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营丨守岛为国 奉献自我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付 康 吴安宁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5-02-06 07:37:34

记者探访海军某部驻守的海洋岛,感悟官兵家国情怀——

守岛为国 奉献自我

■付  康  解放军报记者  吴安宁

守岛官兵正在巡逻执勤。张 轩摄

黄海海域,浓雾渐散。一大早,记者乘上了前往海洋岛的轮渡。

海洋岛位于黄海深处,有“黄海前哨”之称,是长山群岛中距离陆地最远的海岛,也是我国的领海基点之一,北部战区海军某部就驻守在这里。

“在冬天,停航是常有的事,能上岛是靠运气。”同行的一名干部告诉记者,海洋岛山高岸陡,上岛下岛都得乘坐轮渡,遇到大风天气或者恶劣海况,轮渡就会停航,官兵家属上岛探亲多有不便。这几年,该部陆续将岛上几处老旧公寓翻新改造,还添置了家电家具,为家属来队生活提供便利。现在每到寒暑假,都会有家属带着孩子上岛团聚。

这次一起上岛的,就有几名来队家属。经过数小时海上颠簸,一座小岛出现在海面。“看到了!看到了!爸爸就在那个岛上吧?”船舱里传来稚嫩的童声。

下船登岛,记者虽然身着厚厚的棉衣,但扑面而来的寒风还是让人感到了寒意。

驱车行至半山腰,抵达该部营区门前,一块刻着“守岛为国、以苦为乐、创业建功、奉献自我”16个字的石碑映入眼帘,这就是一代代守岛官兵总结的“海洋岛精神”。石碑两侧,描绘第一代守岛官兵垦荒开拓场景的壁画格外显眼。

“岛上高盐高湿,石碑上的颜料很容易被侵蚀褪色,所以我们一年要几次补色,让它一直保持鲜红,也寓意‘海洋岛精神’永不褪色。”正在执勤的警卫连班长姜凯航坦言,海岛岸勤兵既不能随舰驰骋大洋,又无法享受陆地的便利,常年多风多雾的环境,让一些官兵患上了风湿类疾病。

环境虽艰苦,但姜凯航从未懈怠。守岛6年来,他工作训练总是冲在前面。

“起初我一心想当舰艇兵,得知被分到海洋岛时有些失落,当时想当两年兵就退伍。但上岛后,我渐渐明白了当兵的意义,也认识到,这座海岛再小再远,那也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总得有人来守。”说起这些,姜班长很是感慨。

姜凯航能扎根海岛,岛上的“半个指导员”功不可没——

营区内,营房顺着山势排开,一棵棵樟子松沿着坡路挺立,其中两棵松树格外粗壮。“这是第一代守岛官兵种下的,如今已有60多年树龄,我们都叫它们‘扎根树’。”某营姜教导员告诉记者,当年,守岛官兵栽过很多树,但由于环境恶劣,大多都没能成活,只有这两棵松树活了下来。从此,每当有新兵上岛,老兵都会和他们讲起这两棵树的故事,激励他们扎根海岛。后来,经过一茬茬官兵努力,成活的树苗越来越多,但这两棵“扎根树”,始终是官兵们眼中的“半个指导员”。

营区周围,记者还看到一片已经撂荒的菜地。“以前运输和储藏条件有限,海况不好的时候,很长时间都等不来补给,‘天寒地冻雪漏风,顿顿卷饼和大葱’,是当年海岛冬季驻防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官兵自己垦荒种地,充实补给。”姜教导员说,如今,码头经过改造,可以直接对接大型滚装船进行补给,新型仓储设施也延长了食品储存时间,不仅能保证守岛官兵吃上新鲜蔬菜,还能为靠港舰艇提供补给。

“以前条件那么艰苦,前辈们都能坚持下来,现在条件越来越好,我们更有信心把使命任务完成好。”姜班长说,这几年,上级多次对营房设施进行修缮,不仅冬季供暖有保障,健身房、图书室、活动室等场所设施也得到完善,官兵还根据爱好成立了10余个兴趣小组。周末休息时间,各个兴趣小组就会开展文体活动。

正逢周末,夜幕降临,记者刚走进活动室,就被现场热闹的气氛所感染。

“我们坚守在海岛之上……”一支由守岛官兵组成的“电声乐队”,正在排练自创的《黄海前哨之歌》。乐队主唱是“00后”战士崔博文,入伍之前他就喜欢音乐创作,这首改编的歌曲正是他的作品。

“自然环境虽然比较艰苦,但大家都深知肩负的职责使命重大,虽苦犹甜。”崔博文说,这首歌唱出了大家“守岛为国、以苦为乐、创业建功、奉献自我”的心声。

夜色渐深,活动室门窗上开始挂上冰花。璀璨星空下,几名执勤的战士站在瞭望点位,警惕地注视着远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