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观察丨守望在祖国的“东极”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卫雨檬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5-02-13 09:26:16

迎着第一缕阳光出发

■解放军报记者 卫雨檬

东方升起一轮红日,金色光辉铺满山河。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清晨,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东极哨所,官兵们迎着第一缕阳光出发,踏上巡逻路。

驻守“东方第一哨”,黑瞎子岛上的官兵们内心充满自豪。照进祖国的第一缕阳光,见证着东极卫士卫国戍边、扎根奉献的坚定信念。

“无论风雪弥漫,还是大雨滂沱,朝霞照样升起在我的心窝。”这句歌词,是连队官兵的真实心声。登岛接防以来,不管面对怎样的艰苦环境和恶劣气候,他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完成各项任务。在他们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守好祖国神圣领土是最大的荣光。

迎接照进祖国的第一缕阳光——感受光,追逐光,成为光,连队的每名官兵都经历了这样的成长之路。

二级上士刘吉满至今记得来到连队第一次升国旗时的激动心情。在连队,表现优秀的士兵会被评为“东极之星”,担任升旗手。

为了亲手升起国旗,刘吉满刻苦训练。午休时间,他常常来到训练场加练3000米跑;练引体向上时,他的手掌磨破了皮,又结成一层厚厚的茧……经过不懈努力,刘吉满如愿获评“东极之星”。

站在升旗台上,看着鲜艳的国旗徐徐升起,五颗金星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刘吉满的心情激动不已。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习主席发表的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令东极哨所官兵们感受到温暖与力量,激励他们在战位上发挥光和热。

最早一批官兵登岛时,这里一片荒芜,晚上除了营区灯光,整个岛都是漆黑的。如今,岛上边防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随着新式巡逻车、摩托雪橇、无人机等装备列装,管边控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他们迎着第一缕阳光出发,奋进之路漫漫亦灿灿。

守望在祖国的“东极”

■解放军报记者 卫雨檬

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东极哨所官兵踏上巡逻路。图为官兵在界碑前面向国旗宣誓。

连日来,黑瞎子岛上,北风呼啸,呵气成霜。降雪一场接着一场,大地被白色覆盖,岛上尽显空旷。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在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东极哨所,官兵们迎着朝阳踏雪巡逻。当双手拂开界碑上的白雪,金色阳光洒在国徽上的那一刻,神圣感、自豪感充满巡逻官兵的心间。

一条巡逻路,承载着几代人的光荣梦想。作为每天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人,官兵们始终保持奋进姿态,用脚步丈量边境线,守望万家灯火、守护人民平安。

一条路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穿戴好面罩、手套和雪地伪装服,二级上士周爽手持钢枪,和战友们一起踏上巡逻路。

一场大雪过后,道路又添上了一层白色的“新衣”,寒风呼啸而来,裹挟着浓重的寒意。待漫长的冬天过去,冰雪消融,人们才能看出官兵们并非在普通道路上巡逻,而是行走在大坝上。

黑瞎子岛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原生态的湿地环境。2016年,周爽参军入伍,那时候官兵的巡逻路还是一条土路。为了抵御夏季洪水侵袭,岛上开始修建大坝,几年前投入使用。

冬季,积雪掩去了岛上绝大部分景观,只有通过雪地上的一连串脚印,才能寻觅狐狸、野兔、狍子、熊等动物的踪迹。检迹,是边防勤务课目的训练内容之一,巡逻途中,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官兵要进行记录和判断。有时候,走下大坝进入湿地查看情况,一脚便踩进齐腰深的“雪窝子”里。

在岛上当兵多年,周爽已对巡逻路附近的地形了然于胸。但对于列兵施冉旭来说,每一次出勤,都是一次熟悉的过程。

“刚开始巡逻的时候,感觉对这条路很不适应。”施冉旭说,除了人工开辟的道路外,岛上湿地遍布,走起来坑坑洼洼,一不留神就容易陷进去,因此他没少吃苦头。

特别是夜间巡逻时,官兵们必须选择最佳路线。“一条路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渐渐地,巡逻的次数多了,哪里有水坑,哪里是草丛,施冉旭已经摸索出来了。

东北的冬天,风比钢硬,钢比风冷。一次潜伏时,施冉旭趴在雪地里没多久,就感到冰冷刺骨。即使贴上“暖宝宝”,靴子里有厚厚的保暖鞋垫,冷风依然无孔不入。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不一会儿,他就感觉四肢被冻得有些麻木。

“潜伏过程中,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战士们。”施冉旭说,战友们卧在雪地里认真观察的样子和脑海里革命先辈的形象重叠,深深地触动了他。

施冉旭咬牙坚持到任务结束。过了一会儿,他和战友们活动冻僵的腿脚,继续踏雪前行。

追捕、押解、检迹……一次次巡逻下来,施冉旭的边防勤务课目训练水平逐步提升。

“现在我们的出勤方式很多,除了徒步,还有乘车和驾驶摩托雪橇巡逻。到了夏天,我们还会乘艇在江面上巡逻。”周爽说。

岛上雪化了很快就是夏天,湿地旁长满了丰茂的水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对官兵们来说,夏天比冬天更加难熬。每次巡逻,他们要喷上很多花露水,才能减少蚊虫叮咬。出勤一趟回来,周爽的耳后会起一片疙瘩,疼痛难忍。

夜间潜伏在芦苇荡中,静谧之余,周爽能听到江边青蛙的鸣叫,以及水浪拍击石头的声音。风过芦苇荡,沙沙声响带来舒缓的感觉。

有时候,哨所会在巡逻路上组织拉练。周爽还记得刚到连队时,那段来回20公里的拉练路程,他得跑一下午。

为了提升体能,周爽锻炼时腿上绑着沙袋,坚持跑10公里。就这样,从一开始跟不上队伍,到后来位置逐渐靠前,周爽的进步有目共睹。如今,20公里拉练,他的成绩遥遥领先。在周爽的带动下,去年连队组织武装3公里考核,全连官兵的成绩都达到优秀。

经历风雪,走过冬夏,用脚步一遍遍熟悉和感受这条巡逻路,哨所官兵们在坚守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哨所战士昂首挺立,注视前方。

事总要有人去做,路总要有人去蹚

“以前岛上没有路,唯一一条路是最早上岛的官兵们蹚出来的。”二级上士姜鑫雨告诉记者。

从没有路,到土路、砂石路,再到如今的大坝;从徒步巡逻,到乘车巡逻,再到无人机巡查,设施越来越好、装备加快升级,对官兵的能力要求也更高了。

成长,发生在连队每一名官兵身上。2017年部队调整改革后,姜鑫雨来到连队。一开始,因为专业能力不如同年兵,他内心感到失落。

“我感觉自己太差了,幸好班长没有放弃我。”姜鑫雨说。

班长张立亮是最早上岛的官兵之一。岛上的路是他们铺的,营区里的树是他们种的,连队的一砖一瓦都是他们搭建起来的。“边防无小事,这是穿上这身军装应该做的事。”张立亮曾这样对姜鑫雨说。

一个优秀的集体可以改变一个人。张立亮朝气蓬勃的样子,激励着姜鑫雨勤学苦练。为了更好地掌握勤务知识和技能,姜鑫雨主动向张班长请教,对照重难点内容反复背记和练习。体能训练时,姜鑫雨也更加刻苦,别人跑5公里,他跑10公里;引体向上别人拉2组,他拉5组……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的人。

训练结束后,他会到营区文化长廊走一走。看着墙上的老照片,品读连队官兵的奋斗历程,他的内心总被鼓舞。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姜鑫雨的各项训练成绩实现超越,成为连队军事训练尖子。

之后,姜鑫雨和连队军事训练尖子一同参加上级比武,取得全旅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选择军旅,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来到东极哨所,踏上边关巡逻路,这条路印刻一茬茬官兵的脚印,如今新的战友又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跨越数千公里,从温暖的春城来到遥远的北国,中士速俊宇内心是向往的。70多年前,他的外公也是在激扬青春的年纪离开家乡,跨越千里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扛着钢枪,行走在边境的巡逻路上,速俊宇激情豪迈。寒风呼啸,裹挟着浓重的寒意,他切身体会到外公所说的“刺骨寒风”。

“我现在所做的事,和外公一样,是非常有意义的。”速俊宇说。

冬天巡视江面时,速俊宇常常会想到当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那一幕。速俊宇对记者说:“曾经,外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坚守阵地,与敌人激烈厮杀。如今和平年代,驻守在祖国陆地版图最东端,以青春之我守护祖国大好河山,何其荣幸!我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几年前,速俊宇的外公去世了。临终前,这名老兵将他的军功章留给了速俊宇。去年,速俊宇多次在执勤时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得当,受到上级表扬,于年底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今年休假回家,速俊宇把自己获得的那枚“四有”优秀士兵奖章和外公的军功章摆放在一起。那一刻的画面,被他牢牢地记在心里。

“事总要有人去做,路总要有人去蹚。”休假归队后,站哨执勤又成为速俊宇的日常工作。顶风冒雪踏上巡逻路,一轮朝阳从地平面上升起,他和战友们沐浴阳光、笃定前行。

人生路有边关的经历打底,以后遇到多大困难,都能从容面对

站在观察哨上,一级上士雷辉眺望远方,这片雪原他驻守了16年,那条长长的巡逻路,也走过无数遍。

东极哨所的每名官兵都有一个编号,雷辉是第87位“东极卫士”。以前岛上只有一条登岛的道路,送兵车开得弯弯绕绕,躲着“水泡子”行驶。上岛后,那辆车除了雨刷刮过的前玻璃是干净的,其他地方都裹了一层泥土。

巡逻的路,是靠官兵们一步步走出来的。全线巡逻时,雷辉和战友们背负装具一早就出发了。刺骨的寒风夹杂着吹起来的雪粒,像刀子一样在战士们冰冷的脸上划过。

沿着界江巡逻时,他们还能听到一种特别的声音——江面没有完全冻住时,下面江水涌动,带动冰块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这条巡逻路,带给雷辉的记忆还有很多。从新兵到战斗班班长,再到炊事班班长、通信班班长,每一段经历,都离不开这条路。能一直走到今天,雷辉说离不开对边防的热爱。

有一年,岛上发洪水,巡逻路被淹了。雷辉负责保护发电设备,他一边观察水位,一边和战友们填泥土、搬沙袋。

雷辉和战友们在发电房坚守了一个月,直到洪水退去。这期间,虽然他们不能巡逻,但依然每天升起国旗。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担负多么艰巨的任务,雷辉都会保持勇敢向前的动力。他的微信头像,是初升的太阳。以前在炊事班给大家做早餐时,从窗户向外望去,阳光照进营房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一种温暖与力量。

沐浴着第一缕阳光,雷辉的脑海里浮现一句熟悉的歌词:“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迎接阳光,这是连队官兵为之自豪的时刻。

如今,雷辉依然在热爱的道路上奋进。他努力当好教练员,为连队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我希望军旅之路能够走得再长一些,就算是退伍前一天,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雷辉说。

有什么样的班长,就有什么样的兵。在东极哨所,年轻的士兵正加速成长。

上等兵杨杰还在新兵连的时候,就听说过东极哨所,梦想成为“把太阳迎进祖国的人”。上岛后,踏上巡逻路,杨杰将热爱融进了日常的点滴,巡逻的脚步变得更加坚实笃定。每次看到界碑,他都深感使命神圣、责任重大。

“边关虽苦,却能催人成长。人生路有边关的经历打底,以后遇到多大困难,都能从容面对。”杨杰回忆起初上岛的情景,跟记者复述班长雷辉说过的话,“边防军人要纯粹些,纯粹地为祖国守防,才对得起祖国的大好山河。”

坐在记者面前,杨杰常若有所思。忽而,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洒在盆栽绿植的叶子上。看到此情此景,杨杰变得欣喜起来。他说:“边关风雪寒,使命记心间。守边防,是军人的责任,是对祖国的热爱,苦着苦着就甜了,守着守着就爱了。”

这几年,杨杰和战友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守边的这份甜。2016年5月24日,习主席看望驻守在黑瞎子岛上的官兵。在东极哨所30米高的哨楼上,习主席察看执勤设施,询问执勤情况,在观察情况综合登记本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同两名哨兵合影。之后,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都让官兵们心里感到格外甜。

谈起戍边守防的“爱与甜”,杨杰有些言犹未尽。

都说边关苦、边关累,可连队官兵为什么能在这里安心驻守?离开东极哨所,阳光照在江面,洒下一片金辉。记者心中有了答案:守国守边亦守家,国安家安亦心安!

雪花飘落,巡逻路上留下一排深深的脚印……

(本文图片由陶成烽、陈岩摄

(采访中得到付晓辉、冯增华、刘洋、李政轩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