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重庆总队船艇支队着眼使命任务打造两栖精兵劲旅——
奋楫扬帆启新航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马嘉隆 特约通讯员 张永清
江面之上,薄雾缭绕。
“前方,一艘客轮发生碰撞事故,致使船舶搁浅,多名群众落水。立即展开救援……”前不久,随着命令下达,武警重庆总队船艇支队组织的一场综合救援训练在长江某开放水域展开。
岸边,官兵操纵无人救生艇营救“落水群众”;水上,船艇对“搁浅船舶”实施拖带;水下,潜水员搜索打捞“重要物品”……各行动模块紧密配合,很快成功完成救援任务。
“从态势感知到力量布设再到立体联动,必须再快些!”趸船甲板上,该支队参谋长组织复盘,语气中透露着一股“等不起更慢不得”的紧迫感。他告诉记者:“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加倍努力,在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
2021年3月24日,习主席在视察武警部队某部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任务统筹,完善方案预案,搞好力量预置,确保遇有任何情况都能够快速有效应对,把担负任务完成好。
领袖嘱托,重如千钧。这支为护航“黄金水道”应运而生的船艇部队,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大胆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不断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在战风斗浪中加速锻造“水陆联动、全域机动”的两栖劲旅。
千帆竞渡、不进则退,唯有敢于拼搏、奋楫击水,才能破浪远航——
支队组建之初,多次出色完成驻地抗洪抢险、水上交通事故救援等任务。一次,千里之外某水域发生一起客轮翻沉事故,引发官兵深入思考:“假设任务水域发生这样的事故,我们能下得去、救得好吗?”
面对新职能新使命,该支队清醒认识到,组建一支新型水下任务力量迫在眉睫。他们立足新编制结构,组建了一支兼职潜水员队伍,能力边界实现从“水上”向“水下”延展。
“改革转型犹如逆水行舟,只有加速冲锋,才能劈波斩浪、实现突围。”该支队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加速创新,探索出台船艇损管应急部署措施、应急备航机制等制度规范,实现了许多从“0”到“1”的创新突破。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打造水上反恐、潜水作业两支新型力量,主动融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和军地联合作战链条,不断提升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
面对前进征程上的“未知水域”,唯有勇于探索、开拓进取,才能行稳致远——
“战风斗浪,踏浪而行,既是我们的训练常态,也是我们的奋进状态。”该支队领导告诉记者,时代浪潮奔涌,每前行一步都是向“未知水域”进军,唯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才能不断取得新进步。
下潜,下潜!在“未知水域”里积极探索,他们激起一朵朵“浪花”:优化水下突击力量编成,创新“共同+专业+课题”组训模式,加速战斗力建设换挡升级……
搏击,搏击!在波涛翻涌里奋勇拼搏,他们立起一个个“航标”:参与编修武警部队《船艇部(分)队军事训练大纲》、潜水训练教材教案,取得的正规化建设规范、狭小空间擒敌战法等成果被上级推广……
冲锋,冲锋!在疾风大浪里坚毅前行,他们掀起滚滚“后浪”:探索建立部队、院校和厂家三方共育机制,推动各类专业力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梯次搭配,向兄弟单位输送80多名专业人才……
置身改革强军大潮,只有眺望远方、加速前行,才能制胜未来——
曾经,使命任务的拓展倒逼他们加压重塑;如今,改革创新的大潮托举他们登高远眺。
该支队立足部队建设长远发展需要,加速打造“江中蛟龙、山上猛虎”两栖利刃。
预置力量、提前扩能。某新型船艇列装前,他们便提前将技术骨干力量抽组编配到位,到厂家观摩、赴院校学习,迅速熟悉新船艇的装备构造、工作原理、操作规程,精训细训专业能力、编组联训合成能力。
预研战法、向战冲锋。首次接到跨区实施规模区域性水下探摸作业的命令后,教练员杨汉杰立即带领潜水员根据任务特点展开攻关,探索创新出双向对进、篦梳往复、网格搜排等多种作业方式,为圆满完成任务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他们多次担负水下探摸任务。水下金属探测仪覆盖排查,磁力打捞器定点探摸,水下机器人全域跟随……一批新装备、新战法在实战中得到检验。
预设课题、深化联合。这几年,该支队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联合训练。随着练兵“朋友圈”不断扩大,官兵联合意识越来越强,纷纷瞄准未来战场需要,预设课题展开攻关。该支队侦察股干部赵明告诉记者,只有瞄准未来预设课题,推动“既有”能力与“将有”能力无缝衔接、耦合升级,才能在遂行多样化任务中攻坚克难、不辱使命。
江河万里长,砺剑启新航。在改革强军大潮中,这支两栖劲旅劈波斩浪、加速冲锋,在壮阔江天犁出一道道奋进的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