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盘点中国军人心中的幸福时刻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陈小菁 段江山责任编辑:乌铭琪2021-12-31 08:58

摘要:强国强军征途如虹,总有一些瞬间令我们热血涌动,总有一些细节会永远定格于脑海。

军人的荣耀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中

■解放军报记者 陈小菁 段江山

强国强军征途如虹,总有一些瞬间令我们热血涌动,总有一些细节会永远定格于脑海。

时代洪流中,每个人都是汪洋一滴,见证时代、书写时代、创造时代,平凡而又伟大。

那些奔涌向前的浪花,每一朵都折射改革的脚步、个人的奋斗,每一朵都关乎收获、温暖、成长,关乎生命的意义,闪耀价值的光辉。

2021年初冬,全军后勤工作会议召开。

习主席向全军后勤战线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并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全军后勤战线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明加快推动现代后勤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和规划部署。“加快推动现代后勤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方向,来自统帅号令。

5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冬日,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后勤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擘画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目标蓝图,并动员全军为之奋斗。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那巨大的“推力”终将作用在每一名普通官兵身上。

回首2021,后勤改革持续推进、加快转型重塑,保障打赢、服务官兵的成效更加凸显,幸福感、获得感绽放在每名官兵的脸上。

初冬高原,紧急拉动的号声响彻陆军某旅营区。官兵闻令而动,全员全装集结完毕,再一次刷新旅队应急出动时间纪录。

“宿舍库房组团布局,交通流线化设计,入驻新营房后官兵战斗行动更加高效。”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这个全新建成的“标准化基地化”营区,助力平战快速转换高效实现。

今天,“铁打的营盘”不仅为打仗而建,也成为官兵“温暖的家”。

“采光充足客厅大,带娃健身全都行。”不久前,陆军某旅来队的军人家属入住崭新明亮的公寓楼,房内日常家电配备齐全;楼下还有儿童乐园、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

为提高公寓住房保障水平,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部门对公寓住房室内装修作出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并在不同类型部队选取部分单位进行了试点。

温暖,“穿”在身上;精确,融入细节。

今年,我军全面推广被装物资精确保障模式。陆军某旅一位军需助理员告诉记者,以前被装发放是计划性、指令性的,许多官兵反映“有的穿不完、有的不够穿”,如今精确申领被装,官兵在指标内按需选择,如同“网上购物”,轻松便捷又易于调换。

这一年,边关不远,雪山不寒。

入冬之前,军委后勤保障部机关联合地方企业,紧急为高原官兵研制生产了一批特需防寒被装,及时运送到官兵手中;一批便携式小型制氧机等单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边防配发使用,全军海拔3000米以上点位吸氧实现全覆盖……

好事办实,人心更暖。今年,全军偏远艰苦地区部队推广“菜篮子”工程,一些海拔5000多米的边防连吃上了自产蔬菜。元旦前夕,官兵通过手机视频向家人展示他们在哨所精心栽种的“水培蔬菜”,“我们在哨所吃鲜菜,吃的是绿色,吃的是健康。”

实事办好,服务更有温度。曾几何时,出差打车票据难报账、误餐补助等小额支出难报销、家属来队探亲路费标准不统一等现象,一度让基层官兵“很烦恼”。这一年,军委机关和各级承诺办成的“暖心惠兵”事,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一位西部战区机关干部对“福利清单”如数家珍:大幅提升军人自购住房公积金贷款限额,调整建立基层岗位多项津贴补贴,提高全军伙食费和基层俱乐部活动费等标准,增发官兵赡养补助和配偶荣誉金、提高随军未就业军人配偶基本生活补贴……一系列好政策出台,如一缕缕春风沁人心脾。

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细节中,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7月16日,一项提升军人荣誉感获得感的政策落地,新修订的《军队疗养工作暂行规定》将保障重心向基层部队覆盖,无论是执行重大任务、获得战功荣誉的优秀军人,还是驻守艰苦边远地区、坚守特殊岗位的普通军人,都可以带上家人一起疗养。

福利就是“加油站”,为军人护航,更要为军人家庭兜底。

年终岁尾,一则《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出台的消息在军营内外刷屏。

这项医疗改革政策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为军人、军人配偶和军人未成年子女实行免费医疗,军官军士父母及其配偶父母实行优惠医疗。一位军嫂在网上留言:“再次体会到了作为军嫂的自豪,作为军属的荣耀。”

2021,盘点中国军人心中的幸福时刻

■解放军报记者  段江山  陈小菁

一名战士走下演训场时绽放笑容。

400公里外的太空,一个黄色陀螺旋转着出现在镜头中。航天员王亚平的声音响起:“太空探索永无止境。”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镜头的另一端,亿万国人共同观看了这堂精妙的太空直播课——这是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群体倍感荣耀的时刻,也是让亿万国人深感自豪的时刻。

同一天,本报刊登了两件暖心事——

海拔50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官兵喝上了引自地下的深井水,告别了封山期只能取雪化水的历史;某高原驻训地,上级为驻训官兵接通网络,上士李正渊巡逻归来就能与妻子包丽娟视频。

跨越山河是幸福。

从深邃太空到普通家庭,从藏北高原到西陲边塞,点滴温暖汇聚成中国军人心中的幸福时刻。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奋斗前行的足迹承载着满满的幸福。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个人的幸福,折射一群人的获得感、价值观。这一年,中国军人的暖心事汇聚成一张张笑脸,在新时代的天空如点点星辰璀璨夺目。

一位军娃在陆军某集团军医院接受体检。

暖心,军人对幸福和获得的体验

风雪弥漫,一个冻土豆在一群军人手中传递。

寒冷与饥饿,这是70多年前中国军人浴血沙场所经历的“苦难辉煌”。

2021年9月30日,国庆小长假前一天,阳光和煦。许多人走进电影院观看《长津湖》,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让大家流下感动的泪水。

那个“最寒冷的冬天”,中国军人的勇敢和无畏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由于过冬装备不足尤其是棉衣的缺乏,奉命紧急入朝参战的第9兵团,数万志愿军将士被冻伤。

光阴似箭。如今,随着我军后勤保障能力提升,这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连日来,西部多个高原驻兵点最低温度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新疆军区某部班长廖腾强在雪地中巡逻执勤,丝毫不惧严寒。

暖在心中,穿在身上。入冬前,又一批新型防寒套装配发边防部队。电加热功能、面料速干清爽……战友们在雪海巡逻执勤有了暖心保障。

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勤保障部队高度关注边防官兵被装保障,攻关研发新型被装,在寒冬之际配发一线部队。这批新型防寒被装,是专门为高原官兵“量身打造”的。

领取一副全新的“电加热护膝”,西藏军区岗巴边防营四级军士长次仁巴开心不已。这位老兵曾在几年前的一次任务中摔伤右膝,一到冬天伤处就隐隐作痛,每次巡逻归来都要用热水袋焐上几天。

“有了电加热护膝、电加热手套和电加热鞋垫,我这‘旧伤’今年再也没犯过。保障暖到心间、暖在身上,我们高原军人执勤巡逻有了‘温暖二次方’。”

暖心,来自保障的科学和精准。这一年,被装申领模式开启“暖心模式”——全军推广被装精确申领新模式,官兵通过军综网被装精确申领平台“按需申领”新被装。

不久前,第72集团军某旅中士章桂峰当天“网上下单”,第二天就收到了被装包裹。如今,走进座座军营,“配发什么穿什么”的被装供应模式成为过去式;“需要什么领什么”成为官兵的新选择。

暖心是一种幸福观,来自全社会对军人职业的尊崇。

今年夏天,因家中老人患急重症,驻南京某部战士小李必须当日返乡。签完假条,他却买不到当日的火车票。情急之下,小李还是背上背包赶到车站,随后走向站内的军人军属专属服务台“碰运气”。

“先上车再补票!”看着一脸愁容的战友,某部军代表唐刚迅速查询列车时刻表,开具了最近一班列车的补票证,把归心似箭的小李送上了高铁……

这一年,为保障军人军属出行更加顺畅,军委后勤保障部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交通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在全国航空、铁路、水路、公路领域,为军人及随行亲属提供交通出行优先优待服务。

依法优先,是社会对军人职业价值的认同与褒奖。今年6月30日起,现役军人持有效证件,即可在成都市内免费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工具。7月29日,北京市向驻京部队官兵及相关优抚对象正式制发“电子拥军卡”,现役军人仅需在个人手机操作就能注册申领,享受北京市内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免费服务……

暖心事,遍地开“花”。随着《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施行,各类惠军福利将陆续出台,发生在军人身边的暖心事还会越来越多,结出累累硕果。

一对军人父子的团圆时刻。

安心,军属对幸福和企盼的诠释

家庭,军人心中柔软的牵挂。

这一年,许多基层官兵在外参加驻训或执行任务,很多时候“有家不能回”。这一年,“你在远方驻防,我在家乡守望”成为军嫂深藏于心的思念。

年初,云南一位军娃皓皓突发急性心肌炎,病情危重。为了小军娃的生命,军队医疗系统展开了一场生死救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3名医生远赴云南昆明,护送军娃皓皓搭乘高铁,历经13小时,跨越2600公里,及时赶到了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

这是生命的托举、幸福的守望——经过手术治疗,军娃皓皓转危为安,一个月后康复出院,这个军人家庭回归平静生活。满怀感恩之情的皓皓母亲说,孩子平安,她很安心。

安心,是一位军嫂对幸福生活的诠释。安心,来自对军人家庭各项保障政策愈加完善的肯定。

2019年4月13日印发的《关于调整军人及其家属医疗保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所有未满18周岁的军人子女,被纳入军队医疗保障对象。从那以后,军娃到军队医院就诊,有了优待和优先保障。

今年岁尾,《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出台。这项于2022年1月1日施行的医疗待遇新规定,将免费医疗保障服务范围扩展到军人配偶、军人未成年子女,军官军士父母及其配偶父母享受优惠医疗,为备战打仗凝聚了军心士气。

在政策牵引下,军队医疗系统强化为军服务意识,持续将优质医疗保障服务向偏远基层、向备战前沿拓展——

东南沿海,海军军医大学组织院士专家医疗队,深入东部战区海军部队开展医疗巡诊,行程2000多公里,服务对象覆盖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3大海军兵种;

西北戈壁,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派出医疗保障分队,为驻训官兵进行健康检查、问诊送药,并传授防病治病、突发情况处置等医学知识;

北疆边塞,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派出“海岛医疗队”,带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药品,登上岛礁,为守岛官兵悉心诊疗。

从健康领域到住房保障,军人军属的安心,来自保障能力的拓展和提升。

前不久,军嫂黄莹和她在部队服役的丈夫王立新结束长达8年的两地分居生活,搬进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新建成的公寓楼。住进宽敞明亮的三室一厅,夫妻俩开心极了。

今年5月,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部门对军队公寓住房室内装修进行标准化规范,并在全军不同类型部队进行试点。各地新装修的公寓房相继建成,官兵和随军家属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

12月上旬,第83集团军某旅按照官兵提出的“整修清单”,对公寓房进行全面翻修。配齐家电的房间格外温馨,部队还根据不同军人家庭类别,打造老人房、儿童房、新婚房等。

这是军人和军属对安心的诠释——

“真正的安心是一种动力,一种让我们自觉扎根一线、投身练兵备战的动力。”一位二级军士长这样说。

“真正的安心是一种承诺,作为军人的妻子,我们要为爱人撑起一片天。”一位军嫂如是说。

某高原哨所官兵分享他们创作的“石头画”。

信心,为打赢源源不断积蓄底气

回望战火硝烟,当人们感叹志愿军将士铸就的精神丰碑,也为当时落后的后勤补给而唏嘘。有网友评论道:“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军威。但如果志愿军将士都能吃好饭、穿暖衣,战果又将是怎样的辉煌?”

历史不能假设,但这样的时代之问,如今的人民军队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西北高原,陆军某旅作战支援营数十台车辆装备高速机动。抵达休整地域后,炊事班班长王振斌就带着战友们,从新列装的高原炊事车上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下来。

“新型高原炊事车能边机动边做饭,还实现了全自动切菜揉面。”看到战友们狼吞虎咽地吃着热乎饭菜,王振斌心里满满的幸福感。

过去,许多驻扎在平原地区的部队已经列装新型炊事车,实现边行军边备餐,每车一餐就能为300名官兵准备四菜一汤。

今年,经过改进后的新型高原炊事车配发高原部队。

王振斌告诉记者:“改进后的新型高原炊事车采用先进燃烧技术,可在海拔4500米以上环境中作业,优化了伙食保障模式和机动效率,使官兵更好适应未来的高原战场。”

这篇发表在本报的报道,就像是对历史的回应:如今,无论在多么高寒的恶劣环境,无论多么遥远的长途行军,我军的野战炊事保障都能确保官兵吃饱吃好。

“吃出战斗力”绝对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绝对是经得起检验的经验之谈。

新一代野战食品研制成功后,已经批量配发至全军部队。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部队将试吃新一代野战食品列入训练方案,以图打造“适应战场的胃”。

“品类更丰富,口感更好,新一代野战食品让官兵能在任何战场环境下吃饱吃好。”在某合成旅组织的演练中,官兵连续数日试吃新一代野战食品,脑力、体力和反应力无减退钝化现象。

更重要的是,接连数天,部队“没生一次火、没煮一餐饭、没炒一盘菜、没烧一锅汤”。新一代野战食品使部队耗费在饮食保障上的时间、人力、物资和运输大幅减少,综合战斗效益明显提升。

在建设“打仗型后勤”过程中,喜人的变化接踵而至——

这一年,按照任务地域而非军种划分,星空迷彩被装加速配发部队。身着荒漠版星空迷彩服的高原官兵,几乎与身后的大山和脚下的戈壁融为一体;海军陆战队特战分队的官兵身着丛林版迷彩,开展隐蔽战术突击,战场生存率、任务成功率更有保证……

这一年,军委后勤保障部相关部门指导相关单位开展野战营房试点。桂林联勤保障中心在山岳丛林地探索搭建的“分队型野战营房”、西宁联勤保障中心在西部高原搭设的“充气式野战营帐”,实现了快速撤收、功能齐全、便于官兵住用等目标。

这一项项不断向备战前沿延伸的后勤保障新变化,提升了官兵的精气神和幸福感,也进一步坚定打赢信心。这也是后勤保障不断优化发展的目标——一切为了打仗,全力保障打赢。

后勤因战而生,为战而保。这个在战争史中一再被证明的道理,正在人民军队的后勤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

后勤不居“后”,心潮逐浪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后勤保障带给官兵越来越强的幸福感,我军制胜未来战场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