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女兵“炼成记”:人生需要热爱,更需要坚持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涂敦法 贾科林 卫雨檬等 责任编辑:王凤 2021-03-15 10:15:20

黄色雾障弥漫四周,偌大的训练场上,姚瑶显得如此娇小。身穿迷彩服,她持枪在各类障碍之间灵活突击。

教学大厅,一道道目光凝视着前方。洒满阳光的讲台上,姚瑶笑得清澈,柔和的话语透着自信与从容。

从实战化快速射击的教学示范现场,到“四会”政治教员的授课现场,每当喝彩声、掌声响起,姚瑶对“热爱”的理解又深刻了几分。

这个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女孩没想到,她会以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教师梦”照进现实。

入伍11年,训练的苦累曾数次令姚瑶掉下眼泪,却从未让她想过放弃。不论身穿“迷彩绿”站在梦寐以求的讲台,还是在演兵场为特战男队员示范训练动作……岗位在变,角色在变,姚瑶内心的坚持不曾改变。

“在生活中植下热爱,清风就来,阳光就来。每一天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时光会让人满载而归。”

走近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部侦察参谋姚瑶——

“人生需要热爱,更需要坚持”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涂敦法 通讯员 贾科林 记者 卫雨檬

阳光下的姚瑶

“参加‘魔鬼周’,我学到最重要的事就是勇敢”

今年春节假期,贺岁电影《你好,李焕英》火了。当微信朋友圈被“你的李焕英是谁”视频刷屏,姚瑶的眼前也上演着儿时的记忆。

母亲从小对姚瑶要求严格。穿上军装,是她对女儿一直以来的期望。

姚瑶母亲年轻时,那场边境战斗硝烟未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感动着一个时代的人。虽因女兵征召名额少无缘军旅,但姚瑶母亲心间始终深藏着一个“绿色的梦”。

“妈妈的青春理想一直延续到我这里。”2010年,地方师范大学生姚瑶直接从校门走进营门。

选择成为一名军人,不仅仅需要勇气。

午后毒辣的阳光照在水泥地上,姚瑶绕着营区“跑放收线”。一边侧身弯腰,一边双腿快速奔跑,大体力消耗下,汗水唰唰流下来。她一手收线、一手理线,根本腾不出手来擦汗……

新兵下连,姚瑶成了一名通信兵。为了把500米的放收线“放得精彩、收得漂亮”,她每天都会绕着营区一趟趟地跑。

从开放的校园到严格的军营,姚瑶没少在打给家里的电话中哭鼻子。但只要回到训练场,她又成了那个“坚强女孩”。

话务工作看似简单,背后的艰辛却令很多人始料未及。姚瑶和战友们读报纸练习普通话、成百上千个电话号码必须烂熟于心……

2014年,在通信兵岗位表现优异的姚瑶顺利提干。走进军校校门,她以一名昔日武警女兵的身份,完成了自师范大学毕业以来登台讲授的“第一堂课”。

阳光透过窗棂,教室温暖而明亮。姚瑶站在讲台中央,亭亭玉立的身影,宛如一株春天里刚刚抽枝吐绿的小树。台下投来的一道道专注目光,令她内心的紧张渐渐消散。直到现在,姚瑶仍清楚记得那堂课的主题——“热爱能抵岁月漫长”。

结束军校学习,回到原单位的姚瑶又一次接受挑战,来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岗位”——侦察连。

在侦察连,姚瑶的双耳因练习射击听力受损。但她记忆里最深刻的不是身上的伤痛,而是一块永远也“甩不掉”的砖头。

“做俯卧撑,得把它撑在手下,或者垫在脚下;练臂力,拿着一根比擀面杖更短一点的木棍,用绳子吊着砖头,一点点往上卷;跑步时,要么捧着它、要么顶着它……”说起这块让她“烦恼”的砖头,姚瑶总是一副又爱又“恨”的表情。

2016年,已是侦察连排长的姚瑶,带领女子特战班的女兵参加“魔鬼周”极限训练。

云南香格里拉,金沙江从身边湍急而过。轰鸣的河水咆哮奔涌,姚瑶却感到世界无比寂静。她的眼中,只剩水面上那摇晃的绳索。

这是训练中的“溜索过江”课目。春寒料峭,江水冰冷异常。绳索与河水高差10米,站在岩壁边缘,姚瑶犹豫不决。

溜索过江

为了不耽误整个部队行进,导调员开始毫不留情地催促起来。

“别人能行,我也一定行!”姚瑶闭上眼、咬紧牙,纵身一跃……双脚踏上对岸那一刻,那种战胜恐惧的喜悦,至今令她记忆犹新。

“魔鬼周”训练,沿途壮美的景色,仿佛一个个带有训练背景的“拦路虎”。翻越雪山、水面射击、山林地捕歼……姚瑶与男兵背一样的背囊,携带同等重量的战斗装具,每日奔袭训练10多个小时。7天数十个训练课目,她带领的女兵成绩完全不输男兵。

“参加‘魔鬼周’,我学到最重要的事就是勇敢。”姚瑶这样说。很多时候,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自然就走了下来……

“我也怕疼,也怕苦,但那个时候的我,无论如何不能退缩。”一次次遇到挑战迎难而上,一回回面对危险挺身而出,姚瑶的军旅之路越走越坚定。

凭着骄人的成绩,她所带的女子特战班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做梦也想不到,我会在男兵中队当女政治指导员”

家乡昆明,姚瑶退休的母亲经常在社区活动中心跳舞。每当有朋友问起女儿的近况,母亲总是这样说:“她是我的骄傲。”

休假回家,姚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陪母亲去菜市场。摊位上,各色蔬果晶莹可人,母女俩把它们带回家,用心烹煮。

“我喜欢生活的烟火味,总能给自己带来不同的感悟。”姚瑶感慨,有时带兵和做饭是一个道理,用适合的方式教育,每个人都能成为璀璨星辰。

2018年,姚瑶成为改革后所在中队的首位政治指导员。“做梦也想不到,我会在男兵中队当女政治指导员。”姚瑶说,更令她想不到的是,自己能担起这份责任并乐在其中——将梦想和热情倾注训练场与“讲台”,和年轻战友一起砥砺成长。

尘土飞扬的训练场上,姚瑶有条不紊地为侦察队员讲授与“暴恐分子”对抗制胜的方法:

“敌不动,我动——初级特战队员面对暴恐分子如何先发制人?”“敌动,我不动——有一定训练基础的特战队员如何制服暴恐分子?”“敌动,我动——特战队员面对负隅顽抗的暴恐分子如何进行快速射击?”……

这些技巧性较高的课目,姚瑶总是煞费苦心地琢磨教学方法。经过一番钻研,她创新的示教作业受到上级表彰。

“训练的目的,是将技巧运用到实战中。”她还帮助大家梳理思路,将“实战化快速射击”课目融入演练场景,助推中队几位“神枪手”的射击技能问鼎“巅峰”。

在男兵眼中,姚瑶这位训练场上的“标兵”教练员,也是“四会”优秀政治教员。她的授课生动灵活,感染着一颗颗年轻的心。

去年初,姚瑶在手机里看到篮球运动员科比突然离世的消息,她立马就想到了那些喜欢在篮球场比拼的小伙子。

那次教育课,姚瑶首先与大家交流起“篮球的那些事儿”。当姚瑶脱口而出科比历次比赛的成绩,大家这才知道——看似柔弱的女指导员,竟是高中和大学女子篮球队的前锋。

交流中,姚瑶用科比训练的励志故事与战友们共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人生需要热爱,更需要坚持……”

走下讲台,生活中的姚瑶温柔细致,是很多战士的“知心姐姐”。

有段时间,原本军事素质不错的战士胡以彭感到迷茫。班长、排长多次劝说也不见效,听说小伙子决定要退伍,姚瑶找到了他。

胡以彭以为指导员会“老调重弹”,姚瑶只是笑着对他说:“咱俩配合出一期黑板报吧?”

胡以彭写得一手好字,姚瑶邀请他办板报“师出有名”。策划内容时,两人一边查资料一边聊天。胡以彭也把自己的顾虑一股脑说给了姚瑶听。

那期黑板报,在评比中摘得桂冠。姚瑶大会小会上鼓励,胡以彭一下子又找到了方向。后来的各项军事训练,他更加刻苦。每天的操场上,他总是那个坚持到最后的身影……

几个月后,总队组织“巅峰”特战侦察骨干比武,胡以彭夺得了“侦察组”个人全能第二名的好成绩,年底荣立三等功。当胡以彭转改士官的申请放到姚瑶面前,她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姚瑶从小就练习书法,最喜欢写楷体。她的字工整有力,如本人性格一般认真坚强。中队年底总结工作时,她主动要求给战士们填写奖励证书。

“前进的脚印有深有浅,成长就写在人生的一笔一画里。”誊写着胡以彭的事迹表现,姚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战术突击。 李 岩、赵雨杰 摄

“以我所能,为美好生活添一点颜色”

营区里,一座崭新的“射击方舱”格外亮眼,而在半年前,这座方舱还只是姚瑶电脑里的一张张图纸。

去年6月,姚瑶调整到侦察参谋岗位上。为单位建设“射击方舱”、搜集研判情报、指导侦察分队训练……再次转型,她又一次从头学起、干起。

“只要做这件事能对部队建设有一点帮助,我就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去把它干好。”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姚瑶珍惜每一个不同的岗位,在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步都迈得踏踏实实。

从通信兵到侦察兵,从政治指导员到侦察参谋,她在一个个未曾想象的困难和挑战面前奋力拼搏。回首来路,姚瑶有时会惊讶自己已经走了那么远。

2018年,姚瑶在母校建校80周年时回了一趟学校。

她毕业的云南师范大学,是西南联大旧址所在地。回到校园里,站在熟悉的闻一多先生的雕像前,姚瑶想到闻先生诗句中的那句名言,想起了自己曾经想当老师的初心——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指导员’不只是一种称呼,也是行动中的榜样。我和战友并肩战斗,实现了更好的自己。”姚瑶说,“如今我不再是他们的指导员,但之前我给他们讲述的道理,希望能陪伴他们在军旅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姚瑶(中)和战友在一起

姚瑶心中,有一个人曾深深影响她。早在几年前,姚瑶就开始关注到“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事迹。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华坪女高的校训振聋发聩,姚瑶备受鼓舞。

“张桂梅校长用付出照亮了孩子的人生路。”姚瑶说,“看到她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在当前的岗位上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姚瑶宿舍书桌上,放着一只陶土花瓶。花瓶里插着一枝非洲菊。

春天,非洲菊开得正好。从小生长在云南的姚瑶喜欢这种花。她还喜欢旅游,那只插花的瓶子是在大理旅游时买来的。

望着空中云卷云舒,她总能在阳光中感受美好。自从成为军人,姚瑶对生活就多了一种视角。

长途拉练时,她和战友走过香格里拉,越过激流滚滚的金沙江,爬过寂静无言的雪山。征途中祖国的大好河山令人流连忘返,每一种跨越都是讲课时的生动例子。

“壮美河山由我们守护,这一份坚守值得热爱。”姚瑶说,“我想以我所能,为美好生活添一点颜色。”

你好,明天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涂敦法 通讯员 贾科林

记者:当“老师”的梦想以教练员、政治指导员的形式照进现实,你有怎样的感受?

姚瑶:“梦想成真”大概就是这样吧,但讲课只是指导员工作的一部分。“指导员”不只是一种职务、一种称呼,更意味着任务中的方向、行动中的榜样。因此,我尽力讲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兵,做好每一件事。我和战友们一起完成了那些我曾经不敢想的任务,是大家共同的力量帮助我实现了梦想。

记者:曾经跟母亲约定“干两年就退伍”,后来是什么改变了你的想法?

姚瑶:在这里,我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把当下的每一天变成了自己的热爱。之前我想当老师,坚持这份梦想,一步步走上了军营讲台;如今我不当指导员了,我依然满腔热情做好现在的工作,做好每一份情报研究、标好每一张图、值好每一次班。

记者:“人越成熟越显得渺小”,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姚瑶:上高中时学过一篇课文叫《敬畏生命》。有的人认为,成长的标志是变得强大,而我觉得,一路走来我成熟了、勇敢了,却更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对生命的敬畏感越来越强。“想”和“做”有差距,这让我保持了对工作、对生活的谦虚和谨慎,也更加坚定了我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坚持、尽力而为的习惯。

记者:当你逐渐成为士兵们的“知心姐姐”,你最想做好的是什么?

姚瑶:中队生活的时光,是最美好的一段人生岁月。我想教给我的兄弟们一些东西,可能是一句话、一种习惯或者是一种态度,能对他们在这段独一无二的经历中有所帮助。所以我愿意去做一些“小事”,比如带着他们每天阅读,始终保持学习的能力;随手关水关灯、节约资源,树立起低碳环保的理念;感受生活和世界,让他们身处军营也不脱离社会等等。尽管我不再是他们的指导员了,但当他们退伍离开部队了,希望我给他们的影响还能变成一种力量,陪伴他们前行。

记者:你最喜欢的歌是《明天,你好》,为什么喜欢这首歌?

姚瑶:“明天”就是新的起点。往事不可追,明日犹可为。憧憬明天,活在当下,这是我的人生态度。

特战女兵“炼成记”

驻守祖国西南边陲的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部,有这样一群女兵,她们平均每天训练10小时以上,与男兵同时进行全副武装越野、擒拿格斗、攀登索降、实战化射击等课目训练。目的只有一个:打造一支特殊的特战尖兵分队。

搏击训练,她们利用坚硬的沙袋频繁练习。射击训练,她们在枪口上挂砖块练习臂力,在大米粒上钻眼儿练习耐力,在嘈杂环境垒蛋壳练习定力。性格沉稳、思维缜密的女兵,较好地掌握了现代侦察技术装备的操作技巧,成为完成反恐处突任务的重要力量。

战场不分男女,巾帼不让须眉。参加 “魔鬼周”极限训练,女兵们平均负重30公斤、日训练18小时,在7天内连续完成反袭击、反渗透侦察、丛林捕歼、武装押解、抢占坡顶、野外生存等数十个课目训练。

2017年,姚瑶所带的女子特战班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近年来,她们的足迹遍布丽江茶马古道、香格里拉雪域高原、金沙江畔悬崖峭壁、中缅边境原始森林。她们将最美的芳华绽放在沙场,不断书写着新的精武传奇。

(文字:贾科林 图片:赵雨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