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兵支书”脱贫攻坚战场立新功

来源:国务院扶贫办责任编辑:尚晓敏2020-10-30 20:20

贵州省安顺市探索“军地联育、政策激励、一线战贫”工作机制,推动退役军人投身脱贫攻坚、产业革命第一线,为退役军人开辟建功立业的第二战场。目前,安顺市共有“兵支书”916名奋战在532个村,带领群众决战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一、军地联育,锤炼“兵”的本领

一是“递进式”培养。围绕“应征入伍、部队服役、退伍回乡、创业发展”4个阶段,探索“兵支书”广选、统训、严管、重用培养选拔模式,分阶段递进式培养“兵支书”。新兵入伍后,开通“成长专线”,及时跟踪掌握服役期间成长情况,建立跟踪培养档案;士兵退役后,建立退役军人人才库,分类引导士兵返乡就业,将其中优秀的退役军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目前安顺市已储备“兵支书”后备人才1322人,涌现出一大批脱贫攻坚优秀“兵支书”。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平坝区平元村党总支书记肖正强组建“特工队”,用4年时间带领平元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二是“滴灌式”培育。对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的退役军人,根据其个人特点和岗位需要,军地联合制定“一对一”的精准培训计划,举办“兵支书”专题培训班,让“兵支书”逐步掌握履职所需要的农村基层党建、扶贫政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组织“兵支书”参加“高升专”“专升本”学历提升班,帮助退役军人实现学历提升。

三是“体验式”培训。分期分批选派“兵支书”到大坝、塘约等“领头雁”实训基地进行脱产跟岗培训,选派“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书记陈大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左文学等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担任老师,为新任“兵支书”讲授经验做法,切实提升“兵支书”实战能力。

二、政策激励,激发“兵”的斗志

一是经济保障红包。出台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济增长联结等激励措施。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对获得脱贫攻坚年度考核“优秀”的“兵支书”发放一次性岗位补助,对获得1次市级以上表彰或连续获得2次县级表彰的,任期内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目前,已有12名“兵支书”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

二是产业扶持红包。联合农业银行推出“兵支书e贷”,专项支持“兵支书”发展扶贫产业,单户贷款最高可达50万元,解决“兵支书”融资难题。实施“黔货出山进军营”行动,成立市、县两级工作专班,搭建“企业+银行+农户”销售平台,帮助“兵支书”所在贫困村的农产品销往军营,建立长期稳定供货体系。目前,安顺市有77种农特产品进入了军营。

三是政治待遇红包。将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兵支书”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市先后有131名退役军人村干部被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用好定向村干部招录招聘政策,不断拓宽“兵支书”的上升渠道,目前已有一批“兵支书”通过招考进入行政事业单位。

四是精神激励红包。大力开展“兵支书”评比表彰活动,积极向上推荐优秀“兵支书”参加各类表彰评选,近年来共有175名“兵支书”获得全国、贵州省、安顺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加强对优秀“兵支书”的宣传报道,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增强“兵支书”的荣誉感、自豪感。

三、一线战贫,彰显“兵”的价值

一是涌现出一批基层党建领头人。“兵支书”充分发挥在部队深受党的教育、熟悉党务工作的优势,将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令行禁止的严明作风、公平正义的意志品质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影响和带动一大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充分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筑牢党的基层战斗堡垒。

二是涌现出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兵支书”带领群众建立“村社合一”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让群众逐渐摆脱贫困,实现增收致富。300余名“兵支书”组建建筑班组,通过“贵州省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帮助近6万人在全省各地建筑行业实现务工就业。对口帮扶城市青岛选派优秀退役军人到安顺市工作,与广大“兵支书”一起,引领群众决战脱贫攻坚。

三是涌现出一批人民群众贴心人。“兵支书”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清楚掌握谁家缺技术、谁家缺资金、谁家要帮扶、谁家有困难。普定县41名“兵支书”所在村,先后受理群众问询、申办事件600余件,协调解决难点、热点问题120余件,代办民生民事400余件,代理群众需审批事项300 余个,将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