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观察丨基础训练转型引发训练管理之变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琳 吴旭 崔健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24-07-10 09:37:23

第80集团军某旅官兵进行负重组合练习课目补差训练。姚广凯摄

2023年6月,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召开,全面推开新时代基础训练“四化”组训法。一年来,记者深入多个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训练场调研,面对面、零距离感受部队基础训练发生的新变化,既看到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对部队基础训练乃至实战化训练带来的深刻影响,更感受到我军基础训练转型升级对推进训练管理变革发展的诸多启示。

围绕训练模式创新和体系推动,一年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战斗力生成为牵引,全面探索优化训练管理的方法路径,有效推动了基础训练高质量发展,努力使训练管理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助推器”。

打破利益藩篱,置身体系格局,才能突破训练思想的局限

优秀率提高40%,专业成绩全优人数明显增加……

指着这张基础训练成绩单,第73集团军某旅旅长告诉记者,集团军推行新的组训模式,把优秀的教练员、先进的训练器材、专业的训练场地统筹起来使用,训练成绩明显提高。

官兵还是那些官兵,器材还是那些器材,场地也还是那些场地,效果却截然不同。这位旅长不禁感叹:“通过统筹分层分级分类组训,使训练效能叠加,效果大不相同。”

对此,第80集团军某旅马旅长感同身受。其实,集约专修的方法并非新生事物,他10多年前就曾组织过类似的“试验田”。当营长时,他曾把3个连队最强的教练员挑选出来,跨建制统一组训,使全营训练水平提升了一大截。

可这种方法,当时很难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运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好推动,一旦涉及友邻部队,就不那么顺畅了。”马旅长说。

为啥?陆军某旅张班长的经历颇有代表性。

过去,该旅通信专业训练一直采取营连各自组训的传统模式,虽然组训方便,但受教练员水平不一、训练资源不同等因素影响,各单位之间训练水平参差不齐。张班长因为通信业务能力过硬,被旅里选为该课目的“首席教练员”,让他给全旅通信专业官兵授课。

原以为授课质量会大幅提高,可让人意外的是,几次授课下来,官兵的反响并没有预期的好。原来,张班长作为业务尖子,日常战备训练任务很重,担心“上课多了”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又怕把“绝活”全亮出来,自己所在连队在比武竞赛中排名会下滑。顾虑一多,授课自然不精彩。

张班长这样的想法并非个例。过去,基础训练中的思想框框不少,有的单位担心把自己最好的教练员和训练资源拿出来,会影响自己单位的成绩。有的单位担心把自家新列装的“宝贝疙瘩”借出去示范,友邻单位万一用坏了咋办。

更多的单位遇到了其他情况。比如组训理念不一致,有的单位想节省训练资源,有的部队却想尽量多训练……

“训练管理创新转型之所以难,首先就难在我们的思想观念没有跟上。”谈起这些曾经的训练矛盾,许多组训者有着相同的感受:随着我军军事训练进入全方位变革的新阶段,迫切要求训练管理思想的更新升级。

新时代,我军武器装备日新月异,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训练资源愈发丰富,更需要加强训练管理。

训练管理讲求效率,强调用全局的眼光、科学的手段,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能和国防资源使用效益,而基础训练集约专修的核心要义正是要发挥好体系练兵的优势。各层级训练单位只有打破利益藩篱,置身体系格局,才能突破训练思想的局限。

观念一旦突破,效益便逐渐展现。提起观念突破后的新变化,第81集团军某旅一名火炮技师感慨:如今,几个单位“共享教练员”不仅成为常态,而且随着交流的不断增多,单位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训练比拼氛围,练兵备战的水平水涨船高。

该集团军负责集约化组训资源调配的王参谋,一开始感觉颇为吃力:很多单位虽然在落实,但总感觉是被动安排。可资源统起来后,很多单位发现,共享资源并不是“吃亏”,而是“共赢”。

集约集优的抓训理念,打通了一条高效率的管理链路

“从来没有想过,两个不同体系的官兵能够一起组织训练,更没有想到,一起组训带来的效果如此明显。”谈起刚刚结束的一次考核,来自武警和陆军的两个友邻单位的组训者不由得感慨。

原来,武警某支队与西部战区陆军某旅驻地相距不远,以前两个单位的交往,以联谊活动为主。去年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释放出“打破各体系、各军兵种封闭练兵格局,建立优势训练资源共享”的新理念后,两个单位开始大胆探索实践。

特战课目成为两个单位联手的“试验田”。他们统筹教学资源,某旅提供标准化的训练场地,武警某支队特战分队提供“武教头”,一起组织训练不到4个月,两个单位的训练成绩较以往明显提升。

“集约集优的抓训理念,打通了一条高效率的管理链路。”来自陆军的一位指挥员说,“四化”组训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推进一场以效能为核心的训练管理革新。基础训练领域的一些矛盾冲突,很多出现在训练和保障等问题上,如果能消除这些基础训练的“堵点”,将大大提升训练质效。

这一年来,不少组训者直观地感受到,科学运用训练管理,建立各层级各领域资源整合,打通训练、保障一体化链路,能够更加高效地支撑起基础训练工作。

“一张表格即可实现全旅统训,一个场地就能完成集优施训。”在陆军某旅,现场组训的孙营长拿着一份旅基础训练集约专修计划表向记者介绍,该旅严格落实集约化组训,对训练内容、对象、时间和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了训练保障资源充分利用,以往“闲的时候没人用,练的时候挤破头”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在火箭军某旅,一种被称为训练器材“公共仓库”的模式正在逐步探索走开。过去,一些紧缺的训练装备、使用率不高的训练器材由各营连各自保管,导致使用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行协调借用。现在由作训科牵头,统一收纳管理,基层使用时提报需求,作训科统一调配,大幅提升了训练器材的使用效率。

陆军某旅则以破解教练员能力短板为抓手,不断提升专长化任教水平。去年底,该旅通过考核选拔将教练员队伍全部重新定岗定级,优秀“四会”教练员比例达到新高。在基础训练教学中,由旅机关牵头统筹教学设计、标准制订和成效验收,为基础训练提供了有力的教学保障。

一个个来自基层的生动实践,让记者深刻体会到训练保障一体化链路打通后给部队训练带来的变化。这一年来,许多部队聚焦基础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推进训练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组训人才培养,尤其注重加强教练员队伍和技术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

记者从军委训练管理部训练局了解到,下一步,军委机关将围绕建立训练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不断推进全军重要训练基地场地、区域训练资源开放共享,探索分系统分区域建立训练资源“公务舱”,最大化提高训练资源使用效益。

训练管理模式越现代化,战斗力质效提升越明显

“某营4套发射班组实装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

“调整考核要求,内容如下……”

在火箭军某旅,一场发射实装操作考核正在进行,来自上级机关的考官一连出了多道难题。尽管临时“加难度”,但官兵们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依然获得了全优的考核成绩。

“虽然是基础训练考核,但我们全程贯穿实战化理念。”火箭军某基地训练处负责人介绍,这一年来,基地推广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成果,基础训练质效稳步提升。

“提供先进战斗力,是全面加强训练管理的目标指向。训练管理模式越现代化,战斗力质效提升越明显。”来自空军的一位指挥员说。

前不久,空军某旅组织一场训练考核,重装空投课目成绩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该旅首席教练员介绍,此前这个课目一直是旅里训练的难点课目之一,这次成绩的提升,得益于他们借鉴工业生产一体化的理念,将基础训练进行科学整合,施行“模块编组+定人定岗”的新思路、新模式。

在武警某部,党委一班人在基础训练领域大胆探索数字治理、智能治理的方法,让训练管理的脚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打开该部的军事训练网络和大数据平台,每个官兵的身体素质、训练成绩、弹药消耗量等数据一目了然。每天训练结束,训练数据都会及时更新,组训者可以依据系统精准分析每名官兵训练状态,制订符合个人成长的具体措施,基础训练不再新老“一刀切”、强弱“一锅煮”。

同时,依据大数据的统计分析,该部官兵的训练状态、装备技术状态、器材出入库记录和各单位的训练计划、训练完成情况、训练场地资源使用情况,全都清晰可见,为上级统筹调配训练资源提供了支撑,军事训练管理走上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之路。数据显示,该部官兵多项基础课目成绩优良率得到提升。

一个个鲜活的实践事例,让各级组训者认识到:当前,我军基础训练正处在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大胆运用“体系化”“精细化”“科技+”等科学手段组织军事管理,将为战斗力加速生成贡献“新能量”。

探访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多个训练场,目睹各级部队令人欣喜的新变化,尤其是聆听各级指挥员对训练管理深刻的感悟启示,记者感到,在落实新时代基础训练“四化”组训法的过程中,全军已经掀开了军事管理革新的时代大幕,一幅波澜壮阔的训练管理转型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在基础训练上倾注的每一份心血和智慧,训练管理转型发展的每一步推进,都正在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打牢战斗力根基。

锐视点

坚持以管促训  提升训练效益

■李  琳

习主席强调:“要强化训练管理,优化管理模式和流程,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手段建设,提高全周期、精细化训练管理水平。”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建立起符合新军事变革内在规律的军事管理机制,对于我军战斗力的提升影响深远。

军事训练管理贯穿于军事训练的全流程,是一条从拟制计划、训练准备、训练实施到训练考核、训练总结的整体链路。我军军事训练全方位变革的序幕已经拉开,军事训练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军事训练管理也应有崭新的面貌。

首先,要以全局性、系统性的思维,用高水平顶层设计引领军事训练管理。当前,我军训练投入加大,分工越来越细,军事系统运行整体性、协同性、复杂性显著上升。全面加强军事训练管理,必须坚持全局统筹、系统抓建、体系治理,加强各项工作协调联动,确保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以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能。这一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训练场各个环节之间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发挥整体效能,不断呈现出新气象。和陆军某旅携手组织跨海投送训练的,是海军某部的特战尖兵;海军某团的模拟训练装备,出现在空军某部的训练场上……这种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管理,高效整合训练资源,真正让训练管理贯通全局、链接各域。

其次,坚持分层分类的精准施训,使训练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从经验型向信息化转变。某单位通过对训练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发现,同样的武器装备、同样的训练时长、同样的保障条件,不同管理方式带来的训练质效差异明显。许多基层组训人员从实践中深切感受到,现代军事力量结构编成日益复杂多元,没有精细管理就没有高效训练。提高精细化训练管理水平,重点是要针对不同任务、不同装备和不同人员技战术水平,实施精确计划、精确组织、精确考评和精确保障,确保各个层级、各类对象都能训全、训实、训到位。

再次,激发训练管理的效能,离不开广泛的群众能量。广大官兵是军事训练的主体,是训练管理的参与者,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训练管理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听取官兵意见,保障官兵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官兵个人成长进步与部队训练成效的有机统一。从去年基础训练现场会召开以来,各部队广泛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活动,一批“小诸葛”带出一群“小老虎”。同时,官兵在练兵一线的小发明小创造也为训练注入动能和活力,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生动训练局面。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新时代基础训练改革蹄疾步稳,“四化”组训模式在基层部队全面铺开。我们要始终保持定力、恒心、韧劲,强化以管促训的使命责任,优化训练进程、正规训练秩序、统筹训练资源、提高训练效益,切实用高水平训练管理推动练兵效益提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