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训,原驻呼和浩特铁路局军代处不仅与部队医院、仓库并肩上阵,而且与当地融合办等单位密切协同——
军地联合保障通道这样开启
1月20日至24日,在北部战区军事运输投送调度中心原驻呼和浩特铁路局军代处牵头组织的冬训中,联合成为最鲜明的特点:冰天雪地的拉练队伍中,既有配戴“红十字”的部队医疗人员,也有不穿军装的地方保障力量。
与辖区联勤保障力量联训是第一次,与当地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融合办)、铁路公司和民政部门联保也是第一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军代处的同志对联训联保的方法途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从不愿联合到互相拜师,攥指成拳需打破门户之见
中铁呼和浩特局铁路集团沙良物流园区内,军代表孙中原讲解铁路装卸载注意事项;野营帐篷内,军医马骁演示战伤自救与互救方法;阴山下的山沟里,仓库官兵示范掩体构筑与防卫,保障和指导参训人员实弹射击……联训中,某一支部队的人员当老师,全体参训人员当学生的情景不断上演。
“出现这番情景是开训前许多人想不到的。”负责统筹联络的军代处主任张义华介绍说,最初军代处提出联训设想时,少数同志一时想不通: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专业,而且编制还不在一个大单位内,为什么要联训?
单从专业能力看,参训的3支部队都有拿手好戏:军代处多次完成上合组织联演铁路输送等大项任务,某医院在参与国际维和中表现突出,某仓库多次参加救灾行动经验丰富。然而,对照共同课目达标要求大家都有差距:军代处在战伤救治、后勤防卫等方面存在不足,医院和仓库则缺乏依托铁路组织输送的经验。
“短板不能等到战时再补。”基于这一思想共识,3支部队兵合一处,携手踏上冬训之路。联训过程中,3家单位分享经验,联合制定印发《冬季联训联保100问》,供官兵学习使用并在实践中进行完善;为确保联训质量,每个单位派出一人组建督导组,对降低训练难度、数据采集不实等问题进行纠治。5天时间内,3支部队一边相互学习,一边相互比赛,比组织指挥水平,比课目完成速度,比吃苦耐劳精神,比整改措施力度,在激发官兵活力的过程中,形成了攻坚克难的合力。
你有所长我有所需,军地对接才能说上一家话
联勤部队内部攥成拳头,军地之间也拧成一股绳:以往,这几支部队找驻训场地劳心费力,总担心引起军地纠纷,如今此事由融合办牵头,驻训场地提前落实;冬训展开之际正是春运开始之时,列车车皮非常紧张。面对部队用车需求,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领导全力支持;严寒条件下保障难题多,经常参与抗雪救灾的民政局则出了不少好点子;道路交叉口军车易受阻,交通战备部门则实施交通管制,保障部队摩托化行军一路畅通;军供站的同志不仅及时备好热乎可口的饭菜,而且还为部队炊事兵传授科学配餐的经验……
在地方保障力量中,发挥牵头统筹作用的是当地融合办,交战办、边防委等部门都是融合办机构。融合办具有服务保障部队的巨大优势,但由于军地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一边亟需支援、一边有劲使不上的情况。鉴于此,2018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融合办刚一挂牌,军代处就靠上去做工作,先后提出在某新迁建机场贯彻国防要求、细化军人出行依法优先办法等建议,均被采纳。正是有了前期的对接作基础,此次联合保障中军地之间的配合才如此主动与默契。
“在借助地方力量提高保障水平过程中,我们注重克服两种倾向。”北部战区军事运输投送调度中心副主任高强告诉记者,一方面要破除自我保障的惯性思维,针对部分同志不愿意向地方提需求的问题,军代处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全程同行、伴随保障,使部队同志充分看到他们的优势,从而主动提需求、学会提需求;另一方面要破除过度依赖的思想,战时保障链条上,地方部门属于支援力量,联勤保障部队是主力军,切不可因为有了地方力量,而放松部队自身保障能力建设。
野战炊事车成为“香饽饽”,深挖潜力才能实现军地共赢
在联训联保过程中,一台厢式炊事车的出场,令军地各方印象深刻。这台由呼和浩特市军供站提供的大型炊事车,可同时保障上千人就餐。
考虑到其较强的保障能力,军代处与军供站达成协议:炊事车平时由军供站管理维护,战时急时编入部队随队保障。军代处要预储,民政部门也要预订:救灾时他们要把炊事车拉到受灾地区,快速解决受灾群众的饮食保障问题;铁路部门也如获至宝,去年铁路沿线水灾多,工人抢修时没有专业饮食设备保障,经常吃冷食甚至吃不上应时饭……
一台炊事车竟然让这么多部门垂青!这件事引发军代处领导深思。他们感到,军地双方的兴奋点就是联合保障的切入点,我国各行各业的军民融合度越来越高,通用装备器材数量越来越多,功能日益完善,挖掘并用好通用装备潜力是一件利军利民的好事。
据悉,这次拉练军代处取得了呼和浩特地区严寒条件下部队人员体能、装备性能、相关部门和区域保障潜能等一系列第一手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军代处将通过当地融合办和经济动员部门,购置和预储预征一批军民通用装备器材,在不断满足部队保障需求的同时,带动当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