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在世界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造就堪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离不开读书学习,必须依靠读书学习。
4年前,陆军某旅某营开展“睡前半小时”读书活动,旨在引导官兵爱上读书学习。经过4年的坚持,该营官兵逐步养成了读书习惯,增长了见识和能力,经历了成长与蜕变。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来自该营的战士郑隆海,与我们分享了发生在他身边的读书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每天半小时,让改变发生
■陆军某旅某营战士 郑隆海
“读书是一个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听着台上战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不由得想起前任教导员连源的叮嘱。
说实话,以前提到读书,我和一些战友都感到头疼,总觉得有那闲工夫不如打游戏、刷短视频。但现在,我们营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浓厚,更多的战友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精神享受。
改变,发生在连教导员上任之后。
在野外驻训期间,该营官兵分享读书体会。彭志富 摄
听班长说,连教导员非常喜欢读书,报到当天,光书就带了满满两大箱。
为了鼓励大家读书,营里专门翻新了图书室,采购了桌椅,努力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刚开始,大家积极性很高,然而新鲜劲儿一过,安心读书学习的战友所剩无几。
“平时训练任务那么重,没有时间和精力看书”“部队生活节奏快,很难静下心来”……听起来,理由好像很充分。
“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这天,教导员提议开展“睡前半小时”读书活动,除了夜训和特殊情况外,每人每天利用睡前半个小时读书学习,每月举办一次读书分享会,得到了营党委的批准。
起初,不少人有“迎检”心态,故意在书上留下一些痕迹,我就是这样。后来,听了战友黄嘉威的读书分享,才改变了态度。
黄嘉威是某连的训练尖子,以前也不怎么爱读书。然而,一次备战比武,他不小心拉伤了膝部韧带。此时距离比武不到20天,黄嘉威不得不中断训练、退出备战。
那段时间,黄嘉威情绪低落,躺在病床上不愿搭理任何人,甚至萌生退伍的想法。教导员前来探望时,特意带了一本《平凡的世界》,希望黄嘉威能从主人公身上汲取力量。不过,彼时的他并未听到心里去。
一天,百无聊赖的黄嘉威,随手翻开这本书,很快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主人公不屈从命运、努力奋斗改变人生的经历,让他产生强烈共鸣。在那之后,他重拾信心,身体康复后刻苦训练。再次走上某专业比武场,他勇夺第一名,并荣立三等功。
自此,黄嘉威爱上了阅读,专门在床头柜里放了几本书,每天睡前拿出来读一读,渐渐成为读书分享会的“常客”。
我和黄嘉威的成长经历不同,但与书结缘的过程却很相似。刚入伍时,因为身体素质较弱,我的体能训练成绩一直比较靠后,我一度认为自己不是当兵的料。消沉之际,黄嘉威递给我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的人生就应该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追梦!”黄嘉威以自身经历告诉我,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我将信将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有样学样地读了起来。
慢慢地,我也爱上了阅读,床头柜里的书换了一本又一本,其中就有体能训练方面的,让我受益匪浅。
看的书多了,眼界也变宽了。“营里有趣的事和先进战友的事迹,为啥不写出来呢?”一天,我突发奇想,开始了写作,还在媒体上发表了几篇文章。
没想到,这在营里引发了热议。有的战友打趣道:“我们中间还藏着一个作家呢,高低得给他颁个奖!”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教导员萌生了一个想法:每季度结合官兵日常读书学习表现、读书笔记展评等情况,评选“读书之星”,并颁发证书和奖品。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读书的意义,教导员专门组织了一次教育,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读书是私事,但对军人来说,又不仅仅是私事,它事关官兵能力素质提升、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质效。无论建设学习型军营,还是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都需要我们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此后,营连主官以身作则,主动推荐好书,分享读书体会,引领读书风尚。从“要我读”到“我要读”,越来越多的官兵开始自觉读书学习。
某连战士张赛,以前一看书就犯困。有段时间,他把一本《孙子兵法》摆在床头,战友们见了直摇头。
其实,张赛一开始也看不懂。怎么办?他说,就一个字——“钻”。利用睡前半小时,他一边看一边查注释,不时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等看完了《孙子兵法》,他又找来一些兵器类的图书继续读。
那年,张赛转岗,投入新装备研究。他惊喜地发现,此前养成的读书习惯,让他学理论更快,几个月就啃完了厚厚一摞专业教材。专业集训时,他运用积累的知识破解了不少训练难题,并入选了单位专业人才库。
从文学作品到科普读物,再到专业书籍,在张赛的示范带动下,不少战友的读书选择悄然发生改变。通过读书,大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现新进步,一些战士成长为连队专业能手和管理骨干。
如今,我们的读书时间也突破了“睡前半小时”的局限。漫步营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训练间隙,三五战友聚在一起讨论战史战例;周末休息,大家放下手机,在书海里畅游……
(毛英椿、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李健整理)
亲历者说
点燃读书学习的星火
■陆军某旅某营干部 连 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倡导“睡前半小时”读书活动,并每月举办一次读书分享会,就是希望官兵养成喜欢读书、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刚开始,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学校老师用了那么长时间都不一定做到的事,你一个基层带兵人却坚持做呢?因为我相信,开卷有益、星火燎原,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当然,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希望让官兵走出“一人一机一世界”,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大家知道,智能手机使用管理,一直是基层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与此有关的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着实让人头疼。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按规定使用智能手机,一些年轻官兵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打游戏、刷短视频上。以过来人的角度看,这并不利于官兵成长进步、健康发展。
人的大脑是用进废退的。一个人如果不经常学习充电、汲取新的知识,能力就会在低水平徘徊甚至出现倒退。而读书,恰恰可以有效防止和解决这个问题。
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升能力素养的过程。我也许做不到让每名官兵都爱上读书、爱上学习,但如果通过“睡前半小时”、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能让一部分人产生并保持这种热爱,我的努力就有价值,就没有白费。
4年前,我们点燃了读书学习的星火;4年后,这星火越燃越旺。随着“睡前半小时”和读书分享会等活动的常态开展,整个营出现了可喜变化:一是自发买书的官兵越来越多;二是大家的阅读范围不断拓展;三是很多官兵“腹有诗书气自华”,变得更加沉稳成熟了。
更令我惊喜的是,很多官兵自觉将读书学习的收获运用于练兵备战。曾经恐高的侦察兵雷淼,从书中学会了克服心理恐惧的方法,如今成为索降教练员;二级上士程关佑查阅专业书籍,研制出射击激光模拟器,提高了训练质效;战士肖杰自学计算机知识,设计了有助于优化某型装备操作的程序……
“学习力就是战斗力。”现在,我越发觉得,读书学习也是练兵备战的重要一环,它不像体能训练、专业训练那样,效果立竿见影,更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官兵的价值取向、人生选择和能力素质。
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培养懂联合、知实战、会打仗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人民军队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对基层官兵而言,就是要有坚持学习、长期学习的意识和行动。从培养读书兴趣开始,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官兵恳谈
不只是陆军某旅某营,这些年,读书学习的氛围在大江南北座座军营越来越浓,建设学习型军营正在成为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不过,说起读书学习,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一线带兵人。我们邀请两位基层干部,请他们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读书时间从何而来
■新疆军区英塔尔边防连干部 朱 凯
“没有时间”,是很多基层官兵拒绝读书的主要理由。所以,推动读书学习成为常态,必须保证官兵有时间读书。那么,读书时间从何而来?
用好官兵自主支配时间是重点。法定节假日、周末、非夜训日的晚上等,这些可以由官兵自行安排的时间,算起来并不少。在日常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对这些时间的侵占,提醒官兵在处理完个人事务后,抽出时间看看书。无论几十分钟,还是三两个小时,只要开卷展读,就会有所收获。
除了整块时间,还要充分利用好训练间隙、睡前饭后等碎片时间。时间碎片化并不等于知识碎片化,每次抓紧读上几页,长期积累下来也会有不小的阅读量。
一位古人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这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真正想读书、爱读书,他总能找到读书的时间,因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
(刘欣雨整理)
所读之书如何选择
■海军某部某连干部 陈 岩
先有读书的兴趣,才有阅读的热爱。因此,在官兵形成阅读习惯之前,引导他们读什么样的书,显得十分重要。所谓“开卷有益”,如果官兵们不爱“开卷”,读书的好处自然无从谈起。
除了有关党的创新理论、纪律规矩等必读书目,我给连队官兵推荐以下三类书:
一是技能提升类。与演讲口才相关的书,实用性、操作性很强,官兵们比较爱读,收获立竿见影。此外,企业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特别适合班长骨干阅读,里面的知识方法能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
二是人文社科类。主要是有助于培塑正确“三观”的书,比如《低姿匍匐》《人生》等。历史书籍和名人传记也不错,官兵们读了能从中明辨是非曲直、汲取经验教训,校正人生的方向。
三是党史军史战史类。比如《星火燎原》《大决战》《抗日战争》《朝鲜战争》等,让官兵增长军事知识的同时,更加清晰了解我党我军不平凡的奋斗历程,从而坚定从军报国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