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极限射程的“极限”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邬林 李宝 赖文湧责任编辑:杨一楠2019-06-19 06:39

摘要:训练和实战如何一体化,没有标准答案,必须在火热的练兵场上磨砺摔打,在硝烟中“实践出真知”。

第73集团军某旅防空演练中“敌”机超出导弹极限射程,“打还是不打”引发官兵热议——

触摸极限射程的“极限”

■邬林 李宝 解放军报记者 赖文湧

该旅组织某型战车进行实弹射击,检验装备极限性能。何生 摄

开栏的话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思想立起来,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起来,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为新时代练兵备战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练兵若难,进军就易;练兵若易,进军就难。”对战场胜利的角逐,往往在一支军队的训练阶段就已经展开。训练和实战如何一体化,没有标准答案,必须在火热的练兵场上磨砺摔打,在硝烟中“实践出真知”。

时下,全军各部队出远海、穿山谷、上高原、走戈壁,由专业训练到战术训练,由单元合成到要素集成,进入了按纲施训的又一个新阶段。越是向前跋涉,越会遇到难关险隘。从今天开始,本版开设“破除和平积弊 聚力备战打仗·一案一思”专栏,及时报道一线官兵在直面矛盾中思考、在解决问题中突破,聚力胜战再出发的新探索、新观念、新成果、新气象。

“这一次的对手是真正的战斗机,飞行速度更快、规避能力更强,泽仁扎西还能锁定目标吗?”5月下旬,第73集团军某旅与空军某部展开“背靠背”战术对抗,上士泽仁扎西成了官兵议论的焦点。

泽仁扎西为啥这么“火”?旅领导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大胆操作,完成了一次其他官兵认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打击任务。

那一次演练,受领阵地防空打击任务后,泽仁扎西随连队迅速机动至预定地域,绘制火力要图、布设防御战位……一连串动作紧张有序。然而天公不作美,阵地渐渐被浓雾笼罩,能见度极低,这让不少官兵眉头紧锁。

“正前方发现‘敌’机一架。”观测手发现“敌情”,立即提醒发射手搜索目标。然而由于浓雾的遮蔽,声光信号时断时续,发射手无法精准截获目标。

从1号战位到5号战位,大家眼睁睁地看着“敌”机飞过,却没有人敢发射导弹。“敌”机越飞越远,渐渐超出了装备说明书标定的极限射程。

打还是不打?正当大家犹豫不决时,只听“轰”的一声响,“长箭”跃筒而出,穿过浓雾摧毁靶机。大家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6号战位的泽仁扎西。

“超出装备理论极限射程到底能不能打?”复盘检讨会上,官兵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有的官兵认为,超出了性能参数范围,纯属盲打,打中只是运气好;有的官兵说,这绝不是运气,武器装备的性能参数只是个参考,在实战中要敢于突破装备的极限。

“极限射程的‘极限’到底是什么?现在看,恐怕不仅是装备性能,还有人的观念。”该旅领导引导大家继续思考,并请泽仁扎西谈谈看法。

“自己手中的武器自己最熟悉,能不能打心里要清楚。”泽仁扎西从事导弹专业已有8年,他坦言自己刚学装备时,和很多人一样把理论书背得滚瓜烂熟,严格按照武器性能参数操作。但是随着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深入,他发现一味依靠“参数思想”指导训练,缺乏突破和创新,不利于应对复杂的战场情况。

“以科学训练为基础,把一项技能练到极致,能不能发挥出装备更大效能?”泽仁扎西反复琢磨手中武器装备的各类参数,大胆尝试突破性训练,从大于理论极限射程开始一点点摸索,总结出了自己的“一整套”射击经验。“真正打起来,我更相信自己的技能。”谈起上次演练中的一幕,泽仁扎西自信地说。

为了摸清装备真实的性能底数,该旅邀请院校教授、厂方专家配合开展导弹装备实战性能检测。让官兵感到意外的是,在外部环境良好、官兵操作娴熟的情况下,武器装备的潜能被不断激活,导弹击中目标的距离竟然多次超过装备说明书上标注的极限数值。这启示官兵:极限射程的“极限”不是一个恒定刻度,并非不可逾越。

举一反三,寻求更多突破。该旅以此为契机,对其他武器装备分别进行实战性能检测,把平时训练想不到、看不明的装备潜力挖掘出来,真正使手中武器装备成为战场制胜的利器。

备战札记

■防空营营长 敖日长

绝知“战事”要躬行

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引发了一次关于装备极限性能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次数据的突破,更是对“参数思想”的破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本上的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但如果只会一板一眼地按照书本上的理论“循规蹈矩”,不在实践中突破创新,那么理论便成了“教条”,甚至可能成为“束缚”。武器装备说明书上的理论要求、参数指标亦是如此。

练兵备战必须靠躬身实践。只有少点“纸上得来”的“肤浅”,多点真打实备的“躬行”,反复在实战化训练中摔打锤炼,才能砥砺官兵沙场亮剑的底气。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