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观察丨一个武警中队的“赶路”历程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陈鑫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04-08 08:30:15

荣誉与为之奋斗的人分享

■陈 鑫

这一天,对武警广西总队某支队某中队官兵而言,是值得载入中队史册的高光时刻——

2025年1月6日,中队被总队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这一荣誉,凝聚着全体官兵的努力,更是中队加速发展的见证。

那晚,中队邝指导员将这个喜讯,传递给身处五湖四海的退伍老兵们。

这是中队的一个传统,每次中队取得较大进步时,由指导员向曾在中队服役的战友们进行通报。

“去年初,我也向大家传递过一个喜讯:中队因全面建设过硬,被评为‘四铁’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邝指导员说。

向老兵们通报中队成绩的做法,源于一次送老兵茶话会。

“即将脱下戎装,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捧回几块奖牌……”茶话会上,面临退伍的上等兵周靖生眼眶湿润了。

当时,几乎所有老兵也提到,没有赶上中队跨入先进行列,是一大憾事。

“那时,争先进对中队官兵来说,已经不仅是一种渴望……”邝指导员当场就向战友们保证,当中队取得先进时,一定第一时间向老兵们通报。

前不久,已经退伍的周靖生接到邝指导员发来的喜讯后,特意赶回老部队。在中队荣誉墙上,他看到了那面亮闪闪的“四铁”先进单位奖牌。刚下连时的场景,再次浮现在他眼前——

下连那天,恰逢中队举行乔迁仪式。本是个喜庆的日子,周靖生却发现,坐在楼前的邝指导员脸上并无喜色。

邝指导员盯着新营房,脑子里翻腾着一个念头:中队的硬件确实上来了,“面子”好看了,可“里子”呢?

刚到中队任职,邝指导员就发现,中队荣誉墙上没几项荣誉。

“一个中队的建设水平,取决于在座的每一名官兵。”邝指导员一番话,让官兵内心荡起层层涟漪。

不久后,支队组织比武,中队多名官兵主动请缨,踊跃报名参与,二级上士蒙政荣便是其中之一。

经过一个月的全力备战,蒙政荣在比武场上发挥稳定,将“个人全能”项目冠军收入囊中,荣立三等功。

这份荣誉,点燃了中队官兵的斗志——白钰龙、连维坚两名战士考上军校;班长孙伟平所带班级在总队集训中夺得第一名;武天翔在支队重难点课目教练员比武中拿下警士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块块荣誉奖牌,凝结着官兵共同的心血与汗水。大家认识到,中队要想真正跨入先进行列,必须在短时间内走完前几年落下的路程。

不久前,中队参加武警部队等级评定考评,就是“赶路”的重要一站——

上等兵邹豫恐高。面对数十米高的山崖,他以极大的勇气克服恐惧心理,取得攀登课目优秀成绩。

列兵张传奇体能基础较弱,刚开始训练跟不上节奏。于是,他常常天不亮就起来跑步,晚上熄灯后,又进行腹部力量训练……

就这样,这群拼尽全力的兵,在考评中赢得“全优”。这也是中队建队以来首次获此佳绩。

那天,邝指导员把战友们的奋斗故事和中队取得的荣誉,向退伍老兵们一一通报。不少老兵激动地打来电话:“等我们再回中队,一起感受奋斗激情,共庆荣誉时刻!”

一个武警中队的“赶路”历程

■陈 鑫

武警广西总队某支队某中队官兵开展训练。刘明 摄

“成功看似遥远,实则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不懈努力”

踏三步桩、过矮墙、翻高板……哨音响起,400米障碍场上,武警广西总队某支队某中队中士戴伟杰身姿矫健,如骏马奔驰向前。

“加油,最后100米!”听到中队长的呐喊声,戴伟杰倾尽全力向着终点狂奔,面部因极度用力而扭曲变形。

“优秀!1分40秒!破中队的纪录了!”随着考官宣布成绩,中队长与战士们一拥而上,与戴伟杰拥抱庆祝。

同样的400米障碍课目,同样“优秀”的成绩,中队长这次的表现却与上次截然不同——

不久前,在中队组织的一次考核中,戴伟杰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特别是400米障碍课目上,他省着劲儿,“卡”着优秀的“门槛”跑。

中队长察觉后,严厉地对戴伟杰说:“你觉得自己仅仅跑进‘优秀’就够了?如果别人觉得跑个‘及格’就行了,那咱们中队岂不是还和以前一样,凑合着就行了?”

这些话,恰似重锤,狠狠砸在戴伟杰心上。此后,他每次训练都拼尽全力,只为再进一步。

上任之初,中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中队有些官兵训练场上劲头不足,公差勤务却格外踊跃;上教育课时,一些官兵频频点头,可实践转化成效并不明显……

为了激励官兵的斗志,曾是一名优秀特战队员的中队长向大家发起一项挑战:“谁的训练成绩能超过我,谁就可以当教员组训!”

此言一出,大家摩拳擦掌。5000米跑、器械、射击……一个个课目比下来,没有一人胜过中队长。

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官兵心里不约而同树立一个目标:超越中队长!

很快,中队每个班里多了一块记录板,每名官兵都在上面写下自己近期的训练目标。那段时间,大家全力以赴投入训练,各项成绩突飞猛进。

谁知,到了年底总队举行机动分队比武时,中队却有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

“去了也是当陪练”“中队也不会选我去”“苦了累了,也未必能拿上名次”……一时间,中队的士气颇为低落。

那天,中队长立下“军令状”:一定要带领中队官兵在比赛中取得好名次。

“成功看似遥远,实则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不懈努力。”中队长的话让中士张传令感触很深。平日里,他的军事素质在中队并不算突出。但此刻,他的内心涌起一股激昂的斗志。

那天下午,烈日高悬,张传令踏入训练场,开展掩体构筑训练。挖掘作业时,虎口处的皮肤与工兵铲频繁摩擦,每一次扬铲,他都忍受着皮肤撕裂的痛楚。

张传令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他知道,只有贴近实战的艰苦磨砺,才能为比武稳定发挥打下基础。

比武当日,大雨倾盆,场地上的土经雨水浸泡,变得泥泞不堪,工兵铲难以施展。张传令见状,决定徒手挖掘,用双手一捧一捧往外刨泥土。渐渐地,他的指缝间塞满污泥,指甲盖破损、翻卷……

直至比武结束,张传令紧绷的神经才稍作放松,指尖的疼痛仿佛苏醒一般,阵阵袭来。

赛场另一端,二级上士吴永辉正经受着精神与身体的双重考验——

“拆弹失败!确认‘阵亡’、退出情况!”听着前方传来同组队员失利的消息,吴永辉顶着压力,迅速赶往排雷点。

出乎意料的是,地雷却被一大群蚂蚁“覆盖”住了。那一刻,吴永辉陷入两难——如果继续排雷,免不了要忍受蚂蚁叮咬之痛;如果就此放弃,这个课目肯定丢分。

“干!必须拿下。”吴永辉咬了咬牙,迅速蹲下身子,开始排雷操作。密密麻麻的蚂蚁很快涌上来,爬到他手上,肆意叮咬。

吴永辉只觉手上一阵刺痛,动作却丝毫没有停顿。他深吸一口气,全神贯注地盯着地雷,每一步动作都小心翼翼、力求精准。

随着最后一个步骤完成,地雷被成功拆除。吴永辉迅速起身,奔向下一个赛场。此时,他那红肿的双手布满蚂蚁叮咬的痕迹,还有些微微颤抖。

那一战,中队夺得比武第一名。也是从那时开始,中队官兵好似打通“任督二脉”一般,表现越来越好,经常在大赛、大考中惊艳亮相,取得好成绩。

“没有白走的路,时间会向你证明,向前的每一步都算数”

烈日当头,综合训练场攀登架旁的软梯下,下士曹远芃怅然若失,沮丧与不甘交织在心间。几分钟前,他在训练中向一名技艺高超的战友发起了挑战——

身高1.9米的战友攀登软梯时,如行云流水,快速建立优势;个头较矮的曹远芃却频繁出现失误,不是踩空就是抓握不牢,最终无奈败北。

曹远芃低下了头,目光落在自己的双手上:长期训练生成的厚茧旁边,尚有新的血泡殷红刺目,而与软梯频繁摩擦之处,皮肤纹路已磨得光滑。

这名倔强的士兵,比谁都想赢。烈日与水汽氤氲中,他仿佛看到新训场上那个满身泥泞的自己——

风雨中,他向前爬一步,向后滑半步,却不曾停下。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打破新兵团战术动作课目的纪录。

作为新兵代表,他登上交流发言席,一字一句地说:“我相信持之以恒,今天肯定比昨天更好。”

那年,中队遴选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人员时,曹远芃凭借过硬的素质全票通过。谁知,备战过程中,为了更快地飞越障碍,他不断挑战身体极限,不慎受伤。

曹远芃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返回中队。两个月前,战友们欢送他出征的画面历历在目。如今,他因伤退赛休养,战友们的期待落了空,自己的努力也付诸东流。

看到曹远芃坐在中队门前的落寞身影,班长杨万烁心中五味杂陈。

在中队,杨万烁被战友们称为“训练型选手”。顾名思义,他平时训练成绩突出,比武竞赛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入伍第一年,杨万烁代表中队参加支队比武,却因个人心理素质欠佳,武装越野发挥失常;入伍第5年,他参加总队某赛事,又遇高烧不退,最后一个关键课目未能达标,与冠军失之交臂……

休息时,杨万烁把曹远芃叫到一旁,递给他一本书:“你读过这本《信念:人生每一步都算数》吗?”曹远芃摇摇头。

“没有白走的路,时间会向你证明,向前的每一步都算数。”杨万烁说,书中这句话已经成为自己的座右铭。后来,为了克服紧张情绪,他每天都坚持不懈地进行强训,直到把技能动作练成肌肉记忆……

听完杨班长的故事,曹远芃与他相约,一起参加下一次总队比武。

“继续训练!”指挥员的一句口令,将曹远芃的思绪拉回综合训练场。他搓了搓手,再次走到软梯前……

总队比武又一次如约而至。同样的出征路上,战友们整齐列队,前来相送。曹远芃和杨万烁抱着共同的夙愿,站上赛场。

这一次,中队“双喜临门”:曹远芃斩获总队战术动作课目第三名,杨万烁夺得100米冠军和400米冠军。

回到中队那天,列队相迎的战友们与曹远芃和杨万烁紧紧相拥。

“成长道路也许有界限,但逐梦征程可以无限延伸”

每年新兵下队、老兵退伍或人员调入调出时,邝指导员都会领着大家参观荣誉墙。

荣誉墙上,记录着中队一茬茬官兵奋斗的足迹。看到这些奖牌和照片,不少新兵好奇地问:“为啥中队能取得这么多荣誉?”这个问题,邝指导员用老兵的故事作答。

那是上级组织的一场比武,该中队派出的分队作为种子队一路领先。考官记录的成绩显示,哪怕最后一个项目只拿个及格分,中队也能稳坐冠军宝座。

然而,中队的表现让所有人竖起大拇指——

通过高板时,中士梁毅因用力过猛,不慎肩膀脱臼。不少战友劝他放弃比赛,可他硬是卡着水泥板,一点一点挪上来,跑出了满分的成绩。他说:“咱们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这句话,排长梁敏家感同身受。曾经,他和梁毅一同进入预提骨干集训队参训。那时,梁敏家身体协调性比较差,排名靠后,一度还萌生了退伍回家的想法。

作为梁敏家的同年兵,梁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帮助他补齐短板,梁毅专门找来器械保护绳,辅助他进行训练。一次,为了给梁敏家示范动作,梁毅全力投入,将肩膀磨出一个大血泡。

在梁毅的耐心帮助下,梁敏家渐渐找到自信。此后,回到中队的梁敏家开启“加速跑”,多次荣登训练“龙虎榜”。

很快,两年的军旅时光过去大半,面对进退走留,梁敏家一时有些纠结。

“成长道路也许会有界限,但逐梦征程可以无限延伸。”那天,梁毅和梁敏家一同观看了军校招生宣传片,片中这句台词,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火焰。

备考的日子,两人相互监督,一起度过了那段追梦的时光。后来,梁敏家考上军校,梁毅遗憾落榜。

当梁敏家进入军校继续深造时,梁毅和其他战友也在为梦想加速奔跑。谢家宾、刘硕、武天翔、瞿少行等官兵或是考上军校,或是当上班长,或是立功受奖。

“我们中队虽然编制序列靠后,但我们的奋斗从不落后!在这支队伍里,要有‘一路跑还觉得慢’的觉悟……”上等兵汪济民登上中队小讲台,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中队给了我们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要为中队加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亲历者说

点点星光汇聚成银河

■中士  何其骏

那年6月,我以定向直招警士的身份踏入武警广西总队某支队某中队。本以为自己凭借体育生的实力,能很快脱颖而出,现实却给了我重重一击:据枪搜索训练,我找不准身体重心;擒敌术,我的动作顺序频频出错……

当时,同班的大学生士兵孙涵雨与我结对训练。他不厌其烦地指导纠正着我的动作。说实话,身为一名警士,却被一名上等兵带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很快,支队军事训练考核开始。我暗喜:“器械是我的强项,这下肯定胜券在握。”

谁知,孙涵雨的器械成绩竟也比我高出一截!我心中的骄傲瞬间崩塌,满是沮丧与失落。

“你身体素质好、协调性强,赶上训练进度不是难事。”孙涵雨真诚的话语,唤醒了我的斗志。

随后两个月里,我们形影不离。白天,训练场上洒满我们奔跑的汗水;夜晚,我们研究细节,复盘训练中的不足之处。

一天晚上,我们坐在学习室挑灯夜战。夜深了,孙涵雨走到窗前,望着满天星辰若有所思地对我说:“在《士兵突击》里,就连‘草原五班’都会因为有了许三多而改变。我们也要化作星辰,让中队汇聚成闪亮的银河!”

在孙涵雨的带动下,我在季度军事训练考核中取得4个优秀、2个良好的成绩。我不再为了证明自己比孙涵雨更强而战,而是为了捍卫中队的集体荣誉而战。那一刻,我看到战友们赞许的目光,感受到自己与中队之间的紧密联系。

重拾自信后,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带教身边战友,帮助他们科学训练、预防训练伤。看到战友们的训练成绩逐步提高,我心中充满成就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