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赛场向战场延伸
——裁判长详解“苏沃洛夫突击”比赛备受关注缘由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刘济美、黎云)继单车赛包揽前三名之后,中国参赛队5日又开始与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外军参赛队在库尔勒赛区展开了“苏沃洛夫突击”接力赛最后的角逐。
“苏沃洛夫突击”项目裁判长徐有泽少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项目裁判委员会对“苏沃洛夫突击”比赛的设计有很强的实战性,比赛场地集快速射击、驾驶越障、班组协同一体,要求车组成员操作步战车按规定路线,用最短时间越过各种障碍、击毁多类预设目标,是一项高度浓缩战场复杂环境和典型战术动作的军事比赛项目,考核的是陆军主战装备的综合作战性能和承载员的技战术水平,这也正是此项比赛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
11种障碍设置模拟真实战场复杂环境
“苏沃洛夫突击”比赛是在长度4.3公里的闭合赛道上进行,赛道分布有机动越障路段和涉水场、车辙桥、崖壁等11个障碍,同时在2个射击阵位对多个目标进行实弹射击。
涉水场是外军参赛队失误最多的一个障碍。涉水场水深1米,进出水坡度均为15度。多支外军参赛队出现通过涉水场挡位、速度选择不当,致使装备离开涉水场时履带坡道打滑、无法正常驶出而被罚分的情况。“设置这项障碍的目的就是检验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和涉水技巧。”徐有泽说,“这其中的挑战也只有参赛队员才深有体会。”
土岭检验的是步战车的爬坡能力,是体现装备机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各国军队的步战车组驾驶训练都将其列为重要训练课目。
徐有泽说:“步战车最大爬坡能力接近32度,但在比赛中,为了平衡安全性与观赏性,土岭设置的坡度仅为15度,可以让步战车高速通过。”
崖壁也是步战车驾驶需要认真克服的一项典型障碍,是各国军队装甲装备越障课目训练中首要分析的对象。由于86A步战车采用的是履带式机动方式,这使得它在机动越野能力上相比于轮式车辆具有更多的优势,例如翻越崖壁。
徐有泽表示,比赛的崖壁高0.7米,接近我国86A步战车设计通过的极限高度,通过的方法和要领讲起来并不复杂,但实际操作最能考验人装结合水平,也被各国参赛队视为重点训练的一个障碍。11种障碍都是战场中的极限环境,也都是装甲兵训练的典型课目。
对参赛国装甲兵实战化训练水平的一次检验
步战车与坦克同为陆军标志性的主战装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军工发展的水平,“苏沃洛夫突击”“坦克两项”的比赛设计实战性都很强,能够有效检验参赛国装甲兵部队训练水平和战斗力。
“苏沃洛夫突击”是“国际军事比赛”项目中唯一以俄国“常胜将军”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命名的项目。今年,俄罗斯不仅从战场上调回一名上将作为领队,而且部分参赛队员还有实际参战经验,足以看出今年竞争的激烈。
在接力赛中,每支参赛队要使用同一辆步战车接续参赛,总行驶里程51.6公里、越障120个、突击目标24个。障碍设置复杂,目标隐显多样,比赛强度很高,加上赛场预设炸点此起彼伏,把观众带入一种浓厚的战场氛围。
赛道中雷场通道障碍的设置,俄军规定其宽度应根据扫雷装备的性能来确定,通路标示应根据扫雷后留下的痕迹来设置,而我军规定雷场通路宽度根据车体加宽1米来确定,通路由人工予以标示。
“显然,我们的规定看起来严格,但是没有顾及战场实际面临的敌情威胁。”徐有泽说,“一套比赛规则就是一本‘教科书’,必须坚持以对手为师,通过赛场比拼找准我军与外军在训练理念、武器装备、组训方法等方面的差距。”
俄军经过多年实战历练,装甲兵训练的标准和方法也在不断调整,例如增大土岭的坡长和顶高、将低速通过车辙桥改为中高速通过等等。对比这些训练标准的变化,也映射出我军在实战化训练理念上的差距。
徐有泽表示,实战化训练重要在于将研战研训结合起来,比赛提供了我们将“赛场向战场延伸”的机会,这也是这项比赛备受关注的原因。
对中国参赛办赛裁评水平的一次检阅
中国的参赛办赛裁评水平成为“国际军事比赛”能否在中国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7月30日在“苏沃洛夫突击”小组赛结束后,各国裁判对于最后的结果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徐有泽坦言,这是库尔勒承办“国际军事比赛”以来,甚至是自中国2014年开始参赛以来,各国裁评对结果确认最快的一次。
“这一点是对中国裁评工作最好的证明。”徐有泽说,“往届比赛,包括在赛事发起国,比赛结束后都会围绕成绩进行长时间的复议,这说明我们的裁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为了确保“国际军事比赛”公平公正,库尔勒赛区研发了包含车辆过障感应系统、边裁现场裁决系统、靶标控制评判系统等7个系统在内的一体化综合裁评保障系统,实现了边裁现场裁决、成绩自动生成、信息实时显示,保证了依规依纪执裁、细致精准评判。
“除了技术手段之外,参赛各方还对裁评细则进行了细致梳理和充分磋商,形成一致意见。”徐有泽说,承办“国际军事比赛”,在检验我陆军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军队在改革强军路上开放自信、阔步向前的崭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