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助推脱贫致富——陆军英雄部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记事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玉国 李晓宁 责任编辑:王凤 2021-02-04 21:00:53

立春伊始,三秦大地万物复苏,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龙泉寺村一片生机盎然。近年来,在陆军某旅“红一连”的帮助下,龙泉寺村如期脱贫摘帽。

“红一连”是一支从秋收起义走来的英雄连队,在三湾改编中建立了我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他们充分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与龙泉寺村党支部结成对子,深入开展“帮支部、帮支书、帮党员”活动,选派优秀党员宣讲红色传统,规范组织生活制度,理清脱贫思路……生态养猪、花椒种植等产业渐成规模,连心桥、爱民井、文化广场等设施相继落成,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大变样。

堡垒强了、路子对了,群众就富了。

陆军是我们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历史传统厚重、红色资源丰富,涌现出了“红一连”“王杰班”、董存瑞、邱少云等一大批英模单位和战斗英雄。多年来,陆军英雄部队积极用好红色资源和传统优势,为脱贫攻坚注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奋发有为的动力,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工商银行抚顺雷锋支行,有一张特殊的存折——“雷锋存折”。当年,雷锋从每月仅有的6元津贴中,节衣缩食、一角一分存下钱,捐给灾区人民。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陆军某旅“雷锋班”开展“雷锋存折”续存活动,让“雷锋存折”成为扶贫济困的“火种”。近年来,雷锋传人先后从“雷锋存折”支出130多万元,用无私善举让人们感受到雷锋从未走远。2018年,部队官兵从“雷锋存折”中取出一笔资金,援建了清原满族自治县雷锋小学。

跨越数千里,在祖国南方也同样上演着感人的一幕。1998年,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战友们在整理烈士遗物时意外发现一封来自湖南的感谢信,才得知烈士生前曾为一名家境贫困的小学生捐资助学。

“英雄走了,他的事情我们接着做。”“李向群连”的官兵自发成立“李向群爱心基金”,开始资助贫困失学儿童、援建希望小学。20多年来,“爱心簿”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笔捐款的来源、数目和去向。连队用这些资金,先后帮助152名中小学生完成学业、50名高中生圆了大学梦。

“硬骨头”中也饱含着万千柔情。“硬骨头六连”把“硬骨头精神”化为扶贫爱心,在福建连江、江西九江、湖南桑植,先后建起3所希望学校,资助近百名特困学生完成学业。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近年来,陆军某旅“王杰班”,同样用爱心播撒时代新风,相继资助数十名贫困儿童,定期邀请学生到连队参观,选派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讲英雄故事,让王杰精神走进校园。

霓虹灯下的哨兵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南京路上好八连”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坐标。近年来,八连官兵先后20余次到安徽省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宣传连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民服务等传统故事,开展“扬美德、树新风”品德教育活动,激发群众靠双手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他们还申请资金,为村里援建一座茶叶炒制中心,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最光荣”,这是战斗英雄董存瑞的信仰追求和忠诚担当。作为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陆军某旅选择地处辽西多山地带、发展落后、贫困程度深的锦州市温滴楼镇小沈台村为帮扶对象,帮建了一座光伏发电站,并把收益全部用于村集体建设和救助村贫困户,还资助村里16户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群众加入养殖专业合作社。

2017年,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陆军某旅,移防格尔木高原。他们改革不改爱民宗旨、移防不移扶贫承诺,为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修建3座新型阳光大棚,按照“合作社+贫困户”的管理运营模式,对失去劳动力的贫困群众进行兜底分红,保障基本生活,如今每年每座棚创收6万余元。他们还组织官兵挥锹抡镐,先后绿化荒地1300余亩,植树2万余株。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近年来大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组织团以上干部与2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同干农家活、同吃农家饭、同照全家福,宣传党的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好政策,组织“军民团结、和谐发展”主题晚会到社区乡村巡演活动,让石榴花盛开在天山南北。

春节临近,陆军英雄部队的扶贫工作队员,又一次走进群众家中,深入田间地头,与乡亲们畅谈美好生活愿景,打响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战斗。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