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军队代表委员热议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解放军报记者 王凌硕 特约记者 王 飞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既是党的强军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支撑。军队代表委员纷纷表示,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面对国家安全的严峻形势、现实风险,必须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
夯基·铸牢后盾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回望历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一直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强后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将不断涌现,打造一支建在当地、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至关重要。”军队代表委员表示,新时代新征程,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依然是塑造安全态势、遏控危机冲突、打赢局部战争的力量所在、根基所在、底气所在。
“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体系是大国博弈的‘压舱石’,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是支撑打赢的坚实后盾,具有战略威慑功能。”韦昌进委员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和周边形势,要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统一起来,不断壮大战略力量,综合运用包括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在内的多种战略手段,构建起有效慑敌制敌的战略力量体系。
“当前,国防动员体制深化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张弓代表表示,要进一步理顺国防动员平时领导管理和战时组织指挥关系,打造上下贯通、横向联通、机制完善、运转高效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体系。
来自国防动员系统的军队代表委员表示,做好国防动员改革任务落地“下篇文章”,还须推动以战领建高质量落实、服务备战高标准落地,确保指挥不断链、能力不断档。
提质·向战聚焦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内在要求。
当前,战争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国防动员应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规模的概略性模糊化动员模式,转变为更加强调质量效益的多域聚优动员模式。
军队代表委员表示,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要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积极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转变动员理念,优化动员模式,提升动员能力,创新动员手段,全面提升国防动员效能。
“国防动员作为支撑打赢的强大后盾,始终为战而存、为战而备。”张发菊代表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风险的联动性、突发性、多变性增强,国防动员必须围绕使命任务向战聚焦、转型创新,强化高效、精敏、持续转化能力,为制敌胜敌提供过硬的动员支撑。
无人机救援、大数据征兵、智慧决策辅助系统……近年来,多地国动委依托战略新兴产业及发展中的高新技术,深挖战略性、前沿性高端动员资源,科技赋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的实践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军队代表委员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太空、极地、深海、网络、无人等多域多元化力量发展步伐加快,效能日益显现。陈澄代表表示,要深刻把握未来战争发展大势,积极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向新兴领域拓展,通过功能融合、智能改造、战法创新,深入挖掘潜力资源,综合集成高新尖端技术,培塑转化优质动员能力,把先进的科技力转化为支援保障打赢的战斗力,助力夺取战略博弈主动权。
合力·一体推进
兵民是胜利之本。军队代表委员表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具有横跨军地范围大、节奏转换时间紧、各项要素联动快等特点,必须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强整体设计和统筹谋划,切实实现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
党管武装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中的贯彻和体现,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必须始终坚持。军队代表委员表示,要以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为契机,健全党对国防动员集中统一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链路,强化跨军队、跨部门、跨区域工作统筹协调,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国防动员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国防动员在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张立克代表认为,要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合军地需求,统筹资源配置,明确责任主体,确保相关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法者,治之端也。“国防动员涵盖领域广、受制因素多,离不开政策法规的规范、引导和保障。”赵忠代表表示,要尽快构建起以国防法、国防动员法为主干,以相关地方性、行业性法规规章为补充,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操作性强的动员法规制度体系。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一头连着军队,一头连着地方。军队代表委员表示,面向未来,必须充分发挥优势,坚持军地一体、统筹推进,做到思想上“一条心”、工作上“一盘棋”、落实上“一股劲”,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汇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解放军报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