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开展批评帮助激发官兵动力活力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杨 扬 石 伟 杨 伦 责任编辑:林诗清 2025-04-07 09:44:45

开展批评帮助 激发动力活力

——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用好批评武器的探索实践

■杨 扬 石 伟 解放军报记者 杨 伦

编者按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我们只有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才会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

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在革命战争年代就经常顶着炮火、冒着硝烟召开民主大会。和平年代,六连发扬这一优良传统,逐渐形成行之有效的做法。走进新时代,六连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官兵在批评中进步,连队在批评中发展,着力做到“战士的问题不出班排,党员的问题不出小组,干部的问题不出支部”,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他们的做法有一定借鉴意义。

镜头① 上任“满月”接受群众批评

哪里做得不好,及时有人指出

“每一个经历过连队全体党员批评的干部,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回想自己去年刚任职时,全体党员送给自己的“批评炮火”,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党支部书记高博文感触颇深。

在新干部上任满1个月时,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对干部进行讲评批评,是六连坚持了40多年的一个传统。每次党员大会,全体党员不讲客套话、不讲车轱辘话,而是当面锣对面鼓,对新任职干部在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查摆批评,目的是让干部在红脸出汗中看到差距不足,自觉主动整改完善,更快融入连队、更好履职尽责。

去年,高博文走马上任“满月”时,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为这位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提提意见建议。回想自己上任一个月来,虽说没有特别亮眼的工作,但也没出什么问题,高博文的内心起初比较坦然。

可没想到,会议一开始党员们就直奔问题。“融入节奏较慢,任务面前慌乱,有些工作拿不定主意”“队列作风较差,不像六连干部的样子”……支委们率先“开炮”后,其他党员也紧跟着发言,大家开诚布公、一针见血、有理有据,先后提出十几条批评意见,让他着实红脸出汗。

“虽然当时有些难堪,但仔细一想,大家本着对我负责的态度,说得句句在理,确实是自己没做好,那就应该虚心接受。”会后,高博文坦言,虽然这些批评“辣味”十足,但他也感受到了来自组织和战友的关心,并在接受批评中明晰了下步开展工作的思路。

软锤打不了硬铁,低温炼不出好钢。在六连,“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思想没有市场,从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再到其他连队干部,大家不会因为批评对象是自己的上级或战友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而是针针见血、直指要害。不管是谁,只要哪里做得不好,很快会有人指出来。

尽管时隔数年,党支部副书记王刚对当初大家批评他的几条意见仍记忆犹新。“自己从下连当兵就在六连,后来当班长、提干,又回到连队,整个军旅生涯几乎都在六连度过。本以为自己是‘老资历’,大家会口下留情,没想到依旧‘辣味’十足。”那天会后,王刚把所有的批评意见都记在笔记本上,每当自己工作中想“歇歇脚”时,就拿出来看一看,鞭策自己不要停下奋斗脚步。

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正是在这种良好氛围下,连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使得连队建设长期过硬。

镜头② 把庆功会开成“揭短会”

获得成绩荣誉,不忘反思剖析

“个别党员骨干带头作用不明显,平时说得响当当,落实起来软绵绵”“为连队争得荣誉是好事,但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从而降低工作标准”……

新年伊始,该旅军事体育运动会落下帷幕,六连获得建制连队总分第一,为全年工作开了一个好头。按照惯例,连队举行了一次以揭短亮丑、查摆问题为主题的总结会。

为什么把庆功会开成揭短会?高博文告诉记者,以往有的官兵在取得成绩、获得荣誉后,会或多或少出现骄傲自满、思想松懈等情况。即使成绩再好,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揭短短变长,护短长变短。“让官兵对短板不足始终保持警觉和重视,才能‘记住伤疤不忘痛’,不断补短强能”。

因此,六连经常在取得荣誉后,专挑成绩背后的不足进行检讨剖析,形成“取得成绩-揭短补短-再出成绩”的良性循环,督促官兵不断取得进步。

那年盛夏,六连参加实兵对抗训练,以蓝方身份担负防守任务。任务分队在闷热的工事内坚守阵地数小时,然后突然出击,对红方指挥所成功实施精准打击,对最终获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训练刚结束,大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复盘会上围绕训练暴露的问题逐个发言,既讲连队问题,也点个人不足,整个会议持续了3个半小时,梳理总结出6类数十个具体问题。

会后,党支部将问题整改具体到个人,并将问题清单和整改细则并排贴在墙上,用来提醒全连官兵。

“什么时候满足于荣誉,什么时候就会止步于荣誉。”如今,台上领奖、台下揭短已经成为六连的常态,这一传统不仅夯实了连队战斗力建设基础,还成为连队保持清醒、发扬民主、凝聚共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抓手。

采访时,记者发现该连有一面墙,上面挂满了连队自诞生以来取得的各项荣誉,墙上有处“留白”格外引人注目。高博文介绍说,这个位置是特意空出来的,留给下一个荣誉,目的是让官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始终意识到能力上还有“空白”,从而激励大家戒骄戒躁,努力奋进取得更多荣誉。

不把荣誉当包袱,不把锦旗当资本,走出“功劳簿”,努力查找不足才能始终保持充足干劲。今年初,六连制订新年度目标时,顺势开展了一次“面对荣誉怎么看、永葆先进怎么干”讨论交流活动,让全连官兵结合查摆去年工作的差距和不足,为新年度连队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镜头③ 六连官兵眼里“不揉沙子”

没有特殊党员,更无监督盲区

“六连没有不管事的党员,也没有管不了的党员,更没有脱离组织管理和监督的党员。”问起六连党员骨干和其他连队的有哪些不同,这是被提及最多的话。

“全排都在努力工作,你作为老党员为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顶不上去”“这段时间,我们身上不同程度出现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这不利于连队建设”……前不久,在六连某党小组会上,党员逐一发言,直指问题、时常提醒,大事小事都不放过。

连队一名支委告诉记者,连队开展批评很注重时度效,要求每名党员利用组织生活会等时机,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开展批评,让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常态化。这样既能及时帮出现问题的同志纠偏正向,又能警醒其他同志主动预防,确保每次批评都有实实在在的成效。

有段时间,连队各项工作压茬推进,文书小田由于缺乏统筹,效率较低,就经常占用训练时间完成工作,导致个人训练成绩下滑。小田所在党小组组长发现问题后,专门召开党小组会,对小田近期表现开展了批评,其他党员也纷纷提出意见建议。小田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当场表态会利用休息时间加练,努力做到工作训练两不误。后来,在身边党员帮带下,小田的成绩很快赶了上来。

六连官兵眼里不揉沙子、批评不留情面,问题何时露头,批评就何时开展。大家都说,连队没有特殊党员,更没有监督盲区。那么,批评自己的上级,会不会担心被“穿小鞋”?六连党员骨干通过多次实践证明,思想交锋越多,干部的威信就越高;批评“辣味”越浓,连队的氛围就越团结。因此,党员的问题群众敢提、支委的问题党员敢说、书记副书记的问题支委敢讲。

有一次,六连召开党员大会,查纠连队日常建设存在的问题。轮到一名排长发言时,他犹豫半天,最后却说了句“没有意见”。结果遭到几名党员当场批评:如果真没意见,说明在日常没有尽到党员应尽的责任;如果有意见却不说,就是对连队不负责任。经过提醒,这位排长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表示立即整改,请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进行监督。

当面批评见人见事、背后不说坏话,依靠组织管干部、严格制度管党员,有了这一优良传统,连队的党员敢负责、敢较真碰硬、敢讲真话,六连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也因此变得更加坚强有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