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集团军某旅盘活人才资源提高基层自主创新能力——

8个“创新工作室”以官兵名字命名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陈典宏 江平骥 胡 尊责任编辑:张诗梦2020-03-02 07:59

该旅装备维修技术骨干现场讲解革新工具的使用方法。江平骥摄

“今天我介绍的这个装置,只需利用无人机进行简单改造……”2月12日,一条消息传遍第75集团军某旅:以合成四营中士陈冬名字命名的“陈冬创新工作室”开讲了。课上,陈冬带着他创新的某型装置,一边为全营骨干讲解改装原理,一边现场示范。

“别看它个头小,解决的问题可不小。”四营营长孙跃介绍,以往组织相关演练,该型装置的遥控操作一直是个难题。如今,陈冬带领技术骨干集智攻关,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改装后的设备,无论是挂载重量,还是续航时间,都有明显提升。

陈冬一战成名,该旅不仅推广他的创新成果,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陈冬创新工作室”。

以官兵名字命名“创新工作室”,是该旅激发技术骨干创新动力的一项举措。近年来,部队新装备陆续列装,基层官兵作为装备的直接使用者,对装备革新最有发言权。为发挥官兵首创精神,他们区分专业、岗位,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以取得重要创新成果的官兵的名字命名“创新工作室”,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推动部队战斗力提升。

在此基础上,他们突出抓好“一个创新骨干团队、一笔创新专项基金、一批创新重要课题、一套创新保障机制”等“四个一”建设,为基层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并在评功评奖等方面向拥有实用创新成果的官兵倾斜。

2017年,该旅勤务保障营技术维护室主任兼工程师符杰带领技术骨干,研制出一套依托车载电源的“电动压弹装置”,使某型战车压弹速度有了较大提升,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推广类似的创新成果,旅党委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机关申请了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支持官兵研发和创新成果推广。

2018年,一连班长李超和四级军士长张发结合野外驻训经历,设计出一款坦克发动机翻转支架,不仅支持多种装备发动机维修,还可快速分解收纳和组装,有效提高了野战条件下的应急保障能力。当年年底,李超荣立三等功,张发也顺利选晋三级军士长。

让创新者吃香,让创新者荣耀。该旅党委的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官兵的创新活力。如今,该旅已成立8个以官兵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先后孵化出“激光快速校炮器”等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这些成果,每一项都聚焦具体问题,已广泛应用于部队训练,成为战斗力提升的助推器。

记者感言

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陈典宏

“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广大官兵是强军兴军的主体,是创新创造的活力源泉。今天,随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列装部队,如何最大限度提升新型武器装备的技战术效能,进而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至关重要。

冰心说过:“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充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集聚创新人才,用信任、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创新活动,尽可能给他们的创新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人力、财力、物力等支持,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创新活力,让一个个“智多星”脱颖而出,一个个“金点子”结出硕果。

创造力就是战斗力。尊重官兵的创造力,就是爱护部队的战斗力。只有想方设法为官兵的创新活动开辟“绿色通道”,给想创新、能创新的官兵以机会和舞台,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基层自建自强,提升部队战斗力。第75集团军某旅以技术骨干名字命名“创新工作室”的做法,不失为一个盘活人才资源、提高基层官兵自主创新活力的好办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