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山村的脱贫之路——武警宁德支队帮扶上党村脱贫记事

来源:新华社作者:刘新、田栋、吴亮超责任编辑:乌铭琪2021-02-05 19:31

“为了尽快提高产能,让乡亲们在过年之前再增加一份收入,最近,炒茶的设备陆陆续续迁入了新茶厂。”武警执勤三大队教导员、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上党村驻村干部林圣兴说。

春节前夕,武警福建总队宁德支队扶贫工作组的汽车,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经过一片茶田后,驶入上党村。

“这条路是武警官兵和当地政府帮忙修的。”上党村党支部书记吴信回说。

驻守一地,造福一方。自2018年以来,武警宁德支队官兵坚持精准扶贫,助力上党村拔穷根、摘穷帽。

上党村处于深山中,村里的“羊肠小道”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

“了解到上党村的情况后,我们一致的想法就是先修路。”宁德支队政委陈志刚说,支队把上党村道路建设项目列入扶贫议事日程。

不久,在宁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陈志刚协调县里财政、农业等部门召开现场会,商谈修路事宜,最后达成共识——在规划、招标、施工等各个环节给予必要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不久,这条由军地双方共同出资修建的“致富路”便开工了。

“修路不仅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更要以此为切入点,打通乡亲们的致富路。”宁德支队支队长张声宏说。

村里工作有了准头和劲头,乡亲们就有了盼头。路一米一米地延长,变化也在一点一点地发生。

这条“致富路”不仅打通了乡亲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让他们有了最直接的收益——通过这条路,上党村盛产的锥栗以每斤多出2元的价格卖到邻县,每年每户的收入提高了4000余元。

产业链发展是实现稳固脱贫的长久之策。上党村产茶,高峰期每天等待加工的茶青有6000斤,而村里原有的加工厂最大产能只有3000斤,无法及时加工的茶青只能卖给外来收购者,每斤的价格也会减少,这对村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在一次支部会上,林圣兴了解到这个情况并立即向支队党委反映。不到6个月,一座茶叶加工厂拔地而起。上党村的村民将这座茶厂命名为武福茶厂——“武”字纪念与武警官兵结下的深厚感情,“福”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如今的上党村已经形成了以锥栗、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然而,单一的产业结构风险大、天花板低,要想让老百姓走上持续增收的道路,必须培育多样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我们邀请农技专家来村里调研,论证后发现上党村的土壤、水文情况和气候特点比较适合种植油茶。”林圣兴告诉记者。

油茶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正好能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然而,油茶从种植到收益需要6年时间,这也让村民们颇感为难。在武警官兵的鼓励和支持下,村里的党员干部站了出来。老党员王明锦主动承包了10余亩的油茶。乡亲们也跟着种起了油茶。

大片油茶树布满了曾经的荒山土岭,一片郁郁葱葱。按照既定规划,林下经济在未来几年有序上马,将形成复合型、纵深化的产业路径。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寿宁中队党支部和上党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共抓党建过程中,吴信回和村里的党员骨干也压实了责任,增强了信心,迅速成长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主心骨”。

去年初,在支队党委的建议和协调下,吴信回带领村民们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建起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如今,上党村主打的特色茶叶在闽东已小有名气。

(新华社福州2月5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