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北疆,打造“绿色银行”——内蒙古军区开展生态扶贫记事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贺志国责任编辑:乌铭琪2020-09-01 15:39

千里北疆,打造“绿色银行”

——内蒙古军区开展生态扶贫记事

■中国国防报记者 贺志国

初秋的北疆大地,依旧绿意浓浓。走进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阵阵松涛、莾莾林海映入记者眼帘。民兵护林员孙二军正在巡护树木,他告诉记者:“现在林场森林覆盖率高达98%,生态环境好了,大家日子也越过越好。”

如今,在内蒙古,像马鞍山林场这样由军地合力建设的生态林、国防林有上百个,它们就像“绿色银行”,存进生态之绿,释放生态红利,悄然改变着农牧民的生活。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过度放牧、不适当的开垦和耕作、森林过度采伐等原因,生态系统一度比较脆弱,上世纪90年代荒漠化面积达到60%,生态形势非常严峻,世代靠放牧和种植为生的群众生活困难。

内蒙古军区领导向记者介绍,这些年他们把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统在一起抓,吹响了向荒山宣战、向沙漠进军、帮群众脱贫的号角,积极探索“以绿扶贫、以绿养绿、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东部茫茫林海到西部大漠戈壁,军区按照“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封则封”的原则,摸索总结出固身削顶、撵沙腾地、容器植树等20多种种树、护树、治沙方法,从东到西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禁牧休牧轮牧工程”“胡杨林保护工程”建设,累计完成44.7万亩生态建设任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变绿了,草变青了,牛羊变肥了,农牧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军区政工局工作人员介绍。

位于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交汇处的阿拉善,是我国沙尘暴主要发源地之一。“军分区官兵接力20年绿化沙漠,在腾格里沙漠东缘打造出了一条宽4000米、长30000米的绿色长廊。”阿拉善军分区政委张学增说,“种植的17万亩梭梭、沙枣、花棒、刺槐、沙柳、杨柴等9种沙生植物,既牢牢锁住了沙漠东移的脚步,也通过招工管护、出让产权、发放补贴等办法增加了群众收益。”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杭锦旗人武部组织民兵连续25年推进沙漠治理,摸索总结出“生态产业推动脱贫、生态就业带动脱贫、生态补偿促进脱贫”的帮扶模式,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扶贫经验,成为鄂尔多斯市生态扶贫的样板。牧民达楞太曾是贫困户,在人武部的帮助下,他的两千多亩草场种满沙柳、杨树和柠条。如今,他买了新车、住上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多年的实践证明,生态兴,百业兴。“我们主动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在治理的沙地和变绿的山坡上,因地制宜种植甘草、肉苁蓉等中草药,建设梨、杏、山楂等果树林,养殖沙鸡、马鹿等珍稀肉禽,吸引旅游开发商、生物制药企业等商业项目落户内蒙古。”内蒙古军区领导说。现在,有机食品、生物发电、生物制药、沙漠旅游等一大批新产业应运而生,生态、经济、社会、国防四重效应在这里找到最佳结合点,内蒙古军民守望相助“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步履更加铿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