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边关热血忠诚!驻守小兴安岭边防官兵描红一座座界碑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刘建伟 迟博 王昭岳 张 宁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0-10-14 06:41:39

为界碑描红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迟 博 王昭岳 张 宁

北部战区某旅组织官兵对各个执勤点位进行武装巡逻。 刘常春摄

界碑,庄严而神圣,象征着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是一代代边防军人心中的精神图腾和使命符号。

一座座界碑串连起来,组成的是祖国的轮廓;一段段感人故事融合在一起,勾勒出的是军人的戍边年轮。

在边防军人眼里,界碑从来就不是一块冰冷的石头,每一块界碑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在军事记者眼中,走近界碑才能感悟边防军人的戍边情怀。

前不久,驻守在祖国小兴安岭地域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四连,开展千里边关界碑描红活动。记者和官兵一起精心地描红一座座界碑,采撷到界碑背后那一个个感人故事。

1 奉 献

“命令就是用自己的命,完成上级的令”

“老规矩!”没有多余的话,干净利落。

来到222(1)号界碑,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四连四级军士长杨圣超,并没有着急拿出毛笔和红漆,而是组织参加界碑描红活动的战士,将自己水壶中的水郑重地倒在了这座界碑旁。

这是他们传承了40年的规矩。从1980年开始,连队每年八一都要组织界碑描红活动,222(1)号界碑是活动的第一站。每次描红前,他们都要举行一个特殊的“祭奠仪式”。

这次也不例外。杨圣超庄重地把水倒在界碑旁,然后向界碑敬了一个军礼。那一刻,他眼前又浮现出连长在界碑旁讲述烈士齐国斌故事的场景。

那是1980年1月14日傍晚,天空像是被打翻了的面盆,漫天大雪打着旋儿往下飘。

班长齐国斌和战友临时接到“执行潜伏任务”的命令。出发前,排长见齐国斌站完岗还没来得及吃饭,就把一个装满热水的水壶塞给了他,让他喝点水暖暖身体。到达潜伏位置后,连长传达上级具体任务,潜伏小组迅即消失在茫茫雪野。

隆冬的小兴安岭,零下4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对每名官兵都是一种考验。执行任务的地段是界江的风口,鹅毛大雪随着凛冽寒风狠狠地砸在林地上。

担负任务的齐国斌和战友李继武、万亮,潜伏在队伍最前沿。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雪还是没有停。3个战士身体已经冻得僵直,身下融化的雪水冻成了冰。

此时,齐国斌猛然发现,右侧的战友李继武脑袋不听使唤地左右摆动,身体好像想要移动却又动不了。他爬了过去,见李继武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便将自己的大衣盖在了李继武身上。他将一直夹在腋下还有余热的水壶拧开,把温水喂到李继武嘴里,然后将水壶拧紧放在李继武怀里,又爬回到了自己原来的潜伏位置。

一望无际的边防线上,除了风雪,一切都那么安静。即使这样,齐国斌丝毫不敢掉以轻心。除了拿望远镜左右观察,他不敢有多余动作,担心自己哪怕一个小小失误,会暴露了潜伏行动。

欣慰的是,他看到李继武已缓了过来,示意要把大衣和水壶还给他,齐国斌摇了摇头。李继武不知道,此时的齐国斌身体已经没了知觉。唯一支撑他继续潜伏作业的就是两个如山的字:命令!

翌日凌晨4时,持续10个多小时的潜伏任务终于圆满完成。李继武来到齐国斌身边,想把大衣和水壶还给他。可齐国斌像睡着了一样,一点回应也没有。

齐国斌永远长眠在了边防线上!

风雪中,战友们泪如雨下,抱着齐国斌久久不肯撒手……

“什么是命令?命令就是用自己的命,完成上级的令!”收回思绪,看着描得鲜红的222(1)号界碑,杨圣超相信:界碑上这笔鲜红的颜色,齐班长一定能看见。

齐班长更能看到,40年来,一代代边防军人都以他为榜样,以“用自己的命完成上级的令”的高度自觉性纪律性守边戍边,使千里边关始终稳固如铁。

2 担 当

“脚踩在大路上只是两行脚印,可踩在边关巡逻路上就是主权的‘印章’”

界碑描红继续。杨圣超走在队伍最前面。

草地上,战士们脚下的巡逻路线都紧贴着国界线,即便是到了界碑处也都是走折线而不是曲线,转折的地点一定是界碑的根部。在每一个界碑的根部,他们都留下了一个个深深浅浅的土坑。

一路观察,记者看到,两个界碑中心线我方一侧的草都被磨得半秃,土都踩实了,不禁恍然大悟:“脚下的路,是官兵硬生生踩出来的。”

如果换个心情,巡逻路上不少景致其实挺“诗情画意”的:群山层峦叠嶂,鸟鸣山幽……然而,如果沿着这条“风景线”坚持走上数年,该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先是欢声笑语,接着窃窃私语,最后默默无语。”杨圣超说,每一茬新兵参加巡逻,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时间久了,我们不求能见到一个陌生人,只求能见到一块陌生的石头。”

杨圣超清晰记得,他新兵下班后第一次巡逻,便去了道路艰险的223(1)号界碑,与战友一起巡查界碑、现地描红、展示国旗。他还兴奋地和界碑拍了合影。第一次休假回家,他急切地把照片拿给父亲看。父亲问:“界碑是啥?”杨圣超一脸自豪地告诉父亲:“界碑就是咱们国家的领土标志。”

这条边境线,杨圣超已经走了15年。15年戍边岁月的风霜,镌刻出杨圣超铜像一般的面孔。如今,他的脑子里像是装着一张“活地图”:哪儿有沟,哪儿有坎,行进多少公里,会出现哪些方位物,闭上眼都是“3D全方位效果图”。

对于边防官兵来说,神圣的使命时常提醒他们,自己“站在最前线”。在这个连队,每个人都熟记一句话:绝不把领土守小了,绝不把领土守丢了。

杨圣超所在的连队拥有最苦、最险的巡逻线,这些路必须有人去走。陆地边防的一个意义在于,巡逻到达某片领土,宣示国家主权的存在。

杨圣超说:“脚步踩在大路上只是两行脚印,可踩在边关巡逻路上就是主权的‘印章’。”

一代代边防军人皆是如此,长年累月坚持用双脚丈量国家的领土。因为他们知道:祖国的疆土再大,也没有一寸多余的。

“再经过67棵树我们就到了!”听了杨圣超的话,记者边走边数沿途的树,果然在第67棵树旁看到了223(1)号界碑。

杨圣超蹲下准备拿出毛笔的那一刻,记者听到“嘎嘣”一声骨头摩擦的声响,杨圣超不好意思地说:“岁数大了,腿脚不顶用了!”

杨圣超18岁那年来到这里服役,多年后他因背疼去医院,检查发现身高反而矮了,原因是长期负重,脊椎下陷。医生告诉他这种症状一般出现在五六十岁的人身上。

翻山越岭,只为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跋山涉水,只为看护好祖国的每一座界碑。

这些年,来来回回行走在边防线上,杨圣超脚上的作战靴更新了3代,磨坏的少说也有10来双。在杨圣超的巡逻范围,白天黑夜他都可以闭上眼走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他太熟悉了。

“身前一座碑,身后万重山。”杨圣超说,当你看到界碑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它们就是一个个无名战友,默默守卫着祖国边疆,你会感受到内心无比的激动,会感受到“中国”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3 坚 守

“扎根,是一个人的勇敢、两个人的顽强”

一路上,每描红一块界碑,杨圣超就会讲起几个发生在这块界碑背后的故事。

在杨圣超眼里,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戍边人,似乎都被时光凝固,和界碑一起扎根在每个边防军人的心里。

烈日当头,连绵不断的山丘、看不到头的铁丝网、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巡逻车载着执勤小分队向着最后一块界碑——位于保兴山哨所的225(1)号界碑进发。

杨圣超下意识地看了看表,一再叮嘱司机慢点开。

保兴山,位于小兴安岭南麓,东西跨越9公里,南北跨越7公里,主峰高504.2米,黑龙江由西向东傍山而过。左右断崖绝壁,让人望而生畏,原始植被莽莽绵延,终年人迹罕至。

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突兀的急拐弯让人不由得抓紧了车上的扶手,隔着车窗就能俯瞰不足1米之外的百米深大峡谷。被誉为“活地图”的杨圣超早已见惯了这样的场面。

“这么险的地形估计不少军嫂都不敢轻易上山。”听了记者感慨,杨圣超沉重地说:真正阻断上山路的不仅是危险,还有保兴山上的“四大怪”——三个蚊子一盘菜,七窝蛇鼠一麻袋,十月飘雪五月化,半晴半雨雷电来。“不少和官兵相恋的女孩,到了相亲见面这一刻,都会败给这里的现实。”他说。

“到了!”正说着,杨圣超指着前方不远处,记者一下子就看到了225(1)号界碑。

在杨圣超和战友们眼里,这座界碑更像是一个“倾听者”。这些年,有不少结了婚的战友坐在界碑旁跟媳妇电话吵架,还有一些官兵心里郁闷了跑到这里和界碑面对面倾诉……

“你选择守着江山如画,我却只有几年貌美如花,爱情里没有童话,就走到这儿吧……”6年前,一条分手短信,让杨圣超一个人坐在这里难受了好几个晚上。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聊了近半年的女友来哨所相亲。那天,杨圣超特意请连队给自己开了个绿灯,下山去接女友上来。

女友坐飞机、转火车、下了客车,终于乘上连队的“爱情专车”。俩人坐车这一路上基本没怎么说话,下了车女友吐了一地。路程近3天,见面2小时,看到大山里的一切,女友哭着下了山,第二天就发了这条分手短信。

此后,杨圣超又处了2个女友,都没有走到最后。直到后来,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杨圣超才感觉到守在边防,绝对不是一个人的勇敢,而是两个人的顽强。

想到这,杨圣超拿出和妻子的婚纱照,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一天——

“终于把自己‘嫁’出去了!”妻子答应他求婚的一瞬间,杨圣超觉得自己更像是被“嫁”出大山的姑娘,满心欢喜地等待着。

他没想到,因为比武、老兵退伍、哨所人员调整等原因,婚期被连续推迟了3次。最终,妻子在老家哭着办完了婚礼,一个人上哨所,到界碑前和他拍了这唯一一张“婚纱照”。

这些年,小两口因为老人身体不好、孩子出生没人照顾等问题没少吵架。每当妻子打电话劝他赶快退伍回家时,杨圣超都会来到界碑旁,一会儿想想当年妻子的好,一会儿又想想自己牵挂的小家,可当目光落到这让他难舍的界碑时,他都会选择咬着牙再去跟妻子请求:“再给我几年时间吧!”

界碑前,杨圣超特意拿出3根毛笔深深地插入油漆内,想象着一家三口一同描红界碑的样子。想到幸福处,他微笑着用饱蘸朱漆的毛笔,将界碑上的字描得红彤彤的。

用嘴吹干油漆的一瞬间,眼角的泪也被风吹干了。看着这一幕,记者脑海里浮现出了界碑相连组成的钢铁长城——

正是有了一个个像杨圣超一样的戍边官兵,还有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家人,祖国的万里边防线才能真正的巍然如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