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造福中国利好世界的大道通途
——海军潜艇学院外军学员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解放军报记者 宫其芳 通讯员 高 密
5月的青岛,山青海碧、海风习习。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外训大队,一场以“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为话题的交流沙龙热烈举行。来自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的外军学员,与学院教员一起共叙中国发展成就、畅谈亲身经历故事。大家深深感到,涌现蓬勃活力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但将造福亿万中国人民,还将利好世界,为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海军潜艇学院外军学员在参观青岛港。 高密 摄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自主实践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
“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多年来,中国已经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立足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第二次到海军潜艇学院留学的坦桑尼亚海军中尉达迪在发言中说,他非常认可这样一句话: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传统大国崛起的翻版,更不是国强必霸的再版,而是造福中国、利好世界的正道。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一位教员说,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意味着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此,柬埔寨海军上尉皮登感受极为深刻。他说,不久前,在海军潜艇学院组织的一场活动中,来自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岩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深情讲述了家乡摆脱贫困的故事,让他颇为感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非常不易,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皮登说。
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学院教员向参加活动的外军学员介绍,今天的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沙龙举行的当天上午,学院专门组织外军学员来到青岛港前湾港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参观。码头上,只见集装箱货船往来云集,智能化桥吊、轮胎吊等各类设备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港口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青岛港快速发展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外贸的强劲韧性,必将有力拉动全球经贸复苏,助推世界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坦桑尼亚海军中尉哈桑尼的家乡,位于达累斯萨拉姆。他说:“目前,达累斯萨拉姆港口扩建项目已成为中坦‘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在坦桑尼亚,许多现代化基础设施都是在中国帮助下建设的。这些项目展现了中国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的诚意与能力。”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同时,不断以务实行动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中国目前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造福沿线国家民众。
3月底,雅万高铁全线轨道铺设完成,意味着这个“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当得知雅万高铁项目列车是从青岛港装船运往印尼的时候,印尼海军上尉艾尔凡兴奋地说:“雅万高铁是印尼的第一条高铁。通车后,雅加达到万隆的出行时间将大大缩短,物流也将更加畅通,这必将对印尼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缅甸海军上尉图佩索看来,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人工智能、5G、电动汽车、新能源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绩。他表示,通过深化与中国的科技交流,引进更多的中国创新科技产品,将有效提升缅甸的科技水平。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胞波情谊深厚,他希望中缅能有更多科技领域的务实合作,以此造福两国人民。
共同的历史使命让彼此紧紧相连
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中国始终胸怀天下,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各国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必答题,这也是印尼海军上尉冈特尔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视角。“在中国,经常可见分类垃圾桶、新能源汽车。我觉得,这些都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广绿色能源的生动诠释。”冈特尔表示,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中国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展现出爱护地球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国担当,对各国都有借鉴意义。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历史使命让彼此紧紧相连。“多年来,从经贸到基建、从防疫到民生,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持续造福双方民众。”坦桑尼亚海军中尉卡米斯感慨地说,“我们到中国留学,亲眼目睹了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实现现代化的新图景新路径,为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