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战区空军某旅强化自主对抗检验提升打仗本领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张磊峰 马嘉隆 胡勇华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4-12-28 08:21:23

西部战区空军某旅强化自主对抗检验提升打仗本领——

这一年,“千里眼”越擦越亮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马嘉隆  特约通讯员  胡勇华

2024年初,西部战区空军某旅以一场自主对抗训练,拉开新年度军事训练大幕,立起实战实训“风向标”。

一年将尽,又到回眸盘点时。寒冬,记者重访该旅,跟随那支活跃在演兵场的“蓝军”分队的步伐,从他们的视角探寻一年来部队强化自主对抗的训练成效。

“蓝军”分队指挥方舱内,排长刘争熟练操控无人机,直扑目标地域。

数十公里外,红方雷达操纵员马赞刚捕捉到异常空情。还没来得及上报,雷达屏幕上突然一片“雪花”。

“立即实施反干扰!”指令传来,马赞迅速调整雷达参数,采取反干扰措施……经过紧张较量,目标回波再次出现在雷达屏幕上。

马赞刚想喘口气,“蓝军”无人机突然梯次闯入防守空域。

“调整俯仰角,加强低空搜索!”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红方雷达方舱内再度忙碌起来。

不设预案、激烈交锋、自主攻防……随行的一名机关干部介绍,高强度红蓝对抗,已成为该旅训练常态。

“对抗”“高强度”“常态”……翻看该旅年度对抗分队建设总结报告,记者从这些高频词中了解到,随着“蓝军”分队建设不断加强,旅队实战化训练持续向纵深推进。

——这一年,他们持续强化红蓝对抗训练,加速推动由“面对面”切磋向“背靠背”对抗转变,由“通有无”专项验证向“全未知”临机导调升级。

——这一年,他们将以往低空突防、电子干扰、抵近侦察等单一组训的实战化课目随机组合,由“蓝军”分队混合编队模拟对手与作战分队开展对抗,助推官兵在“你侦我隐、你扰我抗、你攻我防”的对抗博弈中对接战场。

——这一年,他们对抗训练的足迹遍及多个省市,放飞无人机总航程、释放干扰类项和展开对抗训练次数,均超过往年……

与“蓝军”分队训练数据相对应的,是担任红方的各雷达站在攻防对抗中找问题、练协同、验战法,催化出一批抗扰保通新招法。

“这些都是‘打’出来的进步,‘抗’出来的收获。”回眸2024年,该旅一位领导说,让“蓝军”更狠,让“磨刀石”更硬,这一过程并不简单。

年初,他们围绕“蓝军”分队建设,在全旅范围内展开专题调研,不少官兵直言:旅队自主筹建“蓝军”分队为官兵训练提供“靶标”,但对抗时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招,有点像“左手打右手”,难以起到“磨刀石”作用。

意见很快反馈至“蓝军”分队。“战友们的话,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刘争说,经历短暂的困惑期后,大家沉下心琢磨:究竟什么样的“蓝军”才是合格的“磨刀石”?

在该旅机关帮助下,他们对近年来的一份份对抗训练报告进行复盘研究,得出结论:“想要当好‘蓝军’,眼里就不能只有自己的无人机,必须善于找到对手的短板漏洞,出狠招、硬招、绝招,想方设法让对手‘吃苦头’,才能在战斗力建设上‘尝甜头’。”

旅里开展“擂台赛”“对抗赛”,“蓝军”分队官兵主动向各型雷达发起挑战,从理论到实践,从参数到实操,详细研究对手各型雷达的技战术性能。

随着对装备操作了解得更加深入,刘争带领团队针对性改装多款、多架无人机,以战场多维使用为目标,逐步将无人机融入部队整体作战体系,从“纯技术飞行”向“技战一体使用”转变。

研究对手装备“抽丝剥茧”,设置作战行动“专打七寸”……升级后的“蓝军”分队,不断给红方带来新挑战。

雷达操纵员熊龙平忘不了那次对抗经历。当时,他所在的机动分队远程机动至茫茫戈壁,雷达刚开机不久就发现一批低空目标,这让熊龙平兴奋不已。此前的战勤研究会上,他们专门制订了应对低空目标来袭的对策。

熊龙平一边上报空情,一边跟踪监视。就在他信心满满准备应对“敌”情时,雷达阵地被来自另一方向的无人机突袭成功。

“蓝军”分队越来越“刁钻”,让各雷达站感受到了对手的“威力”,潜移默化中增强了面向战场应急应战的紧迫感。

前不久,一场对抗训练在某雷达站展开。“蓝军”进驻训练场不久,在夜间出其不意释放干扰,该雷达站下士操纵员熊润森还没反应过来,屏幕就变成一片“雪花”。

“采取反干扰措施!”站长魏有栋果断下令,各号手密切配合。一番操作,干扰消除了,但目标也跟着“消失”了。

“我们的操作没有问题,目标为何还是难以捕捉?”眼前的复杂态势,让熊润森陷入沉思。很快,他意识到问题所在:干扰虽然消失了,但目标信号也会一并随之减弱。调整模式、变换参数、改变量程,官兵打出一套操作“组合拳”。

“这不仅是操作技能的比拼,更是脑力对决和策略对抗。”方寸荧屏间,微弱的光点隐藏着战机,往往一秒就能定胜负。熊润森一边快速调整雷达工作模式,一边思考对手的“下一步动作”。

“下一步动作”有很大不确定性。最终,他们还是被对手“压制”。第一回合,“蓝军”胜!空中战场电波无形,对抗却异常激烈。“这样的训练很‘烧脑’,但更贴近实战,我们输也输得服气。”熊润森说。

双方联合复盘时,“蓝军”分队道出秘诀:在规划无人机航线时,他们提前预置了丰富的高度交叉变化参数,对雷达操纵员的迷惑性更强,更考验其临机反应速度和对装备性能边界的掌握。

“蓝军”越打越狠,“红军”越练越强。在接下来的训练中,站长魏有栋带着战勤骨干,静下心来研究装备、研究战法。他们结合任务实际开展战法训法研究,邀请“蓝军”官兵上台讲解战例,分析雷达装备、无人机性能和反干扰设备的技战术运用,组织战勤骨干学习研究装备性能、作战特点、打法战法,在站里开展比武竞赛,引导官兵把装备操作练好练精。

“‘蓝军’分队不仅是‘磨刀石’,也是能力生成的‘加速器’。”该旅一位领导告诉记者,“蓝军”分队越是让红方“头疼”,越受官兵欢迎,各雷达站纷纷邀请“蓝军”分队联手开展对抗训练。

一年来,与该旅“蓝军”分队的对抗训练实践,更加强化了各雷达站的对抗训练意识。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练兵视野向外拓展,主动携手其他军兵种部队开展互为对手训练。

前不久,该旅某雷达站官兵主动上门,到友邻的火箭军某部“请战”。站长李晓东带领战勤人员,与该部官兵共同构设复杂电磁环境,开展互为条件训练,双方在充分检验装备技战术性能的同时,也积累了一批宝贵的对抗训练数据。

指挥员感言

用好“蓝军”这块“磨刀石”

■魏有栋

习主席强调,推动战训深度耦合,实现作战和训练一体化,确保全时待战、随时能战。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必须坚持战训一致、以战领训,切实打通战训耦合的链路。

今天的实战化训练,是明天战争的预演。只有平时像打仗一样训练,战时才能像训练一样打仗,这显然离不开“蓝军”这块“磨刀石”。这两年,我作为基层指挥员,有幸与旅队“蓝军”分队多次过招,受益匪浅。

与“蓝军”对抗,某种程度上就是“石上磨刀”。我们的能力水平,就是在一次次对抗中不断精进和提升的。每一次对抗,我和战友们都会学习对手、研究对手、分析对手,进而优化自己的操作技能和战术战法,以争取打败对手。

我眼中的“蓝军”之道,不仅是反侦抗扰的电磁战斗,更蕴含着互为镜鉴的联合深意。作为未来作战对手的“替身”,“蓝军”分队给我们营造出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让我们在战争打响之前先参加“模拟考试”,有利于从容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一切未知。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形态加速演进,雷达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想要进一步提升作战能力,对抗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主动邀请“蓝军”共同磨砺本领,紧盯对手朝着极限练、追求极致练,突出抓好雷达兵重难点课目实案化训练,把各种险难条件、复杂课目、作战内容都练到位。只有这样,上了战场才能“像训练一样打仗”。

供图:唐剑、彭文敬、赵大帅等;制图:杨  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