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场管用到训练场实用
——“国际军事比赛-2018”观察与思考之四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4日电(李清华、张圣涛、杨涛)“参赛过程零作假、裁评结果零争议、比赛成绩零水分”,这是“国际军事比赛-2018”提出的目标,组委会把“重成绩更重作风”作为重中之重。
7月30日,“苏沃洛夫突击”项目单车赛结束后,各国裁判对于最后的结果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这是库尔勒承办国际军事比赛以来,甚至是自中国2014年开始参赛以来,各国裁评对结果确认最快的一次。
“晴空”项目裁判委员会裁判谢尔久克·伊万·伊万诺维奇上校,也对比赛的裁评系统赞不绝口。他说,今年的比赛结果确认得非常快,中国用高科技打造了一个非常棒的智能裁评系统。
为确保国际军事比赛公平公正,库尔勒赛区研发了包含车辆过障感应系统、边裁现场裁决系统、靶标控制评判系统等7个系统在内的一体化综合智能裁评保障系统,实现边裁现场裁决、成绩自动生成、信息实时显示,确保依规执裁、细致评判。
赛场上遍布的固定摄像头、空中无人机,地段边裁手持的高清摄像机,集拍照、录像、实时传输等功能为一体的裁评终端,全程公开显示的电子计时器,使比赛采集“证据链”达到了可视化、全覆盖、无盲区。与此同时,中国陆军组建的百人直播团队,通过电视和网络平台全程直播赛事,保证了裁评工作阳光透明。
负责赛事数据调存工作的新疆军区某师政治部干事刘伏中说:“比赛成绩如果出现争议,裁判长可现场调取监控视频进行查证,短时间就能做出公平公正裁决。”
在“安全路线”项目裁评室,裁判长黄桃益宣布比赛开始的同时,赛场上120余名边裁的手持终端同步联动,通过边裁现场裁决系统、红外感应计时系统、定位测速传感系统将参赛队上千组比赛数据上传至智能裁评系统,是否命中靶标、是否越过障碍、是否违规行驶等信息,实时显示在裁评室的大屏幕上。
专业高效智能的裁评系统,对裁评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裁决评估专业队伍,陆军通过规则学习、系统操作、现地演练、考核验收,组织500余名裁判人员、40余名翻译人员、200余名技术保障人员集中强化培训,逐条研究规则、逐人考核过关、逐点验收评估,层层筛选,淘汰率达到15%,确保人人熟悉比赛流程、熟知判罚规定、熟练运用裁评手持终端。
“科学智能的裁评系统,是赛风训风的有力保证。”“晴空”项目裁判长洪江强说,除了依靠科技手段之外,参赛各方还对裁评细则进行了细致梳理和充分磋商,形成一致意见。针对3项赛事,组委会分别设立3个裁判委员会。每项赛事由1名军职领导担任裁判长,成员由每个参赛国1名裁判组成,享有同等表决权。
据介绍,智能裁评系统在中国陆军承办“国际军事比赛-2018”过程中得到了检验,也在实战化训练中得以应用。它不仅为指导全军大型综合性训练场地建设发展提供了经验,也为部队从严治训、加强纠治军事训练中训风演风考风问题,提供了科技手段的支撑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