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走进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生前所在连队,见到了这样一幕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德道 吴安宁 陈 利 责任编辑:陈磊 2024-06-27 08:57:30

夏日,记者走进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生前所在连队,见证高原官兵的卫国情怀——

“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

■李德道 解放军报记者 吴安宁 陈 利

连队战士整理肖思远的床铺。程允聪 摄

喀喇昆仑高原,海拔5000多米,含氧量极低。记者跋涉而上,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

抬眼间,一支队伍全副武装,沿着陡峭山路匀速行进……这是新疆军区某团某连组织的一次战术综合训练。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连队官兵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没有一人掉队,全员按时抵达目标地域。

在队伍最前方,“肖思远班”班长李积来扛着连旗步履坚实。“之前连队每次拉练,肖班长都是跑在前头扛连旗的人,作为‘肖思远班’现任班长,我不能给老班长丢人。”说起老班长,李积来眼神中满是怀念与不舍。

当年,李积来和肖思远一样,也是连队的训练尖子。老班长的牺牲,更加激励他苦练杀敌本领。当上班长后,他同时还兼任连队的盾棍术教练员。为了教好这个课目,李积来经常加班加点研技能、做教案。“肖班长之前做的教案在团里是出了名的好,我要向他学习。”

“对我们来说,肖思远不止是一个英雄的名字,更是曾经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战友。”谈起老班长,一旁的下士屈荣鑫总是止不住红了眼眶。他和肖思远同年入伍,又是老乡,关系十分亲近。肖思远牺牲后,屈荣鑫也因为表现突出被批准火线入党,成为连队的党员骨干。如今,不论是连队出任务还是组织训练,他总是冲在最前头、练得最狠的那几个。

前不久,连队受领一项设备布设任务,屈荣鑫主动请缨参与。行至海拔6000多米的地段时,为给年轻同志减轻负担,他背起了全队最重的负荷。“我是一名党员骨干,扛重活挑大梁本就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思远在,他一定也会这么做。”屈荣鑫说。

手捧一面五星红旗,一段往事涌上指导员心头。

肖思远第一次随连队赴高原驻训时,由于点位条件有限,配套设施不全,没有专门的升旗场地。肖思远挺身而出,靠着入伍前学会的焊接技术,带人用几节钢管焊接成一根10余米长的简易旗杆,又四处搬来石块垒起升旗台,让连队在高原驻训点第一次升起了国旗。从那以后,连队形成一个传统,不管条件多困难,都要准备一面国旗。

有一次,连队官兵奔赴某点位执行任务,置身茫茫雪山看不到任何标识。“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中士麻顺朝说,那一刻,他想起了肖思远写在日记中的这句话,于是找出颜料,在一块石头上精心画上一面五星红旗。

走在队伍前列的某班班长邹家航,不时照顾着身边战友。他比肖思远晚一年入伍,两人亦师亦友。有一年,邹家航准备申请选晋军士,由于军事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便开始学习补短。“一次,肖班长看见我在食堂熬夜复习,就主动提出帮我补习,他把每部分内容‘掰开揉碎了’给我讲,生怕我听不懂。”在肖思远的帮助下,邹家航如愿选晋军士,并成长为一名班长。

如今,邹家航也像肖思远一样乐于助人,对于性格内向或者训练中遇到困难的战士,常会主动提供帮助。“我现在有能力了,也要像肖班长一样帮助更多战友。”他欣喜地对记者说,在他帮助下,班里一名原本性格内向的新兵现在变得积极开朗、表现突出,渐渐融入这个战斗集体。

英雄故事催人奋进。“我就是因为听说了肖班长的英雄事迹,才主动申请来到连队的。”下士王朝洪2020年入伍后,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如愿被分到“肖思远班”。于是他紧盯短板弱项,努力学习训练,体能成绩由一开始的连队倒数到后来名列前茅。最终,王朝洪如愿调整来到了“肖思远班”。去年,他作为连队代表参加军分区组织的军事比武,取得综合项目第一的好成绩,还荣立了个人二等功。

“无论时代怎么变、官兵怎么轮换,英雄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不能丢!”该连指导员告诉记者,如今,新兵下连第一站就是参观“肖思远班”,第一堂课就是认真学习感悟喀喇昆仑精神,每逢老兵离队、执行重大任务出征前,连队官兵都要到荣誉室进行参观、宣誓。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看着石壁上的大字,记者深切感到,肖思远烈士用生命兑现了捍卫祖国领土的铮铮誓言,如今,他的英雄精神在连队官兵血脉中赓续传承,激励着一茬茬官兵戍边固防。

深夜高原,星空澄澈。伴随着清脆的哨响,连队开始集合点名。

“肖思远!”

“到!”

当连长高喊出第一个名字时,全连官兵齐声回应。

屈荣鑫说:“每次答‘到’,自己都会心潮翻涌,眼前浮现出思远的样子。”

麻顺朝说:“每次答‘到’,都感觉思远还在点名的队伍里面站着。”

王朝洪说:“每次答‘到’,自己都竭尽全力,就想告诉老班长,边防有我们在,祖国有我们在,您请放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