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强军重任 甘做无名英雄
——战略支援部队某部深化主题教育促改革落地生效
■解放军报记者 欧阳浩 通讯员 戴彭 袁欣
对于战略支援部队某部来说,10月12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该部正式组建,扛起新的战旗,来自多个军种的力量融为一体、攥指成拳。
但在该部官兵眼中,这意义非凡的日子依然平凡,除了清晨每个营区集体组织升国旗和重温习主席训词训令活动外,一切如昨。官兵们说,这就像他们的工作一样:一默如雷。
一年来,对该部官兵来说,番号变了、岗位变了、驻地变了……但有一样精神却始终没变:担当强军重任,甘做无名英雄。
红色基因在改革中传承
“我们的执勤站点在遥远的海岛上,是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但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说起自己的工作,该部干部李康颇感自豪。
去年,李康来到现在的单位,但上岛执勤没两天,高盐高湿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就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执勤轮换时,大家只能乘坐直升机往返。有一次,我们遭遇雷暴,风雨飘摇中简直像在闯‘鬼门关’。”李康说,当时思来想去,动起了调动的念头。
“除了艰苦的环境,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无言的寂寞。”该部一名领导介绍,因为工作特殊,许多人执行任务期间不能和亲人联系,还有许多人在执行任务中立功,但回到家却不能有只言片语,无法和亲友分享荣光。
“有困难敢于咽下去,有荣誉舍得藏起来,这是我们这支部队应有的精神。”该部政委介绍,作为由多支部队合编组成的新单位,人员、任务都在重新整合,有些困难是他也没经历过的,这就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
“各部队的精神传统虽各具特色,但血脉同源、根基相通。”据介绍,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中,他们首先对所属单位的“精神谱”“英雄谱”进行了一次大梳理,并组织“人人讲光荣历史”“人人学英模典型”等“九个人人”系列活动,引导官兵追寻力量之源、找寻传家之宝,让该部的精神传统交汇融合,实现升华。
如今,“当好千里眼顺风耳”的红色文化、“令到我处,落到实处”的扎实作风、“无私奉献,无上光荣”的优良传统等,都在该部凝练出新的时代特质,使红色基因在改革中不断强大。
“翻看单位新修订的‘英雄谱’,我才知道身边战友有的创造了最长时间岛上执勤纪录,有的是默默无闻的一等功臣。” 李康说,相比其他人的坚守,他为自己的动摇感到惭愧,为了强军事业,他也愿意做“隐姓埋名人”。
在今年的一次执勤中,李康在战位坚守近千小时,收集整理大量宝贵信息,为部队创新战法训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战斗精神在改革中培育
“莱芜战役前夕,陈毅、粟裕为何突然放弃南线会战计划,命令部队急行军秘密北上”……该部技术员李谦至今清晰地记得,来到新单位的第一课,就是听新四军老前辈蒋旦萍讲战斗故事。
李谦初到该部时,一度对新的岗位有些不适应:一坐就是一天,战位在“大后方”,似乎离战场很遥远。
“当时我们能力落后,但大家有个口号:在能力上赶上敌人,在时间上超过敌人。正是靠着这股‘拼’的精神,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打出一个又一个胜仗。”课堂上,蒋旦萍老人讲述的光辉战例,让李谦深受触动。在该部的红色讲堂上,李谦对新战友说道:“我们的面前没有枪林弹雨,但一样硝烟弥漫;我们的战斗没有刺刀见红,但我们的意志同样顽强坚定。”
“强军重任怎么担?关键要有战斗精神。”该部领导介绍,改革过程中,该部有些官兵对新体制新编制下按战定岗的特点理解不深,研究不够,产生了消极懈怠的思想,一些和平积弊出现回潮现象。
对此,该部在主题教育中,对表习主席训词训令,从打仗思想、工作导向、抓训备战、精神状态等方面自上而下展开自查自纠,聚力深入纠治和平积弊,唤醒“军人生来为战胜”的初心,引导官兵培育战斗精神,聚焦主责主业,一门心思“干惊天动地事”。
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要有“啃碎硬骨头,坐热冷板凳”的狠劲、韧劲。去年一次执行任务,为了克服一个重大难题,宋军和周圣曾连续铆在工作台位上长达23天,最终获得成功,一举填补某技术领域的空白。
改革中,该部多名领导干部主动要求重返一线岗位,参与战备任务。李海今年退出现役,但他一直坚持到命令宣布才离开战位。他说,无形空间的鏖战一刻不停,军人就一刻也不能松懈。
基层难题在改革中破解
时至今日,陈冰依然忘不了今年春节的那一幕:除夕夜,该部机关的同志来到值班室,请他说说自己的新年梦想。正在值班的他面对镜头不假思索地说,希望结束两地分居,阖家团聚。
陈冰原本以为这只是过年的一次例行活动,没想到春暖花开之时,家属竟然真的如愿调入了驻地所在的大城市。
“官兵越是无私奉献,越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无上光荣。”该部一组建,党委一班人就下定决心:把满足官兵诉求、努力解难帮困作为促进改革落地见效的重要抓手,让官兵在改革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去年以来,该部开展“说出你的心里话”等活动。主题教育展开后,该部领导结合蹲点帮带分层次开展调研,各分队结合“领导抓知兵、骨干抓谈心”活动,深入一线摸清官兵思想底数和实际困难。
陈冰的家属调动问题一直是“老大难”。该部领导先后十几次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终于顺利解决难题。
一年来,该部下大力解决公寓住房、医疗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现实困难,改建战士洗漱间,建造阳光房,协调安置17名干部家属随军落户就业,协调13名干部子女入学。官兵们说,困难有组织“兜底”,我们可以心无旁骛谋打仗。
解决后顾之忧,还要激发内生动力。该部在定岗定编、提前调级、职称晋升等方面立起“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鲜明导向,努力营造“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内外环境;同时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引导大家把全部心思放在提高打赢贡献率上。
在前不久的干部调整中,虽然没有取得重大成果,但因多次在一线执勤中高标准完成任务,年轻的技术员张航提前晋职。受邀走上该部“官兵讲台”的张航激动地说:“本以为自己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其实组织都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