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军事科学院:3个定点帮扶村全部实现整村脱贫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王成龙 邵龙飞 王 迪 责任编辑:李晶 2020-09-03 07:36:55

万山挡不住 闯出康庄路

——军事科学院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纪事

■王成龙 解放军报记者 邵龙飞 特约记者 王 迪

党旗所指,军旗所向。

习主席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3年多来,军事科学院党委带领全院官兵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3个定点帮扶村全部实现整村脱贫,其中两个贫困村,检查考评结果均为第一等次。

地处大山深处的贫困村,正阔步走在康庄大道上。

从给钱给物到自主造血

构筑乡村发展的“致富路”

临近中午,像往常一样,郭牛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清美察看山上种植的生姜后,准备回家吃午饭。途中,看见有村民赶着一大群跑山猪下山,她顺手从地上捡起一把松枝,帮着把它们赶回村养猪场。

“跑山猪是我们这里的特产,吃得多、运动多、生长慢。虽然要养10个月以上才能出栏,但是能卖个好价钱,也不用愁销路!”看着眼前活泼健壮的跑山猪,王清美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走过的山路上,布满跑山猪留下的蹄印。

2008年汶川地震,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的严重破坏,使本就贫困的山村雪上加霜。对口帮扶之初,全村21户贫困户零星散布在高山密林中。人数虽然不多,扶贫同样不易。

12年过去,昔日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北川新县城拔地而起,人民群众早已开始了新生活。养殖跑山猪、种植花椒生姜、发展林地循环农业……郭牛村的产业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助力贫困群众增收,发展产业是关键。着眼长远,扶贫产业不是零打碎敲,而是形成完善产业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来源。

产业发展之初,许多贫困村集体经济脆弱,面临启动资金缺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4年间,军事科学院帮助羊圈子村建成日光温室大棚8个、大棚围栏和配套生产用房6间、菌棒加工厂1处、木耳培植基地40亩;帮助裴岭村建起面粉和油料加工厂;帮助郭牛村建起跑山猪养殖场和藤椒基地。

产业初步建立,产品的销路在哪里?

“去年,村里产的西红柿已经被厂家全部订购,年收入20万元左右。大棚的绿色蔬菜主要销往附近农产品市场和超市,价格比同类农产品高。”马占山说,经军事科学院牵线搭桥,他们与山东一家蔬菜企业签订协议,开展“订单化种植”。

当前,羊圈子村木耳培植基地、菌棒加工厂和蔬菜大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5个,带动63户贫困户受益。

今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推动扶贫产业尽早复工复产,军事科学院帮助羊圈子村村民合作社更换大棚盖布、添置冬季取暖设备;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以市场价格购入2万余公斤面粉,在营区小卖部设立“裴岭村农副产品销售专柜”;驻川某部与郭牛村建立农特产品直销机制,实现了从郭牛村“菜篮子”到部队官兵“菜盘子”的无缝对接……

从深山阻隔到四通八达

打通助农脱贫的“开山路”

夏日的燕山余脉,一片葱茏。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跟随军事科学院工作组来到河北省隆化县唐三营镇羊圈子村调研。作为首都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水源地,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看不出一点省级深度贫困村的影子。

看出我们的惊讶,唐三营镇党委书记金卫辰打开了话匣子:“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村民的腰包鼓了,年轻人也娶上了媳妇。羊圈子村已经变成了‘洋’圈子村。”

自2016年起,军事科学院与河北省隆化县唐三营镇羊圈子村、河南省嵩县闫庄镇裴岭村、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郭牛村先后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3座小山村如何冲出重重大山包围,闯出一条致富路?

隆化县地处革命老区,是董存瑞烈士牺牲地。距离县城60公里的羊圈子村,地处燕山余脉,平均海拔800余米。由于交通不便,当地产业单一、发展滞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截至2016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6户,贫困发生率达63%。

坐拥绿水青山的羊圈子村村民,曾经不止一次想发展生态产业,走上致富路,最终都因交通不便而放弃。

“以前,去县城只有一条‘超期服役’的乡级水泥路。路面像撒了核桃一样,走起来坑坑洼洼。”羊圈子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占山回忆,“有一年,我家种了7亩茄子和豆角,想运到县城去卖。谁知,路上就颠坏了一半多,再便宜也没人买,赔了不少钱。”

要致富,先修路。军事科学院定点帮扶该村后,帮助村里修建了7.35公里水泥路,架设了100盏路灯,实现10个自然村道路村村通、主路明。村民出行再也不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以前,村民出村上国道至少需要40分钟,现在只用10分钟。”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

道路通,百业兴。“路修好以后,大棚蔬菜就不愁卖了。好多客户都直接开车上门收菜。”村党支部书记张士宇一脸兴奋,“还有许多游客自驾来旅游,我们这个小山村人气越来越旺。”

与羊圈子村一样,许多贫困村资金缺乏,“有想法没办法”“有方向没招数”。为此,军事科学院建立扶贫专项资金,持续不断开展“输血”,帮扶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培育特色产业。

从脱贫摘帽到持续问效

开辟走向未来的“振兴路”

“现在,我家种了10多亩玉米,每年能收入七八千元。村里还安排我当清洁工,每月工资有700元。抽空再去山上摘点野生杏,把杏仁卖给食品加工厂,又能赚一笔。全部算下来,一年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现在脱贫了,我也要和大家一起奔小康。”记者发现,像羊圈子村村民赵玉霞这样,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村民不在少数。

他们并非盲目乐观。一方面,完善的机制保障,带来收入的稳步增加;另一方面,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更强的幸福感和更高的追求。

2019年初,军事科学院党委发动各研究单位,向“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发起总攻。各单位针对每户贫困户的特殊情况,因户施策,一户一策。今年8月初,羊圈子村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实现整村脱贫。

记者进村采访时,军事医学研究院援建的“军爱民文化广场”刚刚落成,文体器材一应俱全。在村卫生室,该院管理保障部捐赠的3个医疗保健箱和部分保健书籍摆放在显眼位置。在村民服务中心,军事法制研究院设立的法律服务站里,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法律书籍,墙上悬挂着村“法律后援团”各位律师的相关信息。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乡村振兴的未来,寄托在一代代青少年身上。

“以前,教室靠煤炉取暖,生起火来满屋子都是烟。”羊圈子村小学校长李全金说,“现在,学校20间校舍都安装了壁挂式电暖气,更换了铝塑门窗。学生们都说,冬天,学校比家里还暖和!”

1000公里外的裴岭村,学生们穿着崭新的校服,坐在整修一新的教室里,书声琅琅。他们的父母在参加“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认真聆听农业专家的辅导讲座。他们的爷爷奶奶,坐在刚刚兴建的大戏楼前,饶有兴致地听着豫剧。

2000公里之外的擂鼓镇,军事科学院驻川某部八一幼儿园与镇幼儿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帮助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办学能力。大山里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享受着同等教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