一样,有了人生的第一个书包。

从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拉巴回到母校任教。如今,他已经是学校副校长。在海军官兵的接续帮扶下,破旧的校舍变成了现代化的三层教学楼。

记者所到之处,感受到各族群众的幸福之情、感恩之情。如同在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上奔驰的复兴号列车一样,西藏人民的生活正在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前进。

守护雪域高原的绿水青山

“只要‘吉祥鸟’的叫声多,这里就会风调雨顺,牛羊就长得肥壮。”

清晨太阳升起,唤醒位于拉萨市林周县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退役军人、黑颈鹤民兵巡护分队队员达瓦带上望远镜、对讲机,开始了例行的巡护。

“从记事起,村里的老人就告诉我,黑颈鹤是雪域高原的‘吉祥鸟’。”达瓦说,“随着近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来越冬的黑颈鹤越来越多。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

“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党的政策和主张落地生根,装扮着这片壮美山川。“十三五”期间,西藏建设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全区45%的区域被列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如今的西藏,农牧民“不再和大自然抢饭吃”的意识越来越强,逐步壮大的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从伐木为生到藏地“桃源”,嘎拉村的脱贫致富,得益于每逢春天漫山遍野绽放的野生桃花。“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村民们都懂得爱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村乡村振兴专干益西曲珍说,为了调动村民积极性,将可回收物变废为宝,今年年初,村“绿色银行”正式运营。

“30个啤酒瓶100积分……”在墙上张贴的兑换明细表上,各类可回收物对应的积分一目了然。对面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调味料、暖水壶等日用品。益西曲珍告诉记者,村民们兑换最多的就是油盐酱醋之类的调味料。

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西藏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记者驻足“绿色银行”,不禁心有所动: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同胞,越来越珍视绿水青山的价值,他们为保护生态所做的点点滴滴,必然会换来幸福生活的好滋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