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来,李文彦烈士故乡先后送一百二十八名子弟参军报国——
一座村庄的红色传承
■辛振乾 赵倡文 中国国防报记者 李光辉
“我从小听着李文彦烈士的故事长大,期待金秋圆梦军营,接过英雄的枪,续写新的荣光。”6月21日,来自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留庄村的大学毕业生邵兆林顺利完成征兵报名。今年上半年,邵兆林因体重不达标落选。3个月来,他成功减重,再次选择报名应征。
执着源于从小的耳濡目染。随着下半年征兵报名通道开启,在邵兆林的家乡,已有8名适龄青年报名参军。
留庄村是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李文彦烈士的故乡。1952年10月,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李文彦英勇作战,身负重伤。为掩护战友,他抱起炸药包,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被誉为“王成式战斗英雄”。
烈士身躯化作永恒山脉,烈士事迹家乡父老没有忘怀。为了纪念英雄、缅怀英雄,20世纪80年代,留庄村为李文彦烈士修建了衣冠冢。前些年,靳贤武、刘超哲、张胜利等5位村民出资建设以李文彦烈士事迹为主题的留庄村红色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村里都要组织党员干部和青年民兵举行纪念活动。
半个多世纪来,英烈精神在英雄故里血脉相传,成为砥砺后人前行的动力。留庄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史伟伟有两件自豪事挂在嘴边逢人便说:70年来,村里干部群众踊跃送子参军,先后有128名子弟参军报国;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全村党员和退役军人奋战乡村振兴战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这几年,随着红色旅游升温,烈士纪念广场建设项目被提上日程。项目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资金不足。消息在村里传开后,退役军人、基干民兵带头捐款,一天时间便募集到2万余元。工程启动后,大家自发义务劳动,有人负责设计雕像,有人负责场地建设,有人负责联系厂家。一位村民直言:“李文彦是为国家牺牲的,今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不能忘记他。”11岁的小学生李玮播得知要修建李文彦烈士广场后,找到工地负责人捐出100元压岁钱。他说:“李文彦是战斗英雄,我长大也要像他一样保家卫国。”
5月19日,留庄村党支部举行李文彦烈士雕像落成仪式,村民敲锣打鼓迎接烈士“回家”。手握爆破筒、目光如炬的英雄雕像成为该村又一处红色地标。连日来,沁阳市人武部利用民兵整组点验时机,组织干部职工、基干民兵来到留庄村开展现地教育,向李文彦烈士雕像献花。即将退休的老职工贾传斌深受触动:“塑的是忠魂,立的是丰碑。我要学习英雄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站好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