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弥漫处 数据采集时
——火箭军某团着眼战场需求创新作战数据采集机制见闻
“对比以往作战数据,演练区域当前气象条件满足发射要求!”
仲夏,西北高原腹地黄沙漫天,火箭军某基地一场战斗发射演练如火如荼展开。
前沿发射阵地上,战车轰鸣;后方指挥室内,作战数据不断流转。演练中,导调组对发射阵地和打击目标进行了多波次调整,参演官兵快速反应、处置得当。
尽管此次演练任务重、难度大,但得益于作战数据库提供的精准数据保障,现场指挥员始终忙而不乱、决策有方,导弹模拟发射任务顺利完成。
硝烟尚未散尽,担负此次演练指挥保障任务的该基地某团多名技术骨干,已开始着手梳理采集到的数百条战场数据。整理完毕后,他们将这批数据传回该团作战数据库,为今后演训任务做好准备。
“作战数据是辅助指挥员决策的重要依据,平时注重提升‘含战量’,战时才能体现‘含金量’。”该团领导告诉记者,以往采集作战数据,他们大多通过后台模拟系统“线上”进行,战时能否匹配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为此,他们要求技术骨干从后台席位走上前沿战位,利用战斗发射演练、跨区驻训等时机,全程跟随任务行动、实时采集作战数据,增加部队遂行指挥保障任务的能力底数。
据了解,该团依据作战席位编组方案,对技术骨干重新编组整合,让他们根据专业岗位划分,各司其职、分类采集,并按照“谁采集、谁把关、谁负责”原则,明确各类数据采集标准要求,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数据采集过程中,他们坚持一次行动采集一批数据,一次演练更新一批数据,做到边采集、边完善、边更新。
“数据采集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对数据进行整合消化应用才是关键。”该团作训参谋王华告诉记者,他们建成专业数据服务器和核心数据机房,确保一线采集到的作战数据能够及时回传,实现全域实时共享。每次录入新数据,官兵都要对同类数据进行逐项比对、整合更新,确保数据入库及时准确、参考性强。
在一线采集数据,更在一线应用数据。演练现场,该团任务官兵依托前期积累的作战数据,对导弹飞行线路选择、目标打击有效毁伤范围等要素,展开相应测算及对比分析。
“演练时,我们只要调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经过缜密分析,很快就能得出气象条件对导弹命中精度的影响率。”演练结束后,担负气象水文保障任务的该团高级工程师王亚明说。
如今,随着各类基础数据、专业数据、核心数据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效采集,战斗发射演练中,指挥员决策时间大大缩短,各种方案、预案规划更加高效。
短评
取之于战 用之于战
■张驾卿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信息化战争中,数据是作战的基础、决策的依据,揭示的是规律、预测的是胜负。谁掌握的数据更充分、更准确,谁就有可能更好把握制胜先机。
一切为了打赢。近年来,部队各级作战数据采集和应用的意识不断增强,但少数单位依旧存在数据采集失真、分析失准的现象。战场瞬息万变,战场数据采集应多些硝烟味。只有按照作战数据取之于战、用之于战的思路,多在演训一线应用数据、核验数据、更新数据,确保数据精准可靠,才能在未来战场为指挥员提供有力可靠的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