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蓝天工匠”黄强解析成功密码——
寄语青年工匠:“绝活”是这样练成的
■解放军报记者 张新 通讯员 刘书 杜毅
五四青年节前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厂礼堂座无虚席,金牌蓝天工匠获得者、高级技师黄强再次登上演讲台,给广大青年工匠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课。
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黄强总觉得有讲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这堂课,黄强没有做太多准备,只是以一位老工匠的身份,和大家讲讲他的成长之路,与青年工匠们一起谈谈心。
一堂3个多小时的课,没有华丽辞藻,感情真挚,很接地气,在场的青年工匠们无不动容。在讨论中,他们对照黄师傅的成长之路,思考着自己未来工匠人生前进的方向。
掌声响起。黄强没有料到,自己的成长感悟能给青年工匠们带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作为一名军工战线上的老工匠,年近花甲的他只有一个纯朴的初衷,就是把自己的绝活和匠心毫无保留地传承给青年工匠们。
在青年工匠眼中,这堂课远远没有结束,后面还需要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旅程来实践来感悟。
“对工匠人来说,绝活、匠心缺一不可”
“金牌蓝天工匠”,对从事航修领域几十年的黄强来说,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演讲开始,黄强并没有着急打开话匣子。
一本“金牌蓝天工匠”荣誉证书、一枚建厂时的纪念徽章,呈现在大家面前。之所以选择这两件物品,黄强认为有特殊的意义。“金牌蓝天工匠”,是每一位航修人为之向往的荣誉,是对工匠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肯定,要想获得这个殊荣,必须练就一手绝活。金灿灿的建厂纪念徽章,是老父亲当年送给黄强的礼物,老父亲把这颗匠心传承给他,更希望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展示完这两件物品,黄强开始了演讲:“对工匠人来说,绝活、匠心缺一不可。”
现场听众中,不少是黄强的徒弟。在徒弟们心里,黄强是“一座山,在任何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可以靠得住的大山”。
黄强说起了年轻时的一段经历——上世纪90年代,空军引进某型航空发动机,5719厂着手准备试修工作,黄强是第一批前往国外发动机修理厂学习主燃油泵装配技术的中国工匠。
“要在两个月内学会当时最先进的主调装配技术,并把这项先进技术成功带回国内。那时候,压力很大,经常整夜睡不着。”
礼堂墙上的那幅主燃油泵调节器挂图是黄强一辈子的心血。主燃油泵调节器由3000多个零件组成,是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主调产品,最小的零件比米粒还小,零件间最小的间隙仅为0.004毫米,装配过程中不容有丝毫的差错。
“黄师傅,您当年是怎样攻克难关的?”台下的青年工匠开始发问。
黄强面露笑容,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在讲台上慢慢铺开。内页里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各种零配件的结构图依然清晰。“当年就是靠着这本小册子记录信息,并对照《大修指南》在报废产品上反复练习、积累经验,才练就了这手绝活。”
“精益求精、敬业专注,是工匠人闪亮的名片。”青年工匠谭泽夏听完黄师傅的故事,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黄强对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过硬技术彰显的是匠人的实力,矢志不渝的坚守则需要一颗不变的匠心。
“你觉得我们航修人最需要的是什么?”课堂上,他找到了几名青年工匠问到。
“练好专业技术!”
“还有呢?”
“成为行业大师!”
……
黄强觉得,青年员工在追求事业的时候,脚步迈得太快,目的性过强,会导致匠心缺位。“青年工匠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需要一颗摒弃浮躁、脚踏实地干事业的匠心。”黄强的右手指轻敲着桌面,温柔的眼神扫过台下青年工匠的脸庞。
“一流的工匠,技能与人品同样重要。想成为金牌蓝天工匠,练就一手绝活更要守护一颗匠心。”对照着讲课内容,黄强的徒弟李鹏辉若有所思,他在记录黄师傅讲课细节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