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记者在战位】
官兵们进行形式丰富多样的耐寒训练活动。文飞摄
央广网漠河1月21日消息 (记者王锐涛)空军漠河雷达站位于大兴安岭深处,是中国北部防空预警的最前沿哨所。这里的年平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50多度。漠河雷达站官兵们克服极寒天气的不利影响,全天候张开空中监测网,保证空情实时传输,为祖国北方编制了一张永不锈蚀的天网。
凌晨4点,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沉睡,担负全天候空中监测任务的漠河雷达站发现异常空情后,迅速转进一等战斗值班。狭小的雷达方舱内,四级军事长郭平正紧盯着屏幕,估算着飞机的运动轨迹。
记者:刚才我们是遇到了什么情况?
郭平:我们是转进一等战斗值班,主要是掌握一些重要空情或者是一些境外飞机入境、擦边(入境)这种情况。在遇到特殊情况或者重要空情下才会转进。我们刚遇到的是境外民航(客机)偏航,朝着咱们边境飞来了,时速是980(公里/小时),在三分钟左右就可能入境。
记者:咱们处置流程是什么样的?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
郭平:我们已经将发现异常的第一情报上报了,正等待上级或者航空管制部门进行处置。
记者:我看着雷达屏幕上这么多光点,就是代表着当前空域有这么多飞机在飞?
郭平:是的
记者:我们是怎样保证不误判情况,就知道是这架飞机有问题?
郭平:值班通常是对目标航迹航向时刻关注的,稍微有一点变化,就能识别发现、立刻报告。
为了保证情报传输的准确和及时,除了自动化数据传输外,另一边雷达操纵手王忠也正在进行人工标图、口头播报作业。
记者:我刚才听见您口中不停地在播报数据,现在都是数字化传输了,为什么还要进行人工标图和口报作业?
王忠:因为我们的有线通讯中断了,所以启动备份的保证情报连续性。
记者:有线通讯中断会影响传输吗?
王忠:不会影响,这种情况还是挺常见的,特别是冬天天气寒冷,很容易导致有线通讯中断,而传递情报我们有好几种手段,以保证情报连续性。
在漠河雷达站,像这样的一等战斗值班警报每年会拉响200多次。四级军士长郭平说,旁人眼中的“特情处置”对官兵来说只是常态工作。
郭平:我们这里是连续45年情报无差错,给上级有关部门提供连续可靠的一手信息。
记者:是怎么做到的?
郭平:我在这当兵今年是第16年,从我来时,这就有一个大数据搜集整理。通过对比目标回波特征、活动特征搜集整理成册,每年年底都会进行总结。像今天的情况,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大型(客)机。
官兵在极寒天气下进行兵器抢修。文飞摄
除了注重经验积累,漠河雷达站能快速反应、准确传输空情的成绩也源于官兵们对装备的细心养护。雷达技师张寒说,在极寒天气条件下,“推雷达天线”是每天的必修课。
冬季极寒天气每天最冷温度都在零下40度左右,会导致雷达减速箱里的齿轮油变得粘稠甚至凝固,就这样开机的话就会把电机烧坏,所以需要我们人工推动天线十几分钟,把齿轮油搅拌开,确保兵器正常安全工作。
漠河雷达站采用轮换值班制度,冬季换班时,官兵们都需要推动宽10米、高6米的雷达天线,而每推十分钟,官兵们就得停下,摘下手套,搓一搓已经冻得通红的手。
记者:我戴着这么厚的手套,室外没站两分钟,就已经坚固的像冰块一样了,推雷达也是这样吗?
张寒:对,但推雷达在冬天对我们来说是最轻松的一项工作了。很多其他维护工作需要在狭小环境中操作,大多需要徒手进行。
记者:这样冷的天,徒手操作,手都会冻伤啊。
张寒:一个冬天下来手都会生好几次冻疮。15年冬天,后半夜指挥室说雷达有故障了,连队的一级军士长李佐鹏二话不说就冲到阵地上了,发现是雷达天线上有个部件需要更换。因为部件在的位置特殊,空间狭小,只能他一个人徒手操作,持续了大概一个半小时,坚持着把维修工作完成了,确保了雷达兵器正常运转。
官兵们在严寒中坚持出操和队列训练。文飞摄
天色微明,空情得到妥善处置,警报解除了。忙活了一夜的漠河雷达站官兵们却顾不上休息,在指导员程龙的带领下,又再次背着检修设备,在营门外整装待发,准备对昨晚出现问题的传输线路进行排查。“说实话,忙了一夜,大家都很疲惫,也很冷,但是通讯线路必须第一时间抢通恢复。我们连队驻守在祖国北部的雷达站,是北部空防预警的第一道屏障。我们平时多辛苦一点,那我们的老百姓就能在家安居乐业,有热炕头享受幸福生活。”
(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