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隐身战场的巅峰对决丨不可小觑的红外隐身术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许玥凡 张瑷敏 责任编辑:焦国庆 2018-09-21 09:04:59

以隐身著称的F-22战斗机,在参加范保罗航展地面展示时,却被意外捕捉到了红外辐射信号。当我们高度关注先进战机隐身性能时,是否忽略了这场“猫捉老鼠”游戏中的重要一员?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

红外隐身与反隐身的攻防博弈,成为未来隐身战场的巅峰对决——

不可小觑的红外隐身术

以隐身著称的F-22战斗机,在参加范保罗航展地面展示时,却被意外捕捉到了红外辐射信号。当我们高度关注先进战机隐身性能时,是否忽略了这场“猫捉老鼠”游戏中的重要一员?日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超薄红外隐身薄板,可以使被遮挡的人或物体在红外探测器中近乎完美“隐身”。

军事装备领域的隐身,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显著降低武器装备信号特征的可探测程度。这其中除了可见光信号、雷达信号、射频信号和声信号外,还包括红外信号。红外光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战场上的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红外光,进而难逃红外成像设备的“法眼”。红外隐身通过改变武器装备的结构设计或使用物理衰减,有效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进而使红外探测设备难以捕捉目标。

战场上的“慧眼”——

让你插翅难逃的“热追踪”

物体发射的红外光是指波长在0.77-15.4微米之间的电磁波。战场上不论是人体还是各类武器装备,只要能持续发热或维持热量,都会不可避免地辐射强烈的红外光。即便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现代战斗机,发动机尾喷管等处依旧会辐射大量的红外光,在高速飞行过程中,飞机机身因与空气摩擦也会发热,战斗机表面的涂层还会反射阳光中60%的红外光,这在红外成像设备“眼中”可是绝对逃不掉的“显眼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德两国就在战场上首次使用了红外探测装置。这些装置通过自带光源产生红外辐射,之后将接收到的目标返回红外信号转换为可视图像进行分析。美军还在岛屿争夺战中第一次尝到了红外成像设备带来的技术代差优势。此后,美国研制出了红外热成像仪,实现了对红外伪装目标的全天候被动式探测,红外隐身与反隐身的较量也逐渐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就相继研制出采用红外制导的“响尾蛇”和K-5系列导弹。这些采用“热追踪”方式的红外制导导弹,通过获取目标对象辐射的红外光判断目标相对位置,进而对飞行控制发出运动偏转信号。当目标辐射红外光能力足够强时,红外制导导弹甚至具备了“发射后不管”的能力。海湾战争中美军击落的伊拉克战机,有40%都是由红外制导导弹一击命中的,现代空战中红外制导导弹击落的敌机数量几乎占到了空空导弹击落敌机总量的90%。目前的红外制导导弹普遍使用了红外成像导引头,主要采用焦平面阵列成像装置,其中最为典型的AIM-9X红外制导导弹,不仅能实现智能制导,还能对干扰热源和自然热源进行有效辨别。

除红外制导导弹外,安装在战机上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能与雷达系统密切配合,进一步破解电子干扰等战场谜题。美国空军还于今年年初发射了第四颗红外导弹预警卫星,主要借助红外探测手段,对导弹和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的发动机尾焰红外辐射进行跟踪,以实现更及时准确的导弹预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