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试训基地走好群众路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革新闻调查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乔松柏 高杰 李建文等 责任编辑:王凤 2021-09-15 12:48:29

思政课比武,技术干部夺冠

■空军报记者 乔松柏 高杰 解放军报记者 李建文

“什么?夺得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比武第一名的,竟然是一名技术干部?!”

8月中旬,这则新闻在空军某试训基地掀起“千层浪”。

按说,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最能体现政治干部基本功的传统阵地。然而此次课堂较量,荣获第一名以及“最具创新奖”的,不是政治干部,而是从事武器装备测试改装的助理工程师——王卓。

王卓所在的该基地某站是一支以技术干部为主体的技术密集型部队,政治干部相对较少。每年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比武的,往往都是“那几个固定选手”。今年,站党委决定改变一下比武规则,将参赛选手选拔扩大至全体官兵,既蹚一蹚新路子,也尝试丰富一下教育队伍。

因为过去参加过演讲比赛,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登台经验,王卓经过选拔,成为5名候选人之一。这5人随后在全站巡回试讲,请基层官兵进行评判。最终王卓脱颖而出,进入基地总决赛。

回忆参赛之初,王卓坦言自己忐忑不已——虽说参加过演讲比赛,但讲课还是第一次。

讲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有些官兵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不强,满足于推一推动一动,机械式完成任务;有些官兵甚至说“躺在戈壁大漠,也是一种贡献”。

想到这儿,去年火遍全网的短片《后浪》,在王卓的脑海中浮现。结合单位日常担负的科研工作,他把讲课题目定为《少年自有少年强,敢将日月再丈量》,并写下了这样一段开场白——

“我们这代人身上被贴着太多标签:独生子女,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低头族、游戏迷。同时我们内部也有人开始抱怨着‘内卷’,哭喊着‘躺平’。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人?”

这堂课,王卓讲述了自己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合唱团的经历,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事迹,以及军校同学何振宇在高原执行任务时牺牲的故事。许多细节催人泪下。

这堂课,运用了不少年轻人熟悉的网络语言,没有太多说教,更像是战友之间谈心交心。10名专家评委和90名大众评委一边倒地打出高分。

助理工程师“登顶”授课比武,并不是唯一的新闻。总决赛上身为军事干部的某大队大队长谢佳成,在获得三等奖 的同时,还将“最佳微课奖”抱了回去。

这些意想不到的比赛结果,引起官兵的持续热议……

而这样的比赛结果,在基地宣传处处长赵延年看来,其实是个“意外之喜”:“当初我们在设计比赛时,就强调各单位遴选的参赛选手,以基层营连政治主官为主,但要吸纳军事主官、技术干部、优秀士官等参加。目的就是把官兵都发动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没想到结果还真让人惊喜。”

该基地一位领导则提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记录上世纪30年代红军一个连队上政治课的情形——当天的授课题目是“抗日运动的发展”,负责授课的不是连队干部,而是一位战士。他结合自身经历,严厉谴责了国民党“把我国四分之一的领土奉送给了日本强盗”。教育现场气氛很热烈,听课的战士不时有人起来发言。整个教育,战士是主角,参与度非常高,而连队主官的作用只是略作引导和简要总结。

“用群众的力量来教育群众自己,是最有效果的。”该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回顾我军历史上一些重大教育,之所以发挥那么大的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搞成了群众广泛参与的教育实践活动。

令人回味的“意外之喜”

——空军某试训基地走好群众路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革新闻调查

■空军报记者 乔松柏 高杰 解放军报记者 李建文 通讯员 唐浚

教育的“破局”往往推动着战斗力的“破茧”。图为该基地组织新型战机实战化训练。 杨军 摄

政治干部这么看——

教育不走心,官兵心就走

听完助理工程师王卓那堂题为《少年自有少年强,敢将日月再丈量》的课,某连指导员刘长鸿感觉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戳到了”。

课上,王卓深情讲道:“我曾经跟一些新兵、新干部聊天,他们偶尔会说起找不到当兵的意义。那么,对现在的我来说,把何振宇没有完成的事业完成好,把他没有站完的岗站好,就是我当兵的意义之一。同样的问题也留给大家:你,想过牺牲吗?你现在当兵的意义又是什么?”

王卓所说的何振宇,是他的军校同学,2019年牺牲在执行任务的高原,生命被定格在24岁。讲述何振宇牺牲的故事时,王卓的声音哽咽,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这一幕让刘长鸿久久难以忘怀,他将心比心问自己:当兵的意义是什么,我的初心还在吗?于是成功被王卓“带入情境”。

“这就是一堂好课的魅力所在。王卓拿第一,实至名归。他比我讲得好,我服气!”同为此次讲课比赛选手的刘长鸿感慨道。

有人服气,也有人开始反思。“非政工”选手赢了彩头,让许多政治干部“面子上挂不住”,这其中就有某团政治工作处主任彭浪。“无论是政治能力、备课水平、授课技巧,政治干部理应强于技术干部,但为什么输了?”

随着社会发展,部队教育环境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年轻官兵也呈现学历高、思维新、敢追梦、善表达等特点,接受教育的“眼光”越来越高。彭浪反思后得出结论,如果无视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还一味按照传统“套路”来搞教育、做政治工作,你讲得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人听。

那么,相比于传统授课,王卓这堂课最大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没有说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课,更像是在和战友们谈心交心,分享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感染力特别强。”彭浪认为,教育不走心,官兵心就走。摸清青年官兵所想所需所忧所盼,站在他们的立场、用他们的视角、讲他们关心的话题,才能找准教育的发力点、突破点和关注点。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和“根”是党的领导、理想信念,是军队的红色血脉基因,把握住了这个根本,就不会跑偏,教育就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但仅此还不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如果不能倾注“真诚”和“情感”,没有有效的形式和载体,也难以达到吸引人、感动人,进而引导人、激励人的目的。

突围后的教育模式,将更加强调群众性、强化自主性,政治干部该如何适应这些变化重新定位角色?对此,该基地宣传处处长赵延年认为,除了继续当好“施教者”,政治干部要更重视“组教者”身份。

区别于常规讲课比赛,此次该基地同步进行了组教比赛,选手以各团站政治主官、政治机关领导和师旅级单位宣传科科长为主。“大家围绕教育问题反思、政治教员培训带教、教育检验评估、教育方法创新等问题,进行现场陈述答辩,激烈程度一点都不比讲课比赛低。”赵延年介绍。

这次组教比赛第一名获得者是某站政委杨彬。谈起参赛体会,杨彬深有感触地说:“施教过程中,政治干部常常由‘主讲’变成‘主持’,但其主导性作用没有变化,而且责任更大、要求更高。现在大项演训贯穿全年、饱和运转成为常态,对政治干部的组教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把握时机、搞好统筹、结合实际、创新形式等。面对这些‘新课题’,我们还要不断寻找‘新答案’。”

军事和技术干部这么看——

讲教育课并不是政治干部的“专利”

面对讲课比赛获得好名次后,不断有人问“你是不是会‘转政工’”这个问题,王卓其实早有答案:“讲教育课并不是政治干部的‘专利’,每一名官兵都可以上台。作为技术干部,我既干好了本职工作,又能兼当政治教员,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对于王卓的这一想法,获得此次讲课比赛三等奖,并斩获“最佳微课奖”的某大队大队长谢佳成也表示赞同。在比赛时,他曾发表过这样一段“参赛宣言”:教育是我军的“传家宝”,也是官兵的“家常饭”。我始终坚信教育要接地气才能聚人气,更喜欢就地取材、“埋锅造饭”,因时因势应景地开展教育。

前不久,谢佳成带队在外执行任务,五加二、白加黑连轴转,再加上驻训地自然环境恶劣,使得不少年轻官兵产生了畏难情绪。

思考后,谢佳成利用一次点名时机讲了两个故事——

基地老前辈孙继先,长征途中曾亲自挑选17勇士并带领他们强渡大渡河。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组织交代的艰巨任务,他喊出了“死在戈壁滩,埋骨青山头”的口号,带领第一代基地人在茫茫大漠“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另一个故事的主人翁是基地某区高级工程师杨选春。入伍32年,他始终像胡杨一样把根深深扎在戈壁滩上,身患癌症依旧忘我工作,以超常的意志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留下了“择其一事,终其一生”的新时代基地人的好样子。

这是一次典型的微课。故事短小, 直击心灵;内容精炼,耐人寻味。接下来的日子,官兵的“牢骚话”少了;多起来的,是他们主动克服各种困难、抢着完成险难任务的身影。

“当前任务重、头绪多、人员动散已成常态,政治干部常常分身乏术。带队的军事干部、随队的技术干部这时候站出来,结合任务实际和专业特点讲微课、鼓士气,往往效果更好。”谢佳成道出心声。

“抓教育,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在‘一切为了打胜仗’上。”同样,在某站站长崔小强看来,军事干部、技术干部都来发挥自身优势,当好教育主体力量,课堂就能够更好连接战场。

不久前,该站就把获评“优秀科技干部”的高级工程师张丽请到了讲台上。讲课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利用自己良好的嗓音条件,张丽为大家深情朗读了关于“初心”的经典文献;二是讲述自己虽然几经挫折,但始终坚守初心、不负韶华的奋斗故事,台下官兵听后深受感动。

某站是技术干部集中的单位,政治干部人数少。他们创办主题为“以前瞻为傲,与创新同行”的“红柳湖畔攀登论坛”。论坛的内容设置非常丰富,可以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思考,可以是观看一次影片的导视,可以是艰苦环境中成长的感悟,也可以是行军拉练时的心灵独白。论坛由高工、博士、硕士轮流当主讲、做主持,如今已经办了20多期。《安格尔的小提琴》《大漠荒芜,用心行走》……光听这些题目,就能感受这些课里藏着的味道。

基层官兵这么看——

喜闻乐见才能听得进、愿参与

最近,某团上士杨浩和下士黄涛,成为基层连队的“小明星”。借鉴抖音模式,由杨浩牵头拍摄的“法纪警示片”系列短视频在该团各个连队“热播”,而黄涛手绘的“法纪漫画”也被做成展板展出,获得大家好评。

“讲的都是发生在我们基层官兵身边、容易因为疏忽而违规逾矩的小故事。把各种‘大道理’蕴含于风趣幽默的小故事中,这样的教育,基层官兵最欢迎。”四级军士长赵华峰说。

事实上,赵华峰不但是受教育者,本身也是施教者。之前,他在团里组织的“砺剑先锋”故事会上,分享了自己“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故事,他那句“当你能够选择的时候,就干你所爱的;当你不能选择的时候,就爱你所干的”成为全团官兵的“流行语”。

这个团的“砺剑先锋”故事会已经举办了4届,主角都是连队官兵,事迹都是可学可“追”的身边事,因而受到广泛欢迎。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什么人适合,就让什么人来讲;什么方式受欢迎,就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记者翻阅该基地近年相关资料发现,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演习演练,所属各单位都广泛设立微平台、开展微教育,形式“化大为小”、内容“化整为零”——

某中心执行重大任务在即,他们把助理工程师李金果的父亲,请到了“战前动员”现场。老人家曾参加边境作战,他拿出从自己身上手术取出的子弹头讲述参战故事,并为官兵们加油鼓劲,点燃大家的战斗热情。

某测量搜索队官兵经常远赴各地执行任务,连续在外时间最长的达7个多月。针对这一突出特点,他们组织官兵收集任务地的砂石,并贴上标签,以此记录“战斗足迹”、缅怀“战斗岁月”。每当新干部报到、新兵下连,他们就把这些砂石拿出来,让任务官兵讲述单位的优良传统以及执行任务时的感人故事。

……

采访之初,记者还在担心,该基地驻守在荒芜偏僻的大漠中,教育方式会不会“落伍”?随着采访的深入,发现这些担心完全多余,各级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有讲课,也可以是唱、是画、是朗诵、是演讲、是微视频、是情景剧,凡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模式,基本能涵盖。而且这些教育活动大多都是官兵亲手设计、亲身参与。兵说兵事、兵讲兵理、兵述兵情,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深受大家欢迎。

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一位学者嫌儿子吵闹,从一本杂志上撕碎了一幅世界地图让他拼。儿子不一会儿就拼好了。学者颇为吃惊,因为对一个根本没有地理概念的小孩子来说,这几乎是难以完成的。怎么做到的?儿子笑嘻嘻地把地图翻过来说:我是按这个人头像拼的。

人头拼好了,世界就拼好了。多么富有哲理。我们的教育确实该换个思维看官兵了,看看他们是怎样看待世界的。

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退回“一厢情愿”的过去,而要重新审视和打量官兵内心真正的需求。

领导干部这么看——

好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体系之上的

思想政治教育讲课比赛,被一个“隔行”的技术干部拔了头筹。这个“意外之喜”的背后,存在着怎样的“逻辑链”?

面对记者的疑问,该基地领导揭开了谜底——

基地担负着空军战斗力建设“磨刀石”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空军转型建设向纵深推进,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基地所属部队驻守大漠戈壁,官兵常年奔波、奋战在艰苦环境中,扎实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官兵凝心聚力、苦中作为,积极投身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的重要保证。

为帮助官兵牢固树立参与基地建设的强烈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自2019年起,该基地党委在全体官兵中开展“建强大基地、立起好样子”专题教育。同时,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水平,也是从这一年起,他们每年组织一次讲课比赛。前两年,进入基地讲课比赛总决赛的,清一色是政治干部。说白了,基本上还是“政治干部分内的事”。

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该基地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对照新的法规要求,研究制订了一系列落实措施。特别是针对基地部队任务多头并进、人员动态分散的实际,着重提出坚持“开门搞教育”,拓展教育空间、延伸教育触角、开发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所属部队随之结合各自实际,掀起一股互动式、研讨式、启发式群众性自我教育热潮。“教育大家做、大家受教育”的局面在广袤的西北大漠生动展开。

“王卓以‘非政工’身份从讲课比赛中脱颖而出,就是在这种‘谁有能力谁登台、谁的课好谁来讲’浓厚氛围之中闪现的一道光。”该基地领导说。

与此同时,该基地官兵还发现,近年来,每年年初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部署会,基地两位主官都要同时参加。

“开展教育,党委重视,领导带头,不能只是喊喊口号,而要见真章、见行动。”基地领导的“带头效应”逐级传递,各级军事主官、技术单位主官都纷纷“动”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分内事”。

“抓教育就是管思想,管思想就是把方向;抓教育就是抓根本,抓根本就是管长远;抓教育就是抓士气,抓士气就是抓战斗力。”该基地领导感到,没有各级领导不遗余力站排头、强力推,“建强大基地、立起好样子”的精气神不可能深入人心,更难以落实到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中。

“好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体系之上的。”该基地领导认为,从部队落实层面来看,“领导带头”这一条处在“体系”运转的引领位置,没有这一条作保证,其他的环节很可能就走过场、走形式。

除此之外,基地领导还特别提到,带兵带的是“一股气”。“身教重于言教”“维护公平正义”“加强作风风气建设”“促进清正廉洁”等,都是“培气”“增气”的“软环境”。这个环境健康了,教育才能令人信服,战斗力才能真正地激发出来。

体系就是一个链条,一环套一环,环环呼应、环环支撑,哪一环都不可或缺。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教育,认为教育就是讲几堂课、解几个“扣子”的想法过于简单和理想化了。记者在这个基地深切地感到,授课只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效的好坏则依赖于体系的构建。这个体系,哪一环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