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处分不受挫折,海军某导弹快艇大队官兵直面“成长的疤痕”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王珏 刘春晖 责任编辑:王凤 2020-11-19 11:26:44

重新起跑,直面“成长的疤痕”

■王 珏

设备抢修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群,受伤后容易留疤,哪怕只是一道很小的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也会显而易见。这是由于个人体质导致的,医学上称之为“疤痕体质”。

军营里,纪律有时就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刃,触碰就会受到惩戒,继而形成一种“疤痕”。对心理上趋于“疤痕体质”的战士来说,“疤痕”将难以抹去甚至会进一步扩大。

在东部战区海军某导弹快艇大队战士望文成看来,自己就是一位心理上具有 “疤痕体质”特征的人。他忘不了两年前的那天——自己在执勤时因违规使用手机而受到纪律处分。

“疤痕”在谁心中,谁就会有一种苦涩。自卑、敏感、焦虑、失落……当夜深人静时,这些情绪让望文成辗转反侧。

几天前,单位组织更新“人员信息表”时,一位新战友凑上前好奇地问:“望班长,你咋还挨过处分?”突如其来的“触碰”,让望文成有些无言以对。

“疤痕”无法抹去,当你面对它时,是永远停留在伤痛瞬间,还是将它作为刻骨铭心的警示砥砺前行?望文成选择了后者。

在单位的“容错机制”和领导战友的帮助下,他最终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那片“阴霾”,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由于表现优秀、工作突出,他入了党,被评为“优秀士官”,还成长为大队素质过硬的专业和管理骨干,多次在比武竞赛中获奖。

“纪律处分,就像一块石头,将它背上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将它垫在脚下就能成为进步的阶梯!”10月初,作为士官典型站上领奖台,望文成丝毫没有回避地说:“不必刻意抹去那道‘疤痕’,将它刻在我的心里,既鞭策自己,也警示别人。这样的军旅青春,不会因缺憾而失色……”

应急演练

训练尖子“挨了”警告处分

军港之夜,月色如银。东部战区海军某导弹快艇大队营区内格外寂静。

此刻,灯火通明的某艇教导员室里,墙上的时钟指针跳动得让人急躁——教导员祁海天眉头紧皱来回踱步,坐在他身旁的艇长刘建新,也闷不吭声……

让他们烦心的事,就发生在数小时前:该艇对战士个人物品进行点验时,发现下士张汉斌违规使用一部智能手机。

张汉斌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好苗子”。还是当义务兵时,张汉斌就曾在上级比武中夺冠并荣立三等功一次。晋升士官后,他当上了电工班班长。就在几天前,他还带领团队在上级比武中捧回了“团体第二”的奖杯。

训练尖子顶风违纪,咋办?依规依纪处理,一纸处分在所难免,对其个人发展必是一次“重创”;如果“从轻发落”,不仅会造成错误导向,更无法严明纪律。

最终,经该艇党支部研究决定:给予张汉斌行政警告处分一次。

调查显示:近几年,部队政治生态和风气建设持续向上向好。在依法从严治军背景下,“处分”这个以往有些“羞答答”的话题,正逐步变得“亮堂”起来。

该大队一份数据显示,仅去年以来,就有15人次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

谈到“战士受处分”背后的原因,一名带兵人说:少数战士明知纪律法规,仍心存侥幸顶风违纪。有的学习条令法规提不起兴趣,触碰了法纪才后知后觉;有的年轻战士对纪律处分缺乏敬畏……

此外,个别带兵人教育与监管不力,只会生硬地划出纪律底线,告诫战士“什么不能干”“干了要受到什么处理”,至于方法是否科学、监管是否到位等考虑不够周全。

“真是既痛心又苦恼!”某艇教导员林祝梁说,“谁也不愿看到身边的战友挨处分。现在的年轻战士思想活跃、性格各异,带兵人既要严肃严格,又要真情关爱,有时候真感觉有心无力。”

调查中,有人说:战士违纪受处分,彰显的是党委从严执纪问责、正风肃纪的决心与勇气;有人说,战士受处分不能完全归咎于战士的个人过错,还应看到带兵人的责任缺失与情感缺位;还有人说,战士犯错不能只拿纪律规矩“处分了之”,更不能全盘否定,关键是要做好后续工作,真正体现纪律的“温度”。

战斗部署

受处分不等于“前景黯淡”

盛夏,安徽省阜阳市一座广场上,一名青年正带领团队进行无人机操纵训练。精准悬停、指点飞行、规划航线……他一边操控着无人机切换各种飞行模式,一边不停地与身边同事交谈。

这位青年名叫王凯,原是该大队某艇枪炮专业的一名战士。去年9月,该大队士兵退役仪式上,胸戴红花、肩披绶带的王凯面向军旗敬礼告别时,忍不住泪流满面。

2014年初,王凯走上舰艇成为一名专业兵。他的班长王高峰是名声在外的“专业大拿”,追寻着班长的精武足迹,王凯渴望建功军营。

然而,在一次考核中,王凯因违规被查纠,受到警告处分。半年的“处分影响期”成了他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原本渴望留队的他,只能脱下军装黯然离队。

“有的‘疤痕’成为成长路上的印记,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谨慎细致!”谈起那段苦涩经历,王凯感慨地说:“正视挫折、改正错误,才能走好人生路!”

与王凯的“遗憾青春”不同,他的战友陈国邦,则是选择“让青春不留遗憾”。两年前,陈国邦受到警告处分。

“刚进军营就挨处分,真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干啥都提不起劲头,还不敢和家人说……”陈国邦用“挣扎”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本以为发展前景就此黯淡的他,在教导员王健和班长朱宗的耐心帮带下重拾信心,通过不懈努力,成功“逆袭”:被评为“优秀义务兵”,晋升士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专业素质也有了大幅提升,在单位季度比武中斩获冠军。

如今,聊起自己的那次挫折,陈国邦坦然以对。眼下,已成为单位重点培养对象的他,渴望早日加入党组织。他说:“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直面错误的勇气。从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重新起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调查显示:战士受处分后,有的成功跨过了“心理关”,努力成长;有的怨天尤人、碌碌无为,甚至“破罐子破摔”;还有的因担忧个人发展前途,最终选择了退伍。

去年5月,大学生士兵裴先聪在休假期间违纪,受到警告处分。裴先聪回忆说:“挨了处分,既害怕被当成 ‘另类人’,更担心个人发展因此受限……”事后,他调整心态,加倍努力工作,最终如愿入党。

“在我看来,忘掉处分,刻苦训练,是化解内心苦闷的一剂良药。”曾受处分的战士张汉斌说:“身为班长,感觉在全班同志面前说话没了底气。但没想到,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工作。只要知错就改,没人会嘲笑你的努力。”

调查显示:受处分的战士中,既有班长骨干,也有专业能手。“只要帮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正确看待过错,他们仍是各个岗位上的中坚力量。”该大队参谋长顾浩说:“作为带兵人,应积极地作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重新起跑。”

破浪前行

找准严管与厚爱“最佳结合点”

调查发现:战士受处分后,更加渴望得到大家认可并重新证明自己。

今年初,战士陈伟因违规使用手机受到处分。组织上的关心和爱护,让他及时摆正了思想,苦练军事技能,凭借突出的工作表现,当上了战位长和管理骨干。

如今,每逢舰艇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工作踏实的陈伟都是大家信赖的“大梁”。

“把教育延伸到处分之后,进一步做好思想转化和现实表现考察工作,体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才能最终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该大队副政委黄杰说。

去年以来,该大队常态化组织基层纪检工作骨干培训,设立基层风气监督员,参与训练监察、伙食采购、评功评奖、经费使用等敏感事务监督。同时,利用每月基层风气建设形势分析和定期普查、重点抽查、跟进督察等方式,督导查纠各类倾向性问题,建立抓风气建设协作长效机制,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战士遵纪守法意识。

他们对受过处分的战士实行定期“教育帮扶”制度,全方位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及家庭情况,有的放矢搞好思想教育和监督管理。

“只要踏实肯干、积极工作,组织不会让过去的‘黑点’影响你的发展。”回访中,带兵人的一席话打消了受处分战士赖相杰心中的诸多疑虑。在平时工作中,他们大胆起用受处分战士,多给任务、压担子。赖相杰说:“组织没有把我当‘特殊人’,心里很感激也很温暖。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才能回报领导和战友们的关怀。”

该大队还建立“受处分战士诉求表达”机制,针对身体有疾患、家庭变故以及性格偏执等受处分战士,指定负责人“一对一”挂钩帮教,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帮助其深化认识、吸取教训、改进提高。

同时,他们要求各级带兵人在处理战士违规违纪问题时,正确分析违纪的情节、性质、原因等,对“违纪触犯了哪些纪律”“适用于什么样的处罚”等问题弄清弄准。对故意违反纪律、屡教不改者,执纪时敢于较真碰硬。让受处理者感受到严管的“力度”与厚爱的“温度”。

在开展经常性纪律法规学习教育基础上,他们利用“水兵讲坛”“甲板吐槽会”等互动平台,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分别走上讲台,说说“心里话”“牢骚话”,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支持。

此外,该大队纪检部门为每名受处分战士建立“个人成长表现档案”,分析回访情况,给予综合评价,并将其作为“处分影响期”后恢复战士各类职务、向所在党组织提出建议的重要依据。

据统计,近3年来该大队受处分战士到服役期选取士官率达75%。今年9月的一次回访数据显示,受处分的战士中90%被评定为“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该大队政治委员矫正坤说:“管理与执纪的精度和温度,折射的是一级组织的责任担当。既要立起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标准尺度,又要把严管与厚爱有机统一的执纪理念向基层官兵传导。”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个别人物为化名)

图片摄影:王 珏

从诸葛亮与马谡谈起

■刘春晖

马谡,三国时期蜀国人,素有才名,善谋军计。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叛乱前,马谡曾献“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良策,因此深受赏识。

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出祁山,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镇守街亭。马谡违抗军令、骄傲轻敌,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导致部队被困,惨败而归,最终被诸葛亮斩首。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斩马谡的故事。

诸葛亮为何挥泪斩马谡?

我们不妨站在诸葛亮的角度看:第一,马谡具有较高的军事理论水平,任职经历丰富,是不可多得的“专家型”骨干人才,曾做出过很多突出贡献,斩了非常可惜;第二,马谡与自己私交很深,经常促膝长谈,从个人情感角度考虑,不忍心斩;第三,马谡违反军令军纪,致使部队伤亡惨重,不斩不能正法、不能服众。最终,诸葛亮为严明纪律,下了斩的决心。

现实生活中,基层部队也偶尔会遇到“挥泪斩马谡”这样的难题。干部、骨干、尖子、苗子违纪了怎么办?是吝才、惜情还是痛心“斩”下纪律这一刀?这不仅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也是对一级组织和一线带兵人的政治考验。

“令严方可肃军威,命重始于整纲纪。”一支过硬的部队,首先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无论是谁触碰了底线,都必须接受法纪的惩处。否则,对部队军心士气的毁伤是无法弥补和挽回的。作为一线带兵人,要时刻牢记:公大于私,法大于情,情法并存时务必以法为纲。

马谡被斩,没了下文。其实,我们也可试想一下,如果马谡没死,未来会怎样?以马谡的聪明才智,他也许会以此为训,痛改前非,立下奇功。而现实中,大部分受到纪律处分的人都还继续在岗位上工作。对此,我们要从思想上转变执纪理念,充分认清从严执纪的目的不是处理人,而是教育人、转化人、引导人;不是越重越好,关键是要起到警示、导向作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犯过错误的同志,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帮助他们认清错误、改正错误,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积极创造机会、搭建平台,鼓励他们轻装上阵、多做贡献、实现价值。让纪律的“冰冷”和组织的“温度”有机融合,达到执纪的最终目的。

受到处理的官兵也要及时端正心态、摆正姿态、调整状态,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在逆境中进步。要知道纪律处分只是人生长路的一道关口,也许正是因为有了“缺憾”,才能到达军旅人生的新境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