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参观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纪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韩成 张帆宇 李婧等责任编辑:贺书引2021-08-04 10:29

浴血荣光,永葆初心启新程

——社会各界参观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纪事

■解放军报记者 韩 成 通讯员 张帆宇 李 婧

盛夏,北京。复兴路上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内,人流如织。各界观众争相前来参观正在这里举办的“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

朱德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粗糙的红军草鞋、叶挺在监狱中写下的《囚歌》手迹、新中国成立前夕传达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的电台……1580余件珍贵文物、800余张照片和大量历史文献、视频短片等,布设在馆内600米长的展线上。主题展览聚焦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景回顾党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突出展示习主席领导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伟大实践,生动反映人民军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铁血忠诚。

追忆浴血荣光,感悟百年华章。主题展览自7月6日开展以来,军博已成为不少观众重温峥嵘岁月、传承奋斗精神的体验地,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军博相关统计显示,截至8月1日,前来军博参观的观众达34万人,线上线下留言11万条,参观、留言热情持续高涨。

回望,不忘来时走过的路

戎装在身的军人、满头银发的老者、佩戴红领巾的学生……7月29日,主题展览展厅入口处的巨型党徽下,汇集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和驻京部队官兵。

“辽沈大地起狼烟,兄妹一家把军参,初战塔山阻击战,铁心跟党意志坚……”在缓缓流动的人群里,一位头戴黑色礼帽的老人拄杖前行,嘴里轻声吟诵,眼神似乎在寻觅着什么……

记者上前询问得知,这位老人是北京卫戍区某干休所老干部唐磊,今年已94岁高龄。1948年秋,唐磊带着两个妹妹一同参军。参军后, 唐磊打的第一场仗就是塔山阻击战。他寻觅的,是“塔山英雄团”的战旗。

在悬挂着百面荣誉旗帜的长廊里,当唐磊老人看到“塔山英雄团”5个大字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抬头仰望,热泪夺眶而出。

“天气寒冷,战友们紧握武器牢牢‘钉’在阵地上,阻击数倍于己的敌人,6天6夜的战斗异常惨烈。”忆及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唐磊老人动情地说:“塔山阵地成为国民党军无法跨越的铜墙铁壁,人民军队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党和人民战斗!”

硝烟远去,号角回响。向身边观众分享这段历史时,唐磊老人感慨地说:“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铁心跟党走,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一场场胜利。走进新时代,我们更要听党话、跟党走,赢得更大的胜利、争取更大的光荣。”

94年前,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响彻中华大地,迎来人民武装革命的破晓。自此,英雄的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穿越战火硝烟,经历血火洗礼,用一个个胜利迎来辉煌,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护航。

岁月如梭,初心如磐。在偌大的展厅采访,不时会碰见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兵和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他们大都满头银发、边走边看,专注、投入的神情令人肃然起敬。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自己熟悉的展品文物时,就会激动地讲述他们熟悉的红色故事。

“坑道中的战斗堡垒”展区前,抗美援朝老兵王振华驻足观看。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某部八连曾先后两次打光重建,坑道党支部像磁铁一样把官兵团结凝聚在一起,连队官兵以极强的战斗韧劲,坚守坑道阵地14昼夜,击退敌人无数次进攻,最后将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战后荣立特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钢铁红八连”荣誉称号和“出国作战第一功”锦旗。

凝视着纸页发黄的血书,王振华老人激动地说:“习主席‘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习主席的讲话掷地有声,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

凝望,热血澎湃书写忠诚

郑和舰简介图册、戚继光舰登舰手册、某支援保障演练臂章。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干事刘征鲁没想到,在同一个展柜里,竟然珍藏着自己的3段军旅记忆——

2012年,服役于海军某训练舰支队的刘征鲁,随郑和舰远航。此次航行开创了人民海军单舰执行环球航行任务的先河。刘征鲁回忆说:“郑和舰简介图册是我参与设计的,曾作为纪念品赠送给很多外国朋友。”

2017年,在中国海军新型训练舰——戚继光舰入列命名授旗仪式上,刘征鲁作为仪式参与者之一,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

2019年,已调入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的刘征鲁,参加了学院在大漠戈壁组织的某支援保障演练,目睹了人民军队在投送领域的突破。

“我的成长故事只是全军官兵逐梦强军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刘征鲁盯着展柜兴奋地说:“从海军郑和舰、戚继光舰,再到现代化后勤保障,记录着人民军队的强军足迹。作为其中一名奋斗者,我感到很幸福。”

第82集团军某旅排长闫心增同样没想到,在一块播放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大屏幕上,找到了自己的身影。

“我作为装备方阵的一员通过天安门,接受习主席检阅,真是太激动了!”在屏幕上看到这一幕,闫心增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阅兵当天的天安门广场。

空中战机呼啸、地面铁甲奔流,那份埋藏在心底的豪迈再次澎湃。闫心增说:“生逢伟大时代,我们钢多气盈骨更硬,只有以时不我待的状态练强实战本领,才能不辜负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期望与重托。”

深情凝望,澎湃忠诚热血;深沉体悟,砥砺赤诚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事业开创的新局面、取得的新成就,激励三军将士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落实在行动上,不断锤炼胜战本领,续写强军兴军新篇章。

从古田会议油画到“草地党支部”场景、从“海空卫士”王伟的党员须知到汶川抗震救灾中的铁军臂章、从新型武器装备模型到全军助力脱贫攻坚图表……中部战区陆军某旅官兵跟着解说员一边参观,一边记笔记或手持相机拍摄,他们还在参观间隙进行了体会交流。“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该旅宣传科长宋华侨说,“官兵沿着人民军队发展脉络沉浸式学习,更容易理解感悟党的伟力,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一面镌刻着入党誓词的展板前,宋华侨带领党员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们一致表示,党指挥枪,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来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奋进新征程,要将对党无限忠诚转化为打赢能力,忠实履行好新时代革命军人使命任务。

守望,凝聚奋进磅礴力量

“亲爱的妈妈”……

在“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展区,陈祥榕烈士写给妈妈的信和其他几名牺牲战友的遗物一起,静静地摆放在展柜中。陈祥榕烈士曾两次提笔给妈妈写信,每次都只写下抬头“亲爱的妈妈”,就没有再写下去。

来自上海的一年级学生陆萱儿,盯着这封信看了好一会儿。

“解放军哥哥想跟他的妈妈说什么呢?”陆萱儿的妈妈顿了几秒,拭去眼角的泪水,红着眼眶说,“应该是想说,妈妈请放心吧!”

陆萱儿对这位“解放军哥哥”仰慕已久。在学校的宣传屏上,陈祥榕烈士那张手拿着橘子、笑容灿烂的照片,在陆萱儿的心中印刻下中国军人的样子。

36950、36951、36952、36953……走到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送展的、上书“大好河山 寸土不让”8个大字的喀喇昆仑山石前,陆萱儿照了一张相,而后连续按了4次红色“打卡”按键。她告诉记者,“另外3次是帮爷爷、奶奶和爸爸按的,解放军叔叔是最可爱的人,我们都要为他们点赞。”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主题展览开展以来,观众从全国各地赶来参观。人民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

“儿子,你已经离开我们260天了……”来自深圳的黄小燕搂着两个孩子,一起阅读杨树朋烈士的父亲写的信。

家书,在黄小燕家里有别样的分量。黄小燕的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从她记事起,父亲每次执行重大任务前,都会写一封家书留在抽屉里。这些家书饱含着黄小燕父亲对家人的深情牵挂,也见证了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大国不宁,小家何安?一封封纸短情长的家书,书写着子弟兵为党和人民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黄小燕感同身受地说。

主题展览开展以来,首都师范大学从事党史研究的马老师多次和妻子推着两辆童车,带着两个孩子来军博参观。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信仰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马老师说,人民军队的辉煌战史和不朽功勋是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5岁的大儿子来了几次后,不仅知道了赵一曼使用过的粗瓷碗、邱少云烈士的棉衣片等展品背后的英雄故事,还知道“他们都是共产党员,都是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牺牲的”。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党支部书记陈薇等7名支委的工作证、火箭军援鄂医疗队员集体签名的防护服、军队援鄂医疗队队员的作战靴……在“武汉抗疫专题”展区,湖北武汉市民李浩深有感触地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奋不顾身,他们的付出武汉人民会永远记得。

……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零距离参观主题展览,百年宏伟画卷催人奋进;重温初心使命,展望复兴图景,全军官兵和全国人民信念更加笃定——聚集在党的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阔步前行!

留言簿

“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开展以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的留言台前、数字展馆留言簿上,每天都有许多观众在纸质或电子留言簿上留下感言,抒发对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热爱。

我为我儿子骄傲,军人有军人的职责。

思远,我想你。

——肖思远父亲

汶川抗震救灾时官兵写在挎包上的遗书,我静静地看了很久。那年我把攒下的积蓄交了特殊党费,想着能出份力。看着墙上一面面党员突击队队旗,摸一摸胸口“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我现在年纪大了,但如果组织需要,我还可以为党和人民作点贡献。

——老党员 王桂芝

看到熟悉的“钢木土石组合坝”,我的思绪瞬间被拽回了23年前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1998年抗洪时我是个新兵,一转眼现在已四十多岁了,愿祖国平安昌盛。若有战,召必回!

——老兵 江安波

展览中,“草地党支部”情景再现让我印象深刻。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强军兴军的基石。我作为基层部队的一名政工干部,一定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66336部队 李凯平

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无声地讲述着英雄故事。作为一名警校学员、共产党员,我一定会传承先辈们的大无畏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暴雨轩

我的爱人是一名基层干部,这次参观,透过展品我仿佛看到了他在部队的“日常”,也更能理解他的辛苦。作为军属,我将永远支持丈夫投身强军事业。

——军嫂 贾晓康

带小朋友们来参观,看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文物,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故事,不少小朋友眼里噙着泪花。希望他们能从中感悟到家国情怀,在他们心里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

——幼儿教师 高倩

红色血脉永远奔腾

■冯旭鑫

与岁月对望,总有一些场景能将不同时空的记忆紧紧联结在一起。近日,我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时,一种穿越时空的豪情油然而生。

走进博物馆,在一块描述惨烈战斗的展板前,我驻足凝视,猛然间,“湘江之战”4个大字闯入我的视野。

两年前,我作为一名新排长进入部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在旅史馆听讲解员讲湘江之战。旅队是从平江起义的硝烟中走来的。血战湘江时,前辈们英勇杀敌,以伤亡400余人的代价完成阻击任务。战斗最激烈时,一天内有两任团长壮烈牺牲……

此刻,站在湘江之战展板前的我,仿佛与两年前站在旅史馆巨幅油画前的我“相遇”,不同的时间与地点,因同一段历史而同频共振。

博物馆展厅深处,百面战旗威武排列,在灯光的映照下,如雄师列阵。这里的每一面战旗都代表着一段无上荣光。每一名军人都会被这红旗漫卷深深冲击和震撼。

仰望战旗,渴望荣光。

我看到“何万祥连”的连旗赫然在列。抗日英烈、战斗英雄何万祥,是我们 “红二连”的老连长!77年前,年仅29岁的何万祥率部进攻敌军炮楼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至今日,“红二连”晚点名时,第一个呼点的仍是老连长“何万祥”的名字,连队全体官兵都会以一声“到”来应答。

“红二连”是毛主席亲自指挥过的英雄连队。军人视荣誉为生命。连队官兵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英勇胜利”4个大字视作珍宝。“英勇胜利”成为旅队的精神旗帜,也成为旅队每一名官兵奔腾的红色血脉。

随着主题展览时间线不断推进,人民军队昂首迈进新时代。我看到习主席手握数字化单兵作战装备的照片。照片中,向习主席展示数字化建设成果的是我部“杨子荣英雄侦察连”官兵。

我常听这个连的战友们说,“我们连是习主席视察过的连队,我们的老排长是侦察英雄杨子荣!”战友们每次讲起,脸上洋溢的满满都是自豪。

赓续红色血脉,矢志奋斗强军。从率先跨越骡马化,到全军首批摩托化部队、首支机械化部队,再到首支数字化部队,部队武器装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队“坦克兵王”一级军士长丁辉曾五上阅兵场,4次驾驶头车,他曾对我说:“入伍28年,历经数次装备升级换代,如今我们拥有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依然要传承前辈‘英勇胜利’的精神,跨越新的艰难险阻,书写更大的光荣。”

走出博物馆,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党旗所指,军旗所向,军旗永远跟着党旗走。我坚信,作为“英勇胜利”部队的传人,旅队官兵一定会牢记习主席嘱托,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作者系第82集团军某旅排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