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军营丨探访东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感悟坚韧与拼搏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黄昆仑 危乔巧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2-02 08:09:17

春节前夕,记者探访东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感悟坚韧与拼搏——

穿云破雾织天网

■解放军报记者  黄昆仑  危乔巧

山下,繁华街市被灯火点亮;山上,雷达阵地被大雾笼罩。

临近春节,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东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出发时还是阳光明媚,没一会儿,雾气就从山谷峭壁涌了上来。车窗外云雾茫茫,车辆小心翼翼地盘过一个又一个急弯,“腾云驾雾”将近一个小时,才抵达位于山巅的营盘。

“全年雾天平均260余天,人们形容的‘雨时雾笼山,晴天山戴雾’一点儿也不夸张。”同行的雷达站指导员笑着说,最长的一次,官兵连续98天没见过太阳。

弥漫的雾气中,营区门口巨石上“雾中拭目织天网,岩缝扎根砺人生”红色大字引人注目。

20世纪50年代,该雷达站正式组建,一代代官兵战风斗雾,多次圆满完成重大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各一次,连续32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雾中拭目,能见度不超过10米是他们的生活常态;穿云破雾,他们以雷达“千里眼”守护祖国空天。

走进营区,几个细节令记者印象深刻:营区的每一级石阶都涂上了醒目的红色,以防雾天里官兵冲向战位时不慎磕绊摔伤;官兵的床铺和墙壁间都留有一条缝隙,防止墙上雾气凝成的水滴打湿被褥;药箱里最多的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品……

原以为,常年不见阳光会给这里的官兵蒙上一层阴郁,但随着接触的深入,记者从他们脸上看到了乐观开朗,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了拼搏向上。

办公楼内,键盘敲击声、口令传达声不时传来。走进操纵员训练室,二级军士长叶伟正在给新下连的战士进行课目展示。在他手中,高密度、多批次目标回波被快速标示为“敌、我”航线,展现在显示屏上。

扎根深山20多年,叶伟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是在部队度过的。

“最前哨就该成为最锋利的尖刀”“满分才是合格”……对于战备值班和军事训练,官兵没有因为气候环境艰苦而打一丝折扣。叶伟告诉记者,如今的雷达设备都具备情报终端自动上报功能,但手动录取、人工标图等保底传统课目仍必不可少。

傍晚,一阵急促的战斗警报划破天空,“一号班”迅疾奔向阵地。

走进雷达方舱,键盘敲击声、口令声、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气氛逐渐紧张。狭小的空间里,多个雷达显示屏并排工作,一旁墙面上的红色标语“平时即战时、开机即战斗”分外醒目。

主显示屏前的值班员是“00后”战士安良禹,只见他目不转睛、沉着应对。安良禹兵龄不长,却已多次在岗位练兵、军事比武任务中崭露头角。

警报解除,夜色伴着浓雾更加深沉。交接完毕,安良禹穿上迷彩大衣走下阵地。雾气在他头发上凝结成小水珠,转眼又被裹着寒气的山风吹落。途经山路拐弯处,向下俯瞰,依稀可以看到朦胧的万家灯火。

“在山上,会感到孤独和艰苦吗?”年轻的士兵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记者来到几簇翠竹旁。借着路灯,记者看到,竹子扎根在岩石缝隙中,竹秆苍劲有力,竹叶青翠欲滴。

“我来站里不久就经历了一次台风,许多树枝被吹断了,但它们坚韧依旧。”安良禹告诉记者,他听老兵说,雷达站建在岩石堆上,土质不适合植物生长,只有这不知名的竹子能够破岩而出,官兵都叫它“石竹”。石竹扎根山石,与雾相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官兵,孕育形成“咬定青山,矢志不渝;立根破岩,奋斗不止”的“石竹精神”。

那次台风后,这些竹子就“种”在了安良禹的心上,“踏踏实实向下扎根,就不会被任何大风吹倒”。

那一刻,记者觉得,风吹不倒的何止那些扎根岩缝的石竹,还有这群铆在战位密织天网的雷达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