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贾启龙、黎云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江城武汉集中暴发。
危难关头,处在疫情中心地带的中部战区总医院,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出征、第一时间战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增援地方医院,全力投入疫情防控。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临危受命那刻起,中部战区总医院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合格答卷。
把人民的生命安全举过头顶
疫情不期而至。
“1月4日,呼吸科收治了一位咳嗽不止、浑身乏力的发热病人。因查不出病原体,患者被转至感染科后病情加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有着34年临床经验的传染病专家江晓静,果断对患者实施支气管镜检查,并将病人的灌洗液送到武汉市第三方检测机构。
结果显示:患者被冠状病毒感染。江晓静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新冠肺炎病毒。当天,她将这一特殊病例紧急上报当地疾控部门。
自此,中部战区总医院拉响了防控疫情的警报——快速启动疫情防控预案,成立了专家组、救治组和保障组,加紧筹划准备……
随着疫情的蔓延,越来越多的发热患者来院求诊。“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军队医院应带头收治病人。”中部战区总医院院长邢文荣说,疫情严峻之时,医院按二级防护标准开门诊治患者,高峰期每天接诊发热患者近600名。
1月中旬,疫情持续恶化。紧要关头,武汉市卫健委请求总医院派两支医疗队,分别增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和武汉市第七医院。
“为保证医疗质量,院里以呼吸、重症和感染3个科室为主,抽组62名医疗骨干支援两个地方医院。”医院重症室主任邬明介绍说。
1月下旬,疫情集中暴发。“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上,我们军队医院要打头阵、挑重担。”邢文荣介绍,仅3天时间,医院就按“三区三通道”防护要求,对整栋内科楼进行改造,并多方筹集医疗物资、培训医护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通过挖潜,医院先后开设了9个病区、1个重症ICU、2个发热门诊。截至3月12日,医院发热门诊量已达1.3万余人次,新冠肺炎专区累计收治患者816人,治愈出院684人。
科学高效 精准救治
作为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组组长,江晓静在参透《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编写了简明的《新冠病毒诊疗方案》。
《新冠病毒诊疗方案》将新冠肺炎患者对应的每个症前表现,以及用药标准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随着疫情的扩延,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将要参与救治。同时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快、救治‘窗口期’短,急需医生快速对症治疗。”江晓静说。
对于危重病人的救治,医院采取多学科专家合理编组、集体“把脉”的办法,确保“一锤定音”。
一位孕妇孕35周时,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双肺严重感染。医院组织呼吸、重症、妇科等十余个科室,制订了周全的救治方案。最终,母子平安,婴儿和医护人员均未被病毒感染。
救治中,医院大力推行为重症患者“量身定制”的诊疗方案。新冠肺炎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最怕缺氧。为此,医院对供氧设备进行改造以增加供氧量,经鼻高流量吸氧湿化治疗,帮助病人度过最危险的阶段。
他们还结合过去治疗“非典”、腺病毒的实践经验,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目前,二病区收治的66例确诊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有44人康复出院,无一人插管。
闪耀在医者身上的道德之光
当拭子缓缓插入患者鼻咽深处时,一阵剧烈咳嗽引起的飞沫,猛地喷向不足一尺远的护士长刘孟丽。
“为了采集患者咽喉深处的痰液标本,我们经常要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刘孟丽和战友在重症监护室已坚守一个多月。
但她们更大的压力,是要确保患者生命无忧。
一名老年患者,在一天半时间内先后3次心跳骤停。医护人员每次都以最快速度冲向病房,将他从死神手中夺回来。
护士长吴丽媛,经常自己给老年患者熬粥。22日,70岁的老人汪玉先在出院前专门为她唱了一首《为了谁》,以表谢意。
“大疫面前,全院医护人员共同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抗疫长城。”中部战区总医院政委卢海波动情地说。
请记住这些身上闪耀着医者之光的英雄:
——原疾控科主任靳桂明,已经66岁仍坚持每天工作十余小时。
——57岁的江晓静,既参与发热门诊又负责病区救治,经常就在办公室打个盹。
——护士长周守凤,提前给哺乳期的孩子断了奶,走上抗疫战场。
——返家休假的护士舒纯、王欢,分别从江西宜丰和吉林四平出发,历尽周折赶赴抗疫一线。
……
“白衣作战袍,悬壶定荆楚。”中部战区总医院,这个“以生命履行使命”的光荣团队,必将在2020年中国军民合力抗击新冠病毒的史册上留下辉煌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