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网网评|88年前的今天,"国耻日"警醒了什么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徐连生责任编辑:乔楠楠2019-09-18 13:22

被日军首先攻占的北大营西北角。

东北军参谋长竟然命令说:“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晚十一时刚过,两个兄弟团已开始分别向北大营的东面撤退。王铁汉此时因未接到撤退命令而依然坚守营房。凌晨一时四十分,进攻的日军开始接近王铁汉团,并炮击营房。正在王铁汉准备撤退的时候,日军开始向王铁汉团发起新一轮进攻。被逼无奈的王铁汉怒火中烧,毅然下令还击。凌晨五时,就在日军攻击顿挫之际,王铁汉率部忍痛撤出了北大营。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的炮火震惊了沈阳的民众。当夜,9月19日晨,中共满洲省委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讨论了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沈阳后的紧急形势和当前各种紧迫工作和任务。会议对赵毅敏起草的宣言进行了讨论,补充了最新得到的情况,通过了《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的宣言》。《宣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源,指出“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红军两年来和帝国主义、国民党英勇战斗的光荣历史,便是万古不灭的证据。只有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政府(苏维埃政府)是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逐出中国!”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坚决抗日的严正主张。东北地区党组织——中共满洲省委号召东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民众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并派出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魏拯民、李兆麟等一大批干部到义勇军中去,组织和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斗争。1932年初,东北陆续建立起十几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1933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东北党组织着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义勇军和山林队协同作战,队伍不断扩大。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十一个军,其中九个半军诞生和战斗在黑龙江境内,鼎盛期兵力达3万余人,足迹遍布东满、南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东北抗联战士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以简陋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伪军坚持斗争,杀伤其大量有生力量,成为支撑东北抗日危局的中流砥柱。据东北抗联领导人之一周保中的推算,1931年至1937年间,东北抗联歼敌人数约为103500人。

“九一八事变”让国人再一次清醒:落后就要挨打,一味地妥协退让换不来和平。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成了日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如果当时的蒋介石像王铁汉和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一样奋起还击,不足2万人的日本关东军不可能打赢数倍于敌的东北军和抗日联军。历史不会重演,更没有后悔药可吃。“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有时候怕惹事,定会惹来更大事。当年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精神,才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抗美援朝、边境作战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一样敢与其进行斗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最终打出了当前的和平环境和国际地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防止历史悲剧再一次重演,就必须自立自强,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尽管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段“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没有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战场上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勿忘国耻,忘战必危。当今世界还不太平,战争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面对各种错纵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人民军队一刻都不能放松警惕。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要始终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被打,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抓好练兵备战,只要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一声令下,坚决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